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卿

原中國乒乓球運動員

林慧卿,生於1941年,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橫拍削球打法,善攻穩守,步伐靈活,動作穩健。曾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後去海外工作。

大事件

1941

出生

1941年出生,祖籍廣東新會。

1959

首次參加全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

1959年第一次參加全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獲得第三名。由於她削球步法靈活,又擅長削中起板,轉守為攻,翌年,林慧卿即躋身國家乒乓球集訓隊。

首次參加全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
1965

參加第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1965年參加第二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女子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之一。並獲女子單打亞軍,與鄭敏之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與張燮林合作獲混合雙打亞軍。

1971

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1971年在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是女子團體亞軍中國隊的主力之一,並獲女子單打,與鄭敏之合作的女子雙打、與張燮林合作的混合雙打三項冠軍。

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1971

執教中國乒乓球隊

1971年世乒賽結束后,林慧卿掛拍執教於中國乒乓球隊。

1979

改行從商

1979年移居香港,改行從商。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41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一個小商人之家。她性格內向,斯文嫻靜,從小喜愛乒乓球運動,讀初中時,曾獲全印尼少年冠軍的稱號。
鋒芒初露
林慧卿祖籍廣東新會,1959年初,她回到祖國,考入上海體育學院學習,同時入選上海乒乓球隊,開始了乒乓球的系統訓練。林慧卿勤學苦練,技術水平提高很快,1959年第一次參加全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獲得第三名。由於她削球步法靈活,又擅長削中起板,轉守為攻,翌年,林慧卿即躋身國家乒乓球集訓隊。
1961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林慧卿作為上海隊的主力隊員,在團體賽中擊敗了世界女子單打冠軍邱鍾惠和第三名王健。在1963年的世乒賽中,林慧卿也曾戰勝過著名的日本選手關正子,但她並未最後奪得桂冠。當時,林慧卿並不滿足打敗一兩名強手,她已暗下決心:要攀登世界乒壇最高峰。但她也深深懂得,這並非易事,必須經過艱苦磨練。她深知自己打球最大的手病是急躁,這對於一個打守球的運動員來說,是個致命的弱點。
卧薪嘗膽
過去,林慧卿在比賽時,有自己的一條“規律”:全盤看首局,首局看頭幾個球,只要頭幾個球打得不稱手,一定“凶多吉少”。在1961年第26屆錦標賽中,她迎戰高基安,高基安一開始就盯住她的短處不放,打得她很被動,她心裡十分著急,越急就打得越不順手,比分一落後,更失去了鬥志。論技術,當時她是可以和高基安拼一拼的,但她亂打一氣,糊裡糊塗就很快以0比3敗下陣來。那時的林慧卿不僅賽場上如此,在平時訓練時也是這樣,削得比較穩,勁頭就足,削不穩就心煩意亂,拚命攻,攻不成,再回過頭來守,更守不住了。
為了克服自己急躁的缺點,實現自己攀登世界乒壇最高峰的目標,林慧卿還真有一股倔強勁兒。在訓練場上,她完全以嶄新的姿態出現。過去她被同伴打得彆扭了,困難的球,她都盡最大的努力去把它救起來,有時連削好幾百板,累得站也站不住了,但她振作起精神,咬牙堅持下去。為了激勵自己,她在球網上掛上小標語牌,上面寫著,“沒有救不起的球,只有不頑強的人”,“不要錯過鍛煉自己的機會”等。
林慧卿
林慧卿
步入輝煌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林慧卿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1965年4月,在南斯拉夫舉行的第28屆世乒賽上,她與梁麗珍、李赫男、鄭敏之等同時被選為女子團體賽的主力陣容。剛開始與歐洲選手作戰時,一直是梁麗珍和李赫男出馬,這兩位直拍快攻打法的選手,常常以閃電般的戰術,打得對手片甲不留。然而,當最後與上屆冠軍日本隊爭奪考比倫杯的決戰時,中國隊竟出人意料,派出林慧卿和鄭敏之兩名橫拍削球手。
日本隊出場的是上屆世界雙打冠軍關正子和後起之秀深津尚子。她倆都是直拍快攻,球風凌厲,在團體賽決賽前,一路勢如破竹,問鼎呼聲很高。但這場大戰卻是以柔克剛的典型,最終中國女隊以3比0大勝曾6獲世界冠軍的日本女隊,考比倫杯首次被中國人舉起。
中日之戰的第二盤,林慧卿與深津尚子把決賽推向高潮。深津尚子扣殺兇猛,弧圈球旋轉有力,一年前曾先後戰勝過我國最強的幾名攻擊型選手,日本乒壇稱其為“墨綠色球台上的希望之星”。兩人開戰各得一局后,第三局林慧卿不斷變化落點,並以兇狠的逼角打亂了深津尚子的陣腳,終於以21比15取得最後勝利。第三盤,中日選手的雙打使觀從大飽眼福。兩直兩橫,一攻一守,日方以大刀闊斧的直拍輪番猛攻,中方彩蝶飛舞,盡施削球絕技,一般直拍快攻應佔主動,可這場比賽的主動權卻始終操縱在林慧卿和她的夥伴手上。賽場上,球藝高超,動作優美,剛柔並蓄,精彩紛呈。觀眾席上,球迷看得如醉如痴,時時激起滿堂喝彩,林慧卿和隊友不負眾望,以21比11、21比14連下兩城,橫拍削球制服攻擊型選手。接著,林慧卿與鄭敏之又為中國首次奪得女子雙打冠軍。
1971年,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作為中國乒乓球隊女隊副領隊兼隊員的林慧卿,當時已30歲,仍披袍上陣,寶刀不老。在女子單打中,先後戰勝日本冠軍大關行江和歐洲亞軍沃斯托娃等強手,最後在決賽中戰勝隊友鄭敏之,成為我國第二位登上世界女子單打冠軍寶座的選手(首位是邱鍾惠)。在女子雙打決賽中,林慧卿與鄭敏之再度配合,以3比0戰勝日本選手而奪冠。在男女混合雙打中,林慧卿與張燮林通力合作,戰勝所有對手,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在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混合雙打冠軍。決賽是在張燮林和林慧卿與南斯拉夫的斯蒂潘契奇和羅馬尼亞的亞歷山德魯之間進行的。這場比賽勢均力敵,雙方打得異常艱苦,但最終是張燮林和林慧卿3比1戰勝了對手,贏得桂冠。在這屆世乒賽中,林慧卿獨攬3枚金牌,幾乎成了“林慧卿的天下”。就在這屆比賽后,小球轉動了地球,“乒乓外交”打開了封閉中美關係許多年的大門,林慧卿作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是一名幸運的參與者。1997年,為紀念“乒乓外交”25周年,林慧卿作為當年訪美的老運動員代表再次應邀訪美,並進行了表演賽。
改行從商
1971年世乒賽結束后,林慧卿掛拍執教於中國乒乓球隊,1979年起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同年移居香港,改行從商。

