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水車鎮的結果 展開
- 湖南省新化縣下轄鎮
-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轄鎮
水車鎮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轄鎮
水車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位於梅縣區西南部,總面積122.9平方公里。鎮政府設水車圩,距梅城30公里。轄18個村和1個圩鎮居委,常住人口10229人(2020年)。
2011年,水車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工農業總產值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3%,其中:工業總產值1.65億元,比上年增長16.2%,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上年增長9.24%。農村人均純收人6155元,比上年增長9.02%。完成工商稅收達356萬元,比上年增長21.5%。
1950年屬梅南區,1952年劃歸荷泗大區,1956年成立水車鄉,1958年屬梅南人民公社,1959年6月建立水車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設區,1987年改為鎮。下轄坑尾、小桑、新湖、雙湖、淮洞、礤下、水車、安和、安美、白沙、鵝峰、小立、梧塘、燈塔、先鋒、水聲、石嶺、泮坑等18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圩鎮居委會,有村民小組198個。2006年,全鎮共有5180戶,總人口2.2萬人,其中僑眷佔55%,是梅州市梅縣區著名的僑鄉和革命老區之一。2020年,水車鎮常住人口10229人。
441421109001121圩鎮社區居委會
441421109200220石嶺村村委會
441421109201220坑尾村村委會
441421109202220小桑村村委會
441421109203220新湖村村委會
441421109204220雙湖村村委會
441421109205220淮洞村村委會
441421109206220寨下村委會
441421109207122水車村委會
441421109208220安美村委會
441421109209122安和村委會
441421109210220白沙村委會
2002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1.52億元,比增3.4%;其中工業產值3735萬元,農業產值7128萬元,分別比增4.5%和2.2%;鎮級機動財力34.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66萬元,其中年收入8-10萬元以上的1個,5-8萬元的1個,3-5萬元的9個。農村人均純收入4001元,比上年增加53元。
農業:水車鎮繼續調整農業結構,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生產,以增加農民收入。全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2.10萬畝,糧食總產7415噸,畝產475公斤;水果種植面積1.53萬畝;其中梅州金柚8175畝,水果總產1.26萬噸,產值1246萬隻;水產養殖面積3421畝,水產品產量1704噸。全鎮有種養相結合的小莊園2370戶,佔總農戶53%。初步建立起水果、水產、禽畜、蔬菜四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種植面積8831畝,產量達8231噸,比上年增加257噸,增長3.2%,農村人均蔬菜收入490元。
2010年經濟
全鎮社會生產總值從20800萬元,提高到33000萬元,增長了58.65%;工業總產值由7250萬元提高到14200萬元,增長了95.86%;農業生產總值由8350萬元提高到11900萬元,增長了42.5%;勞務收入由978萬元提高到6900萬元;增長了605%;農民人均收入由4335元提高到5646元,增加了1311元。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好較快的發展,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010年廣借外力,廣籌資金,投入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2005-2010年共投入建設資金達2195.5萬元,深入推進十項民心工程建設。一是抓好水泥硬底化村道建設,全鎮各村公路水泥硬化46.4公里,重點是籌資對縣道荷水畲公路(X023線水車段3.7公里)全面實施硬底化。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全鎮農村道路建設翻天覆地改觀,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二是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主要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三面光圳道建設,主要工程有:安和村、小桑村、梧塘村、燈塔村、水聲村、先鋒村、水車村、礤下村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三面光水圳共33.9千米,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2座;三是重新修建礤下橋和泮坑、小桑、石嶺、鵝峰等村的水毀鄉村公路;四是修繕鎮府辦公場所和鎮幹部住房,籌資裝修水管所辦公樓、改建計劃生育服務所,較好地改善了鎮機關辦公條件和生活環境;五是抓好圩鎮建設,主要是抓好市場橋頭引橋工程維修和圩鎮環境改造整治;六是抓好大窩水庫移民安居工程;七是抓好圩鎮及白沙、梧塘、小立村飲水改造工程,讓廣大群眾喝上了乾淨自來水;八是抓好薄弱學校改造和改善衛生院條件,新建翔儀紀念堂、翔儀廣場,新建衛生院住院大樓;九是抓好農網改造工程;十是抓好敬老院等公益福利性事業建設。
