氫氧化鎳

綠色晶體或無定形粉末

淺綠色結晶粉末,溶於酸類,不溶於水、鹼,溶於氨及銨鹽的水溶液生成絡合物,加熱則分解。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氫氧化鎳
氫氧化鎳
氫氧化鎳
化學式:Ni(OH)2
相對分子量:92.7138
分解溫度:230℃
密度:4.150 g/cm (25℃)
形態(常溫):綠色晶體或無定形粉末,屬於六方晶系
溶解度(水):0.013 g/100g水
CAS 號:12054-48-7
PubChem CID:25500
為淺綠色結晶粉末,溶於酸類,不溶於水、鹼,溶於氨及銨鹽的水溶液生成絡合物,加熱則分解。
氫氧化鎳為還原性氫氧化物,能和某些強氧化劑反應生成NiO(OH),有較強的鹼性,為中強鹼,在飽和水溶液(質量比濃度5%)中能電離出大量OH和少量[Ni(OH)6]陰離子,也能溶於NaOH、KOH等強鹼中形成Na4[Ni(OH)6]或K4[Ni(OH)6],蒸干后得到Na4NiO3等易水解鹽。

性質及穩定性


在一定的溫度下可被溴水氯水次氯酸鈉等氧化,生成黑色羥基氧化鎳NiO(OH)。不燃,具強刺激性。230℃時分解成NiO和H2O。溶於氨水、乙二胺和酸。可用於製取鎳鹽、鹼性蓄電池和鍍鎳等。制鎳鹽原料,鹼性蓄電池,電鍍,催化劑。

儲運條件


貯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

產品用途


1、制鎳鹽原料,電鍍鎳
2、用於制鹼性蓄電池、催化劑等。

合成方法


1、鎳鹽法:
以鎳鹽溶液如硫酸鎳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經結晶分離製得氫氧化鎳成品。其反應方程式為:
NiSO4+ 2NaOH = Ni(OH)2+ Na2SO4
2、取25g KOH溶於250mL不含CO2的水,另取60g Ni(NO3)2·6H2O溶於250mL水。將KOH溶液在激烈攪拌下逐滴加入至溫熱的(約35℃)Ni(NO3)2溶液中。所得的沉澱用溫熱的不含CO2的水傾泌洗滌數次,每次用水5L,直至洗出液不再呈鹼性。然後,用5L不含CO2的極稀氨水洗滌一次。最後再用與第一次等量的不含CO2的溫水傾泌洗滌;直至沉澱和洗出液中不含K和NO3。濾出沉澱,置於盛有濃硫酸的真空乾燥器內乾燥。得到的產物中仍含有吸附水,可將它加熱至200℃除去。本實驗的沉澱、傾泌和過濾等操作均需在不含CO2的氣氛中進行。原料亦可採用[Ni(NH3)6](NO3)2,但是不宜使用NiCl2·6H2O和NiSO4·7H2O,因為沉澱中的Cl和SO4很難洗去。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UN 3077 9/PG 3
危險品標誌:有害危害環境
安全標識:S22S36S60S61
危險標識:R40R43R20/22R50/53

計算化學數據


1、氫鍵供體數量:3
2、氫鍵受體數量:3
3、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4、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3
5、重原子數量:4
6、表面電荷:0
7、複雜度:3.2
8、同位素原子數量:0
9、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 0
10、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1、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3、共價鍵單元數量:4

生產方法


絡合沉澱法製備球形氫氧化鎳實驗
一、試驗目的
形核與長大是無機材料製備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是 無機材料化學的重要內容。由於絡合沉澱製備球形氫氧化鎳是形核與長大控制的典型案例,且該技術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背景,因此,本課程選用絡合 沉澱法製備球形氫氧化鎳作為學能試驗技能與知識技能提高的重要試驗。通過試驗,希望學生能夠在以下幾個環節獲得提高:
(1)掌握基本的液相合成試驗技能;
(2)理解形核與長大之間的關係;
(3)在材料製備過程中熟悉相關材料分析方法,能夠綜合運用於產品表徵。
二、試驗內容與方案
1 本試驗包括試驗方案確定、試驗操作、材料表徵、結果分析與討論和試驗報告等環節;
2 本試驗首先提供一篇參考文獻,請同學根據該文獻自行確定試驗參數,主要是濃度、溫度、pH、加料速度、攪拌速度等,相互討論,並與指導教師交流;
3 試驗裝置準備、組裝;
4 試驗溶液的配製,球型氫氧化鎳的製備;
5 試驗材料的表徵,包括XRD、掃描電鏡;
6 為使學生對製備過程了解更加深入,要求學生進行 化學沉澱對比試驗。
試驗方案是,試驗每四人為一組,但每人操作的參數條件不同,最終結果放在一起,討論該參數的影響規律。
三、試驗儀器與材料
1 主要試驗設備包括:
磁力攪拌器,溫控繼電器與溫度計,鐵架台,三口瓶,恆溫水浴槽,酸鹼滴定管,燒杯,玻璃棒,量桶,循環水式過濾泵,濾紙、pH試紙等;
硫酸鎳,氨水,氫氧化鈉,蒸餾水,鹽酸
四、試驗基本要求
1 試驗濃度自己根據文獻確定;
2 滴加時間不能低於2小時,否則現象不明顯;
3 試驗過程要求記錄詳細、準確;
4 完成試驗后玻璃儀器洗滌乾淨,操作台整理整齊、清潔
五、試驗報告要求
1 每人必須獨立撰寫自己的試驗報告,內容包括試驗設備與試劑、試驗過程、試驗過程中的現象、試驗結果與討論、試驗結論。
六、相關基礎知識
1本實驗涉及的相關基礎知識在本課程的課堂講授部分講授,主要是材料結晶形核與長大的機理、液相合成的機理、絡合沉澱合成的機理;
2 本試驗提供一篇重要的參考文獻,供學生參考,以及確定相關試驗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