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寧縣的結果 展開
- 山西省臨汾市轄縣
- 重慶市轄縣
大寧縣
山西省臨汾市轄縣
大寧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呂梁山南端,北與永和縣接壤,南同吉縣毗連,東與蒲縣、隰縣為鄰,西與陝西延長縣隔黃河相望。縣域面積967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2013年)。
2010年,大寧縣生產總值完成4.9億元,比2009年增長13%。財政總收入完成3323萬元,比2009年增長27.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8億元,比2009年增長58.3%。
大寧縣非物質文化種類,有蒲州梆子、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大寧縣退出貧困縣。
2021年,臨徠汾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大寧縣人口為52166人。
大寧縣景色
北魏,於今縣城西置五城縣、郡。東魏興和年間,廢。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置大寧縣,取義大吉大寧。
隋開皇二十年(600),大寧縣治自今吉縣境徙今縣城,屬南汾州。大業二年(606),廢入仵城縣。
唐武德二年(619),復置,於縣置中州,縣屬之。同年於今縣城東北15千米扶義村附近別置大義縣,於今縣城西20千米北桑峨村別置白龍縣,俱屬中州。貞觀元年(627),廢大義、白龍2縣及中州,大寧縣屬隰州。
蒙古至元三年(1266),廢入隰川縣。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復置,隸屬不改。
民國初年,屬河東道,道廢后直屬省。
1徠949年,屬臨汾專區。
1954年,屬晉南專區。
1958年,廢入隰寧縣。
1961年,復置。
1967年,屬晉南地區。
1970年,屬臨汾地區。
2000年,屬地級臨汾市。
大寧縣位於山西省呂梁山南端,地理坐 標為東經110°27′55″—111°0′40″,北緯36°16′40″—36°36′25″之間。東西長50公里,南北寬38公里,總面積967平方公里。縣境北與永和縣接壤,南同吉縣毗連。東與蒲縣、隰縣為鄰,西與陝西省延長縣隔黃河相望。
大寧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東向西逐漸傾斜。南北群山環繞,中部丘陵、垣川交錯,有“三川十塬溝四千,周圍大山包一圈”之說。
大寧縣內山脈均系呂梁支脈,東南隅石頭山、海拔1710米,為縣內最高峰;其次是南部二郎山主峰樺木山,海拔1626米;北部的石坪山海拔也在1500米以上。
大寧縣氣候屬暖溫帶亞乾旱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466.7小時,年平均氣溫10.7℃,一月零下7℃左右,七月23℃上下。氣溫年較差31.8℃,年平均降水量536.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12天。
大寧縣境內有昕水河、義亭河和岔口河三條河流。河流有昕水河,其支流義亭河發源於吉縣金崗梁,自東南向西北,在城關注入昕水河,全長70公里。
大寧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石材、礦泉水等。煤炭為 2 號、 9 號煤,儲量達 20億噸。石材為砂岩石系列。
大寧縣景色
2021年5月6日,撤銷太古鄉、徐家垛鄉,設立太古鎮。
截至2013年,大寧縣轄2鎮4鄉,全縣共309個行政村。
大寧縣所轄鄉、鎮 | |
昕水鎮 | 曲峨鎮 |
太德鄉 | 三多鄉 |
徐家垛鄉 | 太古鄉 |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0年,大寧縣總人口56037人。其中,男性人口28814人,女性人口27223人。戶籍人口64724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01%,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20.79%。總人口中,城鎮人口13693人,鄉村人口為42344人。
2013年,大寧縣總人口6.8萬,農業人口5.2萬。
2021年,臨汾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大寧縣人口為52166人。
十八羅漢洞
2009年,大寧縣生產總值完成3.69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5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33.8%。財政總收入完成3030萬元,同比2008年增長1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5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2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917元,同比2008年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91元,同比2008年增長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8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71.9%。
2010年,大寧縣生產總值完成4.47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785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9%。財政總收入完成3323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87元,同比2009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68元,同比2009年增長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84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54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30%。糧食總產量達到2.6萬噸,同比2009年增長42.9%。糧食總產量達到2.8萬噸,同比2009年增長27.6%。
