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之戰
達拉之戰
達拉之戰
西羅馬滅亡后 東羅馬帝國便成為了羅馬貴胄們的避難所
將首都搬遷至東方的君士坦丁皇帝
當帝國有限的資源開始更多的投入到監管各級的行政官員身上,曾經享有充沛物資供給的軍隊,不免要淪為餓肚子的奴僕。羅馬皇帝們的應對之策便是以土地代替軍餉,給大部分士兵維持最基本的生存。代價自然是軍隊總體實力的下滑。哪怕軍戶們的後代繁衍得越來越多,也及不上帝國早期的精兵強將。
晚期的古典羅馬軍團 即便是少數精銳都難以保證勝利
同樣志在加強極權統治的薩珊波斯
在帕提亞帝國時代,幾個貴族與各級領主都以較為鬆散的形式,圍繞在首都泰西封周圍。妄圖撥亂反正的薩珊王庭,一直想辦法將地方勢力壓製得死死地。許多帕提亞時代的自治城市與附屬國被逐個吞併,造成的經濟活力喪失也讓薩珊國王們頭疼不已。薩珊前期的軍隊,依然需要依靠地方上的大小貴族來進行動員。如果君主們不能帶著他們通過戰爭來獲得利益,那麼自身的威權與偉大理想都將付之一炬。
於是,薩珊帝國便成了一頭時刻覬覦羅馬財富的惡狼。加之帝國主要的農業賦稅來自西部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緊挨著羅馬控制下的敘利亞。薩珊軍隊便定期動員,向西進攻,在圖謀攻城略地之餘,從羅馬皇帝手裡賺取一筆不菲的貢金。運氣好時,他們還可以俘虜一些羅馬貴族,乃至皇帝本人。
薩珊波斯不僅屢次擊敗羅馬人 甚至還俘虜過羅馬皇帝
定期武裝打劫羅馬 是當時波斯大小貴族們的日常生財之道
達拉城遺址及其所在的關鍵位置
但在這一年,君士坦丁堡的主人已經換成了立志干一番偉業的查士丁尼皇帝。他的目標不僅在於守住羅馬帝國的半壁河山,還要四處出擊,將已經被日耳曼人佔據的地中海西部,逐一收回。所以,皇帝本人必須先將東部邊境的威脅降至最低。波斯軍隊再次不請自來,讓他也不情願的派出麾下最能幹的近衛軍將領--貝利薩留。
6世紀的羅馬步兵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在這樣的窘迫下,騎兵部隊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出來。當慢吞吞的行省軍團步兵還沒有準備好戰鬥時,騎兵為主的機動力量已經能夠趕到戰場進行支援。一些有能力的將領也在皇帝默許下,建立了自己的騎兵親衛隊,將各類冒險家與雇傭兵塞入自己的直屬力量。帶著皇帝命令來督師東方的貝利薩留,手下就有這麼一支精幹的騎兵分隊。
貝利薩留所以依靠的僅僅是自己的騎兵親衛隊
薩珊人重騎兵與戰象 一直都是羅馬人害怕的對象
薩珊餘下的部隊就不那麼精幹善戰了。能負擔馬匹的平民們組成了規模可觀的輕裝弓騎兵部隊。他們往往在戰鬥中擔負非常繁重的任務。無論戰前的偵查與騷擾,還是交戰中的反覆襲擊和包圍,輕騎兵的作用都讓中亞的帝國們對他們無法割捨。
薩珊軍隊的步兵質量一直不高
相比之下,貝利薩留手裡的烏合之眾也不過25000人而已。這在當時的羅馬軍制下,已經是一支不小的軍隊了。查士丁尼一定為他抽調了不少比較有戰鬥力的行省部隊與騎兵,否則即便是貝利薩留,也不敢貿然上任。他非常明白自己手裡部隊的大致水平,於是決定背靠達拉城的城牆,與波斯人背城一戰。
隨著軍隊素質的持續退化 羅馬人最終只能依靠城牆來抵抗強敵
薩珊步兵的雞肋也讓波斯人不敢輕舉妄動
羅馬步兵近以一條由密集方陣組成的戰線,布置在達拉城下。在他們的身前,一條塹壕已經挖掘完畢。但在條壕溝並不完整,每間隔一段距離便會預留一個用於前進和後退的通道。如果波斯人的步兵選擇正面進攻,便只能從有限的通道中進軍,羅馬人也可以從這些通道中殺出。更要命的是,羅馬全軍背後的城牆,為弓箭手提供了絕好的射擊平台。
