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東城新區

河東區“五區托一城”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臨沂東城新區是河東區“五區托一城”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範圍南至北京東路、東夷大街,北至柳杭街,西至濱河東路,東至沭埠嶺一路。面積12.48平方公里。

簡介


臨沂東城新區是河東區“五區托一城”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貫徹落實臨沂市委、市政府“以河為軸,沿河而建,北上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河東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造一個與臨沂北城新區交相輝映,建設標準不低於北城新區的現代化新城”的目標。

範圍


臨沂東城新區建設內容主要分為濱河開發、新城區建設兩大板塊。其中,新城區規劃範圍為:南至三和東街,北至柳杭街,西至濱河東路,東至溫泉路,面積12平方公里,轄13個社區。為確保新城區空間資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河東區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新城區進行了規劃設計,按照“現代高端休閑居住區、公共服務中心區”的功能定位和“雙心雙軸雙廊”的規劃布局進行建設。“雙心”,即南部商業中心區和北部包括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體育中心、商業副中心、醫院等在內的綜合服務中心區;“雙軸”,即沿青年路建設的文化軸線和沿東興路建設的商業軸線;“雙廊”,即貫穿東城新區南北,沿智聖路、智誠路兩條縱向結構性綠色長廊。

規劃結構


“五心五片六軸”
“五心”指東城新區內的五個服務中心,分為兩個主中心和三個次中心。兩個主中心分別指規劃區南部的河東商業中心區和北部的城北綜合服務中心區。河東商業中心區圍繞北京東路與東興路交叉口進行布局,目標是建設成為河東區的商業中心,同時作為臨沂市的商業副中心區。城北綜合服務中心區的功能較為綜合,包括區級行政中心、區級文化中心、區級體育中心、河東商業副中心等,布局以南京東路以北為主,是帶動河東區向北發展的主要觸媒。三個次中心指三個帶動本片區發展的居住區級的中心,其中兩處位於東興路上,一處位於軍部舊址東側。
“五片”指規劃範圍內自北向南分為五個功能片區,分界分別為軍部街、南京東路、鳳臨街、桃源街。每片均圍繞各自的中心布局,並均包含發展軸和生態綠廊。
東城新區規劃
東城新區規劃
“六軸”指六條發展軸,分為兩主四副。兩條主軸分別指東興路(改線后)公共服務軸與濱河公共服務軸。東興路公共服務軸串聯河東商業中心區和城北綜合服務中心區,以及其他兩個次中心,作為東城新區內部的主要商業發展軸線,為東城新區的居民服務。濱河公共服務軸位於濱河路西側,與濱河路兩側的綠化公園帶相聯繫,並形成人流的互動,共創濱河地區的公共空間,豐富城市景觀形象。四條次軸自北向南分別是鳳鳴街、鳳儀街、利坊街、北京東路。

路網結構


規劃道路網基本呈棋盤狀,形成“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區間路、綠化慢行專用道”六級體系。其中,快速路為連接沂河東、西岸的南京東路;主幹路規劃為“三縱五橫”的道路網骨架,“兩縱”自西向東分別是濱河東路、東興路、沭埠嶺一路;“五橫”自北向南分別是長虹街、鳳儀街、中昇大街、桃源街和北京東路。次幹路格局為四縱八橫,“四縱”自西向東分別為孝友路、智聖路、智誠路(桃源街以北)、智興路;“八橫”自北向南分別為柳杭街、軍部街、鳳鳴街、鳳翔街、鳳臨街、利坊街、利源街、海棠街(東興路以東)。支路主要包括其它小於等於25米的道路。區間路指地塊內部需設置的、對外開放並允許機動車通行的道路,主要是智誠路(桃源街以南),以及海棠街(東興路以西)。綠化慢行專用道指專設給自行車和行人使用的與機動車分離的道路,格局為“兩縱六橫”。“兩縱”分別為西側的智誠路西道以及東側的智興路西道;“五橫”自北向南分別為長虹街北道、鳳鳴街北道、鳳鳴街南道、鳳翔街北道、中昇大街北道。

綠地系統


綠地系統結構為“八帶四廊,雙心多點”。
“八帶”指規劃範圍內的八條骨幹型綠帶,分為三縱五橫。三縱分別指沿沂河的濱河東路兩側的帶狀公園,以及從沂河引入,貫穿東城新區南北的兩條縱向結構性綠廊——西側綠廊主要依託智誠路,東側綠廊主要依託智興路。五條橫向廊道將沂河景色引入社區內部,分別位於長虹街、鳳鳴街、鳳翔街、中昇大街、海棠街。“四廊”指四條防護綠廊,設置在過境交通量較大的通道上,分別位於沐埠嶺一路、北京東路、南京東路、長虹街南側。“雙心”指兩處主要城市公園,分別是北部的市民公園,以及南部的商業中心公園。“多點”指多個節點綠地。

投資


濱河開發板塊,按照“在濱河重點項目建設上,要科學規劃和控制沿河住宅建設項目比例,完善提升濱河景區的建設水平;在濱河項目布局上,加快公用設施建設,著力發展新興服務業,特色商貿業,文化休閑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彰顯濱河特色”的要求,重點推進濱河沿線商業、酒店、餐飲、休閑娛樂、商務辦公等項目建設,努力打造高層次的濱水商業公建項目,按城市設計標準塑造優美濱河天際線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