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崖山水庫
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亞洲最大沙漠水庫--紅崖山水庫位於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游,處於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包圍之中,距民勤縣城約30公里,是沙漠地區的一座中型窪地蓄水工程。1979年被中央電視台列為“中華之最”,被人們譽為“瀚海明珠”,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水庫只有西面依紅崖山而建,其它三面都是人工所築,而且又修建在沙漠中,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屬亞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庫。
紅崖隱豹
紅崖山水庫位於石羊河下游,是沙漠地區座中型窪地蓄水工程,也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水滿時節,碧波萬頃,庫底游魚淺翔,水面眾鳥棲戲,大漠環綠水,青山映碧波,瀚海明珠令人心曠神怡。
紅崖山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是沙鄉人民的生命工程,大漠深處的璀璨明珠,四海賓朋的遊覽勝地。
紅崖山海拔1750米,相對高度350米,遠遠望去,山色赤紅,故名紅崖山。1958年在這裡建成一座馳名中外的沙漠水庫,水庫面積30平方公里,設計庫容1.27億立方米。這樣大的水庫,只有西面依紅崖山而建,其它三面都是人工所築,而且又修建在沙漠中,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屬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被人們譽為“瀚海明珠”。
紅崖山水庫是民勤縣唯一的水利調蓄工程,澆灌著全縣六十多萬畝耕地,支撐著民勤綠洲的生存與發展,是沙鄉人民的命脈。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庫內游魚簇簇,野鴨戲水,水鳥穿梭,黑鶴長鳴。庫中有一座沙丘,鳥類時來歇腳,駱駝時來飲水,遊人時來沐浴,駱峰雄姿,天光漠色,都蘊含在水光波影之中。“聚龍亭”是水庫風光的精華所在地,仰視紅崖山巍然屹立,平視庫面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放水時節,河水從輸水洞飛流直下,氣勢宏偉。無論你輕波蕩舟,還是觀雁飛鴨鳴,聽哇聲晚唱,都會使人流連忘返。
1958年,在海拔1750米,相對高度350米的紅崖山,建成亞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庫——紅崖山水庫。
紅崖山水庫
紅崖隱豹
展覽室以沙盤模型與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了紅崖山水庫四十年的發展歷程。集中展示了各級領導對建庫的關懷與支持,專家、學者及工程技術人員傾注大量心血的寫照,民勤人民勤勞勇敢,戰天鬥地的動人場面,林茂糧豐、防風固沙的累累碩果,發展旅遊的宏偉藍圖。水庫發展史也可以說是民勤綠洲發展史的縮影,也是民勤發展史中輝煌的一頁,是考查、研究沙漠水庫建設的珍貴史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基地。
在水庫大壩下方,原石羊河古道約有三百畝水域,屬大壩排水彙集而成,活水常流,水質優良,清澈見底,有曲折逶迤的河灣景觀,有錯落飛流的人工瀑布。河內魚蝦閒遊,綠葦叢生,河旁垂柳低拂,亭台玉立,疏林、草地、水面、沙丘連成一片,環境幽美清凈,是人們避暑、休閑的好去處。修建有集游泳、沙浴、淋浴、更衣於一體的天然游泳場,有供遊客品嘗水庫麻辣魚等風味小吃的水庫飯莊,有供遊客休閑娛樂的蒙古包,同時還可在寬闊、清凈的水面輕波蕩舟,消閑垂釣。
紅崖山水庫
反對興修水庫的一方認為,當地屬於乾旱區,再大的洪水也不會造成災害,只會使牧草豐美土地肥沃;即使因水害造成糧食歉收,豐富的牧產品也可以補充。一旦截流,將造成下游缺水,甚至沙化。
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以糧為綱,最終水庫還是修起來了。
1.青土湖迅速乾涸
水庫落成后不久,位於民勤縣北段的青土湖完全乾涸。這是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大幹涸速度最快的大湖。青土湖在三千年前曾是近兩萬平方公里,幾十米深的大湖,至解放初,青土湖還有100多平方公里。紅崖山水庫的修建,使青土湖的補水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也破壞了當地的地下水系,導致了這一地區的沙漠化,並最終於1957年前後完全乾涸沙化。青土湖的乾涸使得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會合,並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綠洲逼近。
2. 當地土壤鹽鹼化
由於失去上游來水的補給、中和、沖刷和稀釋,從最下游的湖區五鄉鎮開始,鹽鹼化現象從土壤、地下水逐年向上游移動。此外水庫抬高了庫區地下水,使表層水因強烈的蒸發導致土壤鹽鹼化。水庫本身是淤積重、面積大、蒸發量大,違背了乾旱地區的人水和諧。
3. 土壤沙化、沙塵暴現象嚴重
紅崖山水庫
興建了海濱娛樂城、歌舞廳,開辦遊艇、沙灘浴等服務項目。水庫周圍綠林蔭翳,植被蔥蘢,空氣清新濕潤,是理想的避暑旅遊勝地。
紅崖山水庫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