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梅州金柚的結果 展開

梅州金柚

梅州特產

梅州金柚,廣東省梅州市現轄行政區域(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梅州金柚果大,外形美觀,果形端正,呈葫蘆形;果皮黃色,光滑、勻整、潔凈;果肉清甜爽口,有蜜味,質脆而化渣。富含營養物質和較高的藥用價值,又由於其耐貯藏運輸,在自然通風條件下,可貯藏半年而不改風味,故又有“天然罐頭”之稱。 2006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梅州金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020年7月,第二批175個中國地理標誌四年內將受到歐盟保護,梅州金柚在列。

產品特色


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肉味甘酸、性寒。《日華子草本》中稱其具有“治妊孕人食少並口淡,去胃中惡氣,消食,去腸胃氣,解麥毒”。常食柚子,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柚子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質柚皮甙,可降低血液的粘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尤其適於中老年人食用。柚子含有大量維生素C和鈣元素,有助於防止腸癌和胃癌的發生。而鮮柚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產地環境


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
梅州市地處粵東北部,位於東經115°18′~116°56′,北緯23°23′~24°5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氣候區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全年平均氣溫21.9℃,年無霜期大於300天。年平均降雨日為150天左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483.4~1798.4毫米之間,75%以上雨量集中在4~9月。土壤多為紅壤土,PH值4.5~6.8。梅州的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土壤PH均十分適宜梅州金柚的生長發育。

歷史淵源


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
梅州從民國初年開始種植沙田柚,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據記載,1911年梅縣丙村郭某在廣西梧州做官,託人帶回苗木200株,種后產果被人譽為“甜柚”,成為當時人們送禮之佳品,逐漸傳至梅縣各地及蕉嶺縣附城、新布等鎮,但大都作小果園或房前屋后零星栽培。經原培基學校校長弼良先生辛勤耕耘,終於獲得成功,並大量培育柚苗廣為傳種。
至1949年,在梅縣丙村一帶小有名氣。果形似梨,金黃可愛,果肉晶瑩,清甜如蜜,有“柚中之王”之稱譽。隨著沙田柚大規模發展,梅州市於1989年成立了梅州市沙田柚研究所,專門從事沙田柚品種研究開發,建立了優良柚類母本園,每年對沙田柚單株進行評比選優,確定優良單株后再進行育苗,經過長期的提純複壯,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柚類品種。梅州市於1992年正式把沙田柚的商品名確立為“梅州金柚”。確立“梅州金柚”商品名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沙田柚成熟時顏色呈金黃色,連片的沙田柚基地就象金山一樣;二是種柚效益好,當時許多農民耕山種柚后蓋了新房,“家種百棵柚,好比開金庫”成了群眾口頭禪,沙田柚自然也就成為農民心目中的“金柚”了。

生產情況


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
截至2006年底,梅州全市柚類總面積38.89萬畝,產量46.19萬噸,其中金柚25.46萬畝,產量31.46萬噸,蜜柚13.32萬畝,產量14.65萬噸,成為最具有區域特色明顯的支柱產業,生產地域覆蓋了梅州市所轄的梅江區、興寧市、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共60多個鎮,成為全國的金柚商品生產基地,種植面積和總產均佔全國柚類的1/3多。梅州金柚先後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先後培育了“木子”、“順興”、“嘉豐”、“龍威”、“梅嶺”、“金柚萊”、“麗園”、“松峰”、“嘉珍”等10多個金柚品牌。

產品榮譽


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
1995年梅縣被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授予“中國金柚之鄉”。
2006年梅州金柚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
2008年獲得廣東省優質柑橘評比柚類金質獎。
梅州金柚先後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及1999年中國國際農博會認定為名牌產品;共六次在全國柚類評比中獲得金獎;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梅州金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將梅州金柚列入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函》(梅市府函[2005]7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梅州市現轄行政區域(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
2020年7月,第二批175個中國地理標誌四年內將受到歐盟保護,梅州金柚在列。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20°以下的緩坡地,土質為紅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5%,pH值在5.0至6.5。
(二)種苗繁育
以酸柚為砧木,從優良母樹上採取接穗,嫁接繁殖
(三)栽培管理
1. 定植:種植時間為春植、秋植和冬植,種植規格為5米×6米或5米×5米,栽培密度≤375株/公頃,按南北向栽植行或等高栽植。在園內均勻配置5%至8%的酸柚、砧板柚等授粉樹。
2. 土壤管理:丘陵山地果園定植后第2年開始深翻擴穴改土,分層埋施綠肥、秸稈、廄肥等有機肥,每立方80千克至100千克,每年施石灰1至2次,畝用40千克。平地果園逐年培土起畦。
3. 整形修剪:通過抹芽控梢、放梢、摘心、拉線整形、修剪等措施,培育成波浪式圓頭形的樹冠。
4. 施肥:幼年樹“一梢三肥”,氮肥為主,氮磷鉀比例為1:0.3:0.7。結果樹以有機肥為主,每公頃年施有機肥不少於10噸,合理配施無機肥和微量元素,重點施好采果肥,春梢肥、穩果肥和壯果肥,氮磷鉀比例於1:0.5:0.8,以株產100千克柚子計,全年施純氮3.0千克左右。
5. 水分管理:根據幼年樹和結果樹的生長特性,進行合理排灌。
6. 病蟲防治:按照《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1997)和《無公害食品柑桔》(NY5014—2001)的要求進行病蟲害防治。
(四)果實採收
在立冬后,當柚果果面有1/2至2/3呈黃色時即可採收。採收時要一果兩剪,採收和搬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出現機械損傷。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項 目要 求
一 級二 級
果形端正,呈葫蘆形,短頸狀,果頂面較平、“金錢”印環較明顯。較端正,呈葫蘆形,短頸狀,果頂面較平、“金錢”印環較明顯。
果面果皮光滑、勻整、潔凈,無病蟲,無油胞壓傷果,無缺陷果。果皮較光滑、勻整、較潔凈,無病蟲,無缺陷果。
色澤黃色,著色好。淡黃色,著色較好。
口感果肉清甜爽口,有蜜味,無異味,質脆化渣,果汁含量適中。果肉清甜爽口,較有蜜味,無異味,質脆化渣,果汁含量適中。
單果質量(千克)≥1.2≥1.0
皮厚(厘米)≤1.7≤1.8
2. 理化指標:
項 目指 標
一 級二 級
可溶性固形物,%≥12≥11
固酸比≥27≥24
可食率,%≥42≥41

專用標誌使用

梅州金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梅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