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豆腐

四川省漢族傳統名菜之一

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開創於成都外北萬福橋邊。由於陳麻婆豆腐歷代傳人的不斷努力,陳麻婆館雖距今一百四十餘年盛名長盛不衰。並揚名海內外,深得國內外美食者好評。

麻婆豆腐也成為了具有四川代表性的名菜,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系。主要原料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豬肉)、辣椒和花椒等。麻來自花椒,辣來自辣椒,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

此菜大約在清代同治初年(1874年以後),由成都市北郊萬福橋一家名為“陳興盛飯鋪”的小飯店老闆娘陳劉氏所創。因為陳劉氏臉上有麻點,人稱陳麻婆,她發明的燒豆腐就被稱為“陳麻婆豆腐”。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豆腐一塊
肉末75g
老乾媽油辣椒2勺
蒜瓣2粒
4棵
水澱粉半碗
生抽1勺
老抽半勺
香油2勺
花椒1勺
食用油適量
少許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豆腐切成1厘米左右的方塊,沖一下水去一下豆腥味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豬肉剁成肉末,蒜頭切成蒜末(佐料的量就用這個勺)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冷鍋倒油放入花椒小火炸香,再把花椒撈出來(油不要太多,還要放香油和老乾媽)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倒入肉末和大蒜末炒香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倒入半勺老抽炒均,讓肉上色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倒入切好了豆腐翻炒一下,倒1勺生抽提一下鮮(豆腐可以翻炒,但是不能用鍋鏟撈,那樣豆腐很容易碎)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倒入2勺老乾媽,2勺香油,少許鹽翻炒一下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倒入小半碗水,蓋上鍋蓋煮5分鐘左右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2勺生粉調成水澱粉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開鍋,鍋中水已經燒乾就剩油,翻炒一下,把勾芡好的水澱粉倒入,把豆腐翻炒均勻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撒上蔥花就可以出鍋了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成品
步驟十三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配上米飯,可以來上幾碗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豆腐1.5塊
小蔥1
干辣椒6個
5瓣
生抽2勺
適量
適量
郫縣豆瓣醬2勺
花椒30粒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花椒粒和干辣椒干鍋炒香,炒香后舂碎備用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豆腐水煮開備用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鍋放少許油,放郫縣豆瓣醬,姜,蒜,花椒粒炒香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放入豆腐,加醬油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加一勺蚝油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少許鹽,放水澱粉薄欠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勾完芡,放入事先舂好的花椒辣椒粉,翻炒出鍋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撒上小蔥裝盤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豆腐1塊
豆瓣醬1匙
蔥姜蒜適量
生抽1匙
半匙
適量
花椒油少許
水澱粉適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豆腐切小塊。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鍋中水開后,下入豆腐焯一下,過涼備用。讓豆腐定型。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蔥姜蒜切末。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鍋中油熱后,下入蔥姜蒜爆香。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加豆瓣醬炒出紅油。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加適量水燒開。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下入豆腐煮幾分鐘。加鹽、生抽、糖調味。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湯汁見少后,加水澱粉勾芡,淋入少許花椒油調味。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麻辣鮮香,好下飯啊!

歷史起源


麻辣豆腐
麻辣豆腐
麻婆豆腐是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號》老牌名店。其創業於清朝同治初(1862年),開業於成都北郊的萬福橋。原名陳興盛飯鋪,主廚為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陳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爾,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徑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陳麻婆豆腐就被列為成都的著名食品。
一百八十年前,四川省成都市靠近郊區的萬福橋,有個叫陳春富的青年和他的妻子劉氏,在這裡開了一家專賣素菜的小飯鋪。成都附近彭縣新繁等地到成都的行人和挑擔小販,很多人都喜歡在萬福橋歇腳,吃頓飯,喝點茶。劉氏見到客人總是笑臉相迎熱情接待。劉氏燒的豆腐兩面金黃又酥又嫩,客人們很愛吃。有時遇上嘴饞的顧客要求吃點葷的,她就去對門小販處買回牛肉切成片,做成牛肉燒豆腐供客人食用。
劉氏聰明好學,能虛心聽取顧客們的意見,改進烹調方法,譬如下鍋之前先將豆腐切成 小塊,用淡鹽水焯一下,使豆腐更加軟嫩。牛肉由切成塊狀變成細粒。劉氏做這道菜,除了注重調料的搭配,更注意掌握火候。她烹制的牛肉燒豆腐,具有麻、辣、香、燙、嫩、酥等特點,很多人吃起來燙得出汗,全身舒暢,吃了還想吃,因此招來不少回頭客。
劉氏小時候出過天花,臉上留下幾顆麻點,來往的客人熟了,就取名“麻辣豆腐”。