但更讓波斯人感到奇怪的是,羅馬人在兩翼的騎兵身前也有這樣的壕溝。類似的情況一樣會在騎兵戰中發生。雖然此舉是羅馬人不自信的表現,但也確實限制了波斯騎兵的進攻。因而,雙方就在達拉城下列陣對峙,不敢輕易動手。
兩軍在達拉城下的對峙
吃了虧的波斯人立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羅馬人發起挑戰。一名波斯武士策馬來到兩軍之間,想貝利薩留全軍發出單挑邀請。缺乏武士文化的羅馬人並沒有這個習俗,一時間無人敢出陣迎戰。結果,來自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摔跤教練安德烈,因為按耐不住而接受了挑戰。僅一次交鋒,安德烈就用長矛將對手捅下馬。隨即跳下馬,用小刀切開了波斯人的喉嚨。沉寂已久的羅馬陣中,頓時歡聲如雷。
輸陣不輸人的薩珊一邊,又有一員老將殺出,向安德烈發起挑戰。兩人在全速衝鋒中都擊中了對手,雙雙墜馬。身為摔跤大師的安德烈更快起身,將波斯老將再次擊倒,依靠嫻熟的摔跤技巧,笑到了最後。
不願意繼續損兵折將的薩珊軍隊在羅馬人的歡呼聲中鳴金收兵,羅馬人也隨即撤回達拉城休整。
一直有濃厚武士傳統的薩珊波斯人
薩珊軍隊中的精銳步兵 指揮官與騎手
此時,就連貝利薩留都對能否擊敗波斯人心存疑慮。對峙之餘,雙方的高層之間也是書信不斷。然而羅馬人不願意放棄至關重要的達拉,波斯人也不在得到增援后信心倍增。毫無意義的談判在當天就宣告破產。
戰役的第五天,已經不準備繼續等待的波斯人首先擺出了戰陣。數量眾多的他們將全部騎兵和步兵都做了雙線布置。這樣一來,即便第一線的部隊被羅馬人擊潰,第二線生力軍還能填補前者留下的空檔。如果雙方在壕溝附近相持不下,第二線部隊將從兩翼的外側迂迴,側擊人力單薄的羅馬軍隊。一些精銳的重騎兵還被專門抽調出來,組成小規模的敢死隊,以便在關鍵時刻發動突擊。
中午前,貝利薩留的軍隊也按照前幾天的位置部署完成。還來不及吃午飯,薩珊軍隊便開始了攻擊。由於波斯人深知羅馬人有吃午飯的習慣,而自己的士兵習慣在黃昏時再吃第二頓,所以希望突然攻擊餓著肚子的敵人。
波斯人特意抽調精銳重騎兵組成敢死隊
在壕溝與城牆保護下的羅馬人總算堅守住了陣地
波斯精銳騎兵所在的右翼,攻勢尤為猛烈。左翼的羅馬騎兵死傷慘重,後退中被困在壕溝內側,亂成一團。若非戰場空間狹小,這些敗軍早已引發崩潰。幸好貝利塞留在左右留有一手,包括300名艾呂利人在內的預備隊一直隱藏在左翼外側的一座小山坡背後。眼看羅馬左翼即將全軍覆沒,這些人也乘勢殺入波斯精銳之中,引發了波斯右翼的潰逃。羅馬人乘勢發起反擊,將困在潰軍與塹壕附近的3000名波斯步騎兵殺死。
發起反擊的羅馬騎兵部隊
全軍發起反撲的羅馬人
達拉之戰是羅馬人對薩珊波斯少見的勝利
然而身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查士丁尼,並不想利用達拉之戰的勝利,更進一步。在他看來,薩珊波斯不過是邊境困擾,而西方的迦太基、西西里和義大利才是自己最想要再征服的地方。
查士丁尼很快將大量機動部隊抽調去西方作戰
令人吃驚的是,如此苛刻的條件居然被查士丁尼皇帝爽快的答應了。貝利薩留也被調離東方。他在波斯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不過多久,一支規模遠大於東方駐軍的遠征部隊將被派到他麾下。志在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皇帝已經決定了,哪怕對波斯不斷納貢,也要先殺回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