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叄叄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丁叄叄,男,1967年8月出生,200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碩士研究生學歷。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黨總支副書記,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軌道交通複合材料專委會主任,中國中車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軌道車輛系統集成技術、車體輕量化技術、車體鋁合金材料應用、車體強度、車體模態、氣密強度、列車碰撞被動安全、列車空氣動力學、振動噪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主持承擔了高速磁浮列車研製等10餘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獲授專利百餘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4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被EI檢索5篇;獲省部級科技獎2項,集團級科技獎4項;主持編寫公司級標準7項。先後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青島市拔尖人才、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中國專利金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其重點參與的“京津時速350公里線路工程技術及應用”、“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兩個項目獲得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021年7月20日,丁叄叄帶領團隊,由中國中車承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誌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

人物經歷


2010-2011年,丁叄叄主持研製CIT500型更高速度試驗列車車體,該項目是行業技術的制高點,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
2014-2015年,丁叄叄主持並參與研發了時速350千米中國標準動車組。該型動車組是以提高經濟效益、降低動車組運用維護成本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安全可靠、系列化、簡統化、互聯互通、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和節能環保為原則,以提高經濟性、兼顧先進性為前提而研製的,定位於中國高鐵下一代商業化產品,也是中國高速動車組產品的又一新平台,其產品全壽命周期經濟性優於既有產品,產品速度等級、產品型號擴展性良好。
2016-2019年,丁叄叄從技術中心調任國家高速動車組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併兼任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德研發中心董事、國家工程實驗室黨總支副書記等一系列職務。丁叄叄帶領團隊開始了代表未來高速動車組發展趨勢的磁浮列車的研製。該車型的研製,其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術,全面自主掌握高速磁浮設計、製造、調試和試驗評估方法,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60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統,形成我國高速磁浮產業化能力。

主要成就


2011年12月23日試驗列車頭型技術方案通過大量的概念設計、數值模擬分析、風動試驗,優化出“劍”“火箭”的頭尾組合,實現了頭車降低阻力,尾車升力接近於零的最優技術匹配。
丁叄叄參與主持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列車,跑出486.1千米/時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第一速;丁叄叄主持完成的大型超薄中空型材的國產化工作,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此項技術的國家之一;丁叄叄參與主持研發的CIT500型更高速度試驗列車,以605千米/時的試驗速度在中國高鐵里程碑上刻下濃重的一筆;丁叄叄主持的碳纖維下一代地鐵,成功亮相2018年德國柏林展,驚艷全球;2019年5月,丁叄叄主持的600千米/時高速磁浮列車試驗樣車下線。

人物觀點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從不害怕失敗和挑戰,在不忘初心、追求世界最尖端科學技術的道路上,我最驕傲的是我能夠始終如一,把最好的技術融入產品,用最好的產品回饋社會和人民。無論面對多少艱難險阻,我都願拼盡所有,為人民謀幸福。——丁叄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