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雙系罐的結果 展開

雙系罐

釋義

雙系罐是一件高13.2cm,口徑8.4cm的西周早期文物。

簡介


原始青瓷雙系罐,西周早期製品,高13.2cm,口徑8.4cm。此罐斂 口,折腹,束腰,平底,腹兩側各有一橫系。罐身施青黃釉。肩飾水波紋及弦紋。此罐的造型如同魚簍,小口,大腹,以增其容積。這是西周早期原始瓷的造型特徵。此時釉已成為瓷器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起隔水、利於清潔的作用,而且有裝飾器物使之美觀的作用。釉是一種玻璃體,由於其所含金屬離子的作用,施於瓷器上,會產生各種顏色。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這是由於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亞鐵。此罐出土於河南省洛陽地區。原始青瓷出現於約3000年前的商代,歷經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它是從陶向瓷過渡時期的產物,系從印紋硬陶發展而來。西周時原始青瓷的製作工藝有所提高,出土範圍更加廣闊。江南地區原始青瓷的出土量及器形 比北方黃河流域多且豐富。西周時,釉已成為瓷器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起隔水、利於清潔的作用,而且有裝飾 器物使之美觀的功能。釉是一種玻璃體,由於其所含金屬離子的作用,施於瓷器上,會產生各種顏色。原始青瓷 上的釉都呈青色,這是由於釉中含有適量氧化鐵所致。

唐代褐番雙系罐


邢台市文物管理處近日在市區一處住宅樓建設工地,搶救性清理髮掘了唐、金、元時期的4座古墓葬,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較為珍貴的是一件罕見的唐代褐釉雙系罐。本次清理的4座古墓葬均為土洞墓,其中1座唐代古墓,2座金代古墓,1座元代古墓,均由墓道和墓室組成。在金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釉斗笠碗及部分北宋錢幣;在元代墓葬中出土的黑釉敞口碗和青釉罐;在一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褐釉雙系罐,同時還出土了銅、鐵飾件、開元通寶錢幣、白釉唇口玉壁底碗及執壺(殘缺)等文物。據專家介紹,在唐代墓中出土的這件褐釉雙系罐,是用普通黏土製成的,高22.3厘米、口徑10.4厘米、底徑11.5厘米。器內滿釉,器外施褐釉,一側有窯變現象。口唇及底部無釉,有流釉現象。此器渾圓飽滿,造型古樸,釉色渾厚潤澤,柔和古雅,是一件罕見的珍貴文物。

商灰陶刻劃三角紋雙系罐


雙系罐[釋義]
雙系罐[釋義]
商灰陶刻劃三角紋雙系罐高14.5cm,口徑10.1cm,足徑9.4cm。罐撇口,短頸,溜肩,鼓腹,腹以下漸內收,圈足外撇,底部微向外凸。腹部對稱置雙系,系中間有一小圓孔。腹部刻劃正反三角紋飾。此罐造型古樸,裝飾簡練,堪稱商代灰陶中的典型作品。灰陶的形成是因為陶器在弱還原氣氛中燒造,陶土中的氧化鐵不能被充分氧化,因而呈現出氧化亞鐵的顏色。灰陶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已經出現,商代有較大發展,產量很大。

唐花瓷雙系罐


雙系罐[釋義]
雙系罐[釋義]
唐花瓷雙系罐高19.9cm,口徑7.4cm,底徑10.7cm。罐口微外撇,短頸,頸兩側對稱各置一系,豐肩,肩以下漸收,平底。近底處刻深弦紋一道。通體施黑釉,近底處露胎。烏黑的釉面上裝飾四塊灰藍色斑塊,似色料自然流淌而成,妙趣天成。

元鈞窯天青釉雙系罐


元鈞窯天青釉雙系罐 直口,圓唇,短頸,雙系,圓腹,圈足。肩、腹部施天藍釉,局部有紫紅色釉斑,釉層較厚,有流釉痕迹。足部露胎。高9.1厘米,口徑7.7厘米,腹徑11厘米,足徑4.5厘米,2001年8月延川縣馬家河派出所移交,延川縣文化文物館收藏。

唐代唐三彩雙系罐


雙系罐[釋義]
雙系罐[釋義]
唐代唐三彩雙系罐高:12.5cm,口徑:13.5cm,底徑:6.9cm,罐呈扁圓形,口內斂,平底,口外兩側各有一系。器內施黃釉,外壁以綠釉為地,上以白、黃、綠三色點染花朵。器施半釉不到底,露胎處呈白色。此罐器型雖小,但豐滿端莊,模製成型的雙系是唐三彩罐的一個主要特徵。此罐以瓷土作胎,胎體堅緻潔白,燒成溫度較高。在鞏縣三彩窯址中曾採集到與此罐雙系及彩斑相同的殘片,由此可知此罐為河南鞏縣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