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山鎮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下轄鎮

鼎山鎮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1951年置鼎山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3年建鎮。鼎山鎮位於巴州區東南面,距巴城48公里,東與大羅鎮接壤,南與鳳溪鄉相連,西與玉山鎮偎依,北與梁永鎮相鄰。轄22個村、2個居委會、104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74.08平方千米。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鼎山鎮常住人口為30211人。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巴中市調整巴州區等3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3號):撤銷羊鳳鄉和龍背鄉,將原羊鳳鄉和原龍背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鼎山鎮管轄,鼎山鎮人民政府駐龍柏街299號。

歷史沿革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巴中市巴州區撤銷羊鳳鄉和龍背鄉,將原羊鳳鄉和原龍背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鼎山鎮管轄,鼎山鎮人民政府駐龍柏街299號。

地理位置


鼎山鎮平均海拔590米,森林覆蓋面49.8%,糧食的總產量6759噸,年出欄生豬4.31萬頭、牛1.8萬頭、羊0.8萬頭。現已建成22條村道公路,里長102公里,其中自改公路66條81公里,龍洞溝水庫(重小一型)蓄水730萬立米,有小(二)型水庫6座,蓄水241萬立米,總有效灌溉面積6300餘畝。有公路貫穿其境。

自然資源


鄉鎮企業有釀造、發電、繅絲、農副產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兼產蠶繭、蘑菇、蘆筍、黃花、水產。有灌溉5個鄉鎮的龍洞溝水庫。山清水秀,物華天寶。
境內有古老險峻的鼎出寨,聞名遐邇的龍洞溝水庫,中國工農紅軍駐軍遺址,歷史悠久的民間文化,尤以民同曲藝著稱。該鎮以抓好曲藝推進文化建設取得突出成績,被首批命名為四川省特色文化之鄉。

行政區劃


鼎山鎮下轄長勝社區、果敢社區、明月村、康家壩村、龍堡村、石嶺村、陵江村、秋桂村、龍頭村、八角丘村、鍾林村、北門村、松樹坪村、尖山子村、白果村、高坪村、康民村、白尖村、高頂村、蟬池村、觀坪村、連通村、黃梁村、小寨村。
區劃名稱
長勝社區果敢社區明月村康家壩村
龍堡村石嶺村陵江村秋桂村
龍頭村八角丘村鍾林村北門村
松樹坪村尖山子村白果村高坪村
康民村白尖村高頂村蟬池村
觀坪村連通村黃梁村小寨村

文化


鼎山鎮黨委和政府多次開會專題研究文化工作。確定了利用文化資源優勢,突出文化建設特色,為發展經濟服務的思路,把抓好文化工作列入議事日程。首先抓文化網路建設,成立了鎮文化中心站,組建了8個村社文化室,14個曲藝演唱隊,8支體育隊,2個文藝創作組,共有隊員350多人,把原來數以百計的零散民間藝人變成為一支文藝宣傳隊伍。其次,加強對文化事業的投入。近年來,年均投入萬元左右,同時支持文化站開展以文補文活動以增加收入,現已修建了21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購買了放映機、電視機、各種圖書,開設了攝影、影視放映、書刊閱覽等,年創收5000元,保證了文化活動的部分開支。第三、把民間曲藝作為文化工作的重點,抓出特色,使之成為展示鼎山風采,振興鼎山經濟的有效手段。
鎮文化中心站為抓好民間曲藝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舉辦了曲藝培訓班20期,請曲藝專家編寫了10多萬字的曲藝培訓教材,培養曲藝演唱人才370多人,對20多個幼師進行了特別培訓。藝術培訓推動了民間曲藝的創作和表演,許多喜聞樂見,具有時代特色的曲藝節目相繼誕生。比如:四川方言《悄悄話》、《夜話節育環》等46個節目深受群眾好評。針對一些群眾不信科學、信鬼神的封建意識,曲藝隊隊員們就地取材,編
演了《端公與鬼》、《神婆的秘密》等曲藝小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川盤子《三個媳婦爭婆婆》、《巴二娃》等小段的演唱啟導了青年人尊老愛幼的思想覺悟。為引導農民致富,曲藝分隊在利用表演形式宣傳科技為農民提供信息的同時,還印發技術資料12000份,培訓多種經營項目骨幹1800餘人,推動了科學種田。現在曲藝藝術已紮根於鼎出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為發展當地經濟發揮出重要作用。
1998年7月25日鳳溪鄉白簡村5社村民在夏修水利中挖出南宋古墓石碑一塊,刻有:“大宋蓬州府伏虞縣頂山鄉....嘉慶十年十二月初五日”等文字,經查:頂山鄉即今鼎山鎮,伏虞郡設於南北朝時期梁大同元年(535),屬巴州所轄13郡之一,領宣漢縣,郡縣同治於宣漢,鼎山距今1466年。

社會


有高中一所,初級中學2所,中心小學2所,村小23所,教職工33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6%。有衛生院2所,村醫療衛生服務站24個,有文化站1個。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鼎山鎮常住人口為302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