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73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04億元,同比增長26.4%,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106萬元,同比增長76.7%,增速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64億元,同比增長7.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72萬元,同比增長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719元,同比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82元,同比增長14.5%,增速全市第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快於城鎮居民收入。
2009年大寧縣新增經濟林4.05萬畝,種草2.5萬畝,新增羊存欄2.2萬隻,新建無公害蔬菜大棚300餘座,糧食總產量達到3646.8萬斤。新建淤地壩24座,平整土地830畝,新增耕地390畝。完成人工造林6.2萬畝、封山育林1.4萬畝。
2010年大寧縣建成以蘋果、核桃為主的經濟林10萬畝,建設蔬菜大棚500個,種植多年生飼草8萬畝,建設健康養殖小區12個,圈養羊出欄量達到20餘萬隻。建設“三位一體”沼氣池1415個。新建淤地壩186座,平整土地1860畝,新增耕地1023畝,改造中低產田1萬餘畝,水土流失控制面積達到427平方公里。完成人工造林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8.8%。
2012年大寧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總收入196億元,增長4%。社會原煤產量497.76萬噸,增長2.89%,發電量14.63億千瓦時,下降4.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焦炭產量187.01萬噸,下降2.45%,鋼材產量115.67萬噸,增長25.43%。建築業實現增加值7.5億元,比2011年增長3.2%。
2012年大寧縣用電總量17.9億千瓦時。第一產業用電4.2億千瓦時,佔全部用電量2.4%。第二產業用電13.7億千瓦時,佔全部用電量79.0%,其中工業用電13.2億千瓦時;第三產業用電1.4億千瓦時,佔全部用電量7.2%;城鄉居民用電1.6億千瓦時,佔全部用電量9.6%。
2012年大寧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65.9億元,比2011年增加19.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79.57億元,比2011年初增加90.99億元,增長13.8%。
2012大寧縣固定資產投資82.5億元,增長27.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47.1億元,比2011年增長23.7%。民間投資42.7億元,比2011年增長38.8%。
2012年大寧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2億元,比2011年增長18.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4億元,比2011年增長12.3%;電信業務總量3.8億元,比2011年增長18.9%。
大寧縣交通以公路為主,有臨汾至大寧、大寧至臨猗、大寧至隰縣、大寧至永和四條主幹線。此外有一些縣級公路與鄉鎮級公路。
2009年,大寧縣建設標準教室48個,容納2200多名學生就讀。新建東關小學教學大樓,新建一中學生宿舍大樓,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可滿足400多名學生食宿。新建一所標準化公立幼兒園,集幼兒學習、活動、休息、教師辦公於一體,可容納500名幼兒。2010年大寧縣投資302萬元,對31所學校和教學點進行了改造。新招聘教師27名,為貧困生免費提供價值43.8萬元的教科書,補助寄宿生生活費16.18萬元。
2019年,啟動了幸福小學建設項目,在全市率先實行了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完成了初中教育資源整合。
2010年大寧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28元,比2006年增長56.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68元,比2006年增長18.5%。新建廉租房60套3000平方米,完成殘疾人危房改造160戶。兌現糧食綜合直補、退耕還林、農機具及家電下鄉補貼資金7538萬元。城鄉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啟動了失業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工作,新增城鎮就業2300人,培訓農村勞動力1.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000人。
大寧縣景色
2010年大寧縣建成了馬頭關黃河公路大橋,配合省市實施了沿黃幹線公路、沿黃扶貧旅遊公路建設工程和209國道改造工程,新建村通水泥路564公里,飲水安全工程146處,解決了169個自然村、38432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為233個自然村安裝了4500套衛星電視接收設備。村通水泥路、農村飲水安全、村通廣播電視均實現了全覆蓋。新增水澆地2800畝,新建、改造沿川水利設施26處,硬化防滲渠28000米。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5400戶,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13部/百人,寬頻用戶發展到3770戶。
風景名勝 | ||||||||
芝麻灘舊石器遺址 | 翠雲山新石器遺址 | 周朝小神龍廟 | ||||||
將軍墓 | 十八羅漢洞 | 白馬嘯 | ||||||
雙鎖山 | 二郎山 | 黃河仙子祠 |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屬於晉綏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