2006年至2010年,招商引資總額4839萬元,新引進工藝製品、天然礦泉水、畜牧水產生態養殖、無公害蔬菜種植等企業11家。積極抓好傳統工藝編織業的發展,引導、扶持和鼓勵現有工藝企業加強管理、技術改造、增資擴產、滾動發展,全力支持傳統工藝企業做強做大。2010年實現工藝產值8900萬元,對比2005年增長97%。其次,該鎮在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緊緊抓住區委、區政府把水車鎮列入“南部園區經濟板塊”建設的有利契機,科學規劃特色農業基地建設,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一是突出抓好專業村建設。至2010年全鎮共發展蔬菜、紫膠、養雞、養豬、養魚等特色種養專業村9個、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產品流通服務隊4家。二是突出抓好水產養殖項目建設。切實以該鎮被評為“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和“廣東省水產專業鎮”為動力,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梅州市區域水產試驗場、白沙魚苗孵化場和水聲正佳生態水產養殖場已成為該鎮水產龍頭企業。此外,切實抓好茶山村旅遊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打好“旅遊旺鎮”牌。不斷完善茶山村周邊環境和道路建設,引進茶山村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制訂鄉規民約,制止茶山村周邊亂搭亂建行為。積極向上級申報文化建設項目,目前茶山村獲得了“梅州市十大最美鄉村”和國家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和省文化局(廳)、中國文聯、國家民協等部門評定的“廣東省古村落”、“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古村落”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榮譽。
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加強管理,並採取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辦法,大力發展工藝編織業等民營企業。全年鄉鎮企業總收入6018萬元,比上年增長3.9%,總產值6720萬元,比增4.2%,實現稅收76萬元,比增11.8%,利潤583萬元,比減45%。
該鎮現有工藝企業7家,其中擁有私營出口權企業1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有2家,有大小加工作坊17家,品種有藤、竹、木、草芒、鐵、絲、綢等七大類共1萬多種樣品,產品遠銷歐、美、柬、日本等地,有25%的農戶從事這一行業的生產。2006年工藝產值達4500萬元,稅收達570多萬元。今春廣交會訂貨額達5000多萬元。2006年,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引進一家投資100萬元,預計可年創稅收50萬元的“梅州市梅縣區海悅工藝品有限公司”。
水車鎮
位置境域
水車鎮
歷史文化
該村落起源於明代初期,逐漸興盛,清末達到鼎盛期。古村落特色有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一是村中現存三十四座傳統民居,從時間上說,紹德堂為明代建築,距今近五百年歷史,村中三百年以上歷史的建築有三座(萼輝樓、創毅公祠、伯榮樓),二百年以上歷史建築五座,其餘大部分歷史也均在百年以上。從建築特點上說,建築群保存完整,歷史建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形成特有的客家傳統人文生態環境,傳統建築單體普遍保存較好,客家地域特色明顯,建築型制豐富,殿堂式、杠式、鎖頭式都有,其中自由式、庭院式更是客家地區少見的珍品,建築材料和結構形式具有多樣性,具有較高研究與觀賞價值。
第二方面是歷史人文底蘊雄厚,該村落歷代名人輩出,體現崇文重教的書屋就有四個(其中女子學校一所)、學校一所,還有古井十五座、古炮樓一座、古樹多株。可以說,每一座建築都有一個精彩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體現了客家人崇文重教、頑強拼搏、愛國愛鄉的精神。該村近、現代往東南亞等國經商僑居的極多,在軍政、文教、工商等領域業績卓著,聲名遠播者比比皆是。
據資料記載,自始祖君梅公至廢除科舉制度期間共有進士、貢生、監生以上學位者48人,后明前清進士黃為發、清朝鉅賈黃伯寧、清朝官員黃毓騰、黃毓秀等;近、現代人物有黃鈞選、黃甘英、黃琪翔、郭秀儀等部級4人、教授5人、將軍4人,其他傑出人物10多人。
水車鎮
現任領導
丘孝良:黨委書記、人大主席,負責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陳永征:黨委副書記、鎮長,負責政府全面工作;
王輝有: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計劃生育、黨政辦公室;
古獻奇:常務副鎮長、黨委委員,分管財貿、企業、生協、安全、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環保、人才所、勞動保障、科技;
吳雲昌:副鎮長,分管農業、林業、水利、村帳鎮管;
曾祥艷:副鎮長,分管民政、交通公路、開發公司、圩鎮、市場管理、扶貧、合作醫療、政務公開;
溫永強:黨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國土村建;
李青: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武裝、民兵應急分隊、旅遊,協管計育;
張啟平: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計育、醫療衛生、紀檢監察;
余小明: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分管宣傳、人大,協管開發公司、交通公路;
葉偉池:黨委委員,分管物價、教育;
廖經武:黨委委員,分管政法、僑務、統戰。包括司法、派出所、綜治、維穩;
胡梅清:黨委委員,分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