菜品簡介


麻婆豆腐是中國豆腐菜肴中最富地方風味特色菜之一,已成為風靡世界的川菜名餚。劉氏面部有麻點,人稱陳麻婆。她創製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1909年成都通俗報社出版的《成都通覽》(清·傅崇矩著)已將此店及“陳麻婆之豆腐”,列入與包席館正興園、鍾湯圓等店齊名的22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錦城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對陳麻婆創製麻婆豆腐的歷史均有記述。清末詩人馮家吉《錦城竹枝詞》云:“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於名聲卓著,已流傳全國,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但仍以四川陳氏麻婆豆腐為正宗。
此菜的特色是以“燒”法烹之,在雪白細嫩的豆腐上、點綴著棕紅色的牛肉末和油綠的青蒜苗,外圍一圈透亮的紅油,如玉鑲琥珀,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的獨特風味。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
據說陳興盛飯鋪的左鄰右舍分別是一家豆腐店和一家肉店。陳記飯鋪用的豆腐和肉都是直接取自這兩家。有了如此便利的原料支援,陳記飯鋪自然在掙錢方面就更加得心應手了。而陳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爾,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於此。估計陳劉氏的老公,陳興盛飯鋪的老闆經常會“數錢數到手軟”。看來這陳劉氏也是極有幫夫運的女子。
陳記飯鋪的生意好,陳劉氏的廚藝好。不過有一點是稍微有些遺憾的,那就是陳劉氏缺少“豆腐西施”的嬌好容貌 -- 因為陳劉氏臉上有幾顆麻子。八卦地遐想一下:這陳劉氏雖然臉上有些麻子,但也許是一個略有風姿的女子。又燒的一手好菜,又有旺夫宜夫的運道。常來常往的熟客中,也許不乏一些好逑者。呵呵。只可惜陳劉氏已是有夫之人,而且臉上又有麻子。於是好逑者便“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了。更也許會有那麼一兩個求之不得者會生出些許又愛又恨的酸葡萄心理。於是就暗地裡稱這位“燒豆腐西施”為“陳麻婆”。由著這個稱謂,後來陳興盛飯鋪索性真的便改了名字叫“陳麻婆豆腐飯鋪”。結果名氣更勝,生意更好。陳麻婆豆腐慢慢成為成都著名的菜肴。這便是麻婆豆腐由來的傳聞。除了陳劉氏被稱為“陳麻婆”,以及陳記飯鋪改名,再以及陳麻婆豆腐因此聞名是公認地事實以外,其他的部分都是按照現在慣常的歷史戲說套路演繹出來的。不能完全做數。陳劉氏是否真的是“燒豆腐西施”,是否真的有麻子,這些很難一一考證。不過即使是真實地,又有誰關心呢?麻婆豆腐好吃,這才是最重要的。山聞野史俾文雜記本就是絕好的下酒談資。演繹出什麼陳麻婆艷史,情錄之類的故事,那是庸俗的導演編劇們的事情。
菜品特色麻婆豆腐的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陳家店鋪稱之為八字箴言。麻:指豆腐在起鍋時,要灑上適量的花椒末。花椒要用漢源進貢朝廷的貢椒,麻味純正,沁人心脾。如若別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氣緊,誰還會有食慾,誰敢再夾 豆腐?三十年代初,軍閥割踞混戰,漢源花椒告罄,店鋪除向外縣重價購買漢椒外,還在鋪門貼出告示聲明無上好花椒,麻婆豆腐寧停不賣。這一坦白經營作法,在同業中傳為美談。辣:是選用龍潭寺大紅袍油椒製作豆瓣,剁細鍊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膾豆腐,又辣又香。燙:豆腐的特質保持了整道菜出鍋后的溫度,不容易冷卻,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剛出爐的味道。香:就是起鍋立即上桌,聞不到制豆腐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銹味,各色佐料原有的難聞氣味,只有勾起食慾的香味。酥:指煉好的牛肉餡子,色澤金黃,紅酥不板,一顆顆,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嫩:指的是豆腐下鍋,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住宅大多用小勺舀食。鮮:指全菜原料,俱皆新鮮,鮮嫩翠綠,紅白相宜,色味俱鮮,無可挑剔。活:是陳麻婆豆腐店的一項絕技:豆腐上桌,寸把長的蒜苗,在碗內根根直立,翠綠湛蘭,油澤甚艷,彷彿剛從畦地採摘切碎,活靈活現,但夾之入口,俱皆熟透,毫無生澀味道。抗日戰爭中,大眾飯店普及,不少飯鋪都能做出麻婆豆腐;江南內遷成都不少餐館,也都 掛出麻婆豆腐菜名,論手藝、論火工可謂有麻婆豆腐功夫,論原料、論配料自然各有麻辣口味,唯獨全市沒有一家能把蒜苗顯活這一關闖過。南打金街、江南館街的浙江、江蘇館子,為了做好麻婆豆腐,曾用重金聘請陳麻婆豆腐店當家廚師陳三師去,當了三天提調,傳授蒜苗炒活的技巧,還登了報紙。在飲食業中為川菜贏來了聲譽[1-3] 。做法:豆腐切成1.5厘米見方的小塊 入水中焯水,盛出備用,牛肉切成小粒,蔥姜蒜分別切末,熱鍋下油,先放入少許蔥姜熗鍋,放入牛肉粒翻炒至變色,再放入郫縣豆瓣和一半的麻椒粉,炒出紅油,再放入豆腐,旺火翻炒一分鐘,再加入水,鹽,五香粉炒勻,燒一分鐘,倒入水澱粉,炒勻勾芡,出鍋盛入盤中,再在豆腐上面撒上蒜末,蔥末,麻椒粉,麻椒粒,再澆上一勺熱油即可。
食材介紹主料:南豆腐2塊,瘦牛肉100克,青蒜50克。麻辣豆腐輔料:植物油100克,豆瓣醬50克,辣椒粉,醬油各8克,料酒20克,四川豆鼓20克,味精8克,濕澱粉20克,湯15克,花椒粉1克,蔥,姜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