職業生涯

中國第一位集世乒賽女團、女單、女雙和混雙冠軍於一身的運動員,中華第一代削球女王。第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隊成員。第31屆世屆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女子雙打、混合雙打冠軍。
1959年回國參加上海市乒乓球隊。
1960年入選國家隊。橫拍削球打法,善攻穩守,步伐靈活,動作穩健。
1961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作為上海隊的主力隊員,在團體賽中擊敗了世界女子單打冠軍邱鍾惠和第三名王健。
1962年獲運動健將稱號,三次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在1963年的世乒賽中,也曾戰勝過著名的日本選手關正子,但她並未最後奪得桂冠。
1965年參加第二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女子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之一。並獲女子單打亞軍,與鄭敏之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與張燮林合作獲混合雙打亞軍。
1971年在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是女子團體亞軍中國隊的主力之一,並獲女子單打,與鄭敏之合作的女子雙打、與張燮林合作的混合雙打三項冠軍。
1979年起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同年移居香港,改行從商。
1975年、1978年當選為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後去海外工作。
1997年為紀念“乒乓外交”25周年,作為當年訪美的老運動員代表再次應邀訪美,並進行了表演賽。
曾任中國乒協副主席、中國僑聯第二屆副主席。

社會活動


交流活動
1979年移居中國香港后,這二十多年來幾乎沒什麼機會回家鄉上海。就是從這個地方,憑著一手既穩又凶的橫拍削球,走進國家隊,為中國隊奪得第一枚女團金牌立下汗馬功勞,並成為中國乒乓球歷史上第一位獲得世乒賽女子大滿貫的選手。同年隨丈夫移居中國香港后開始從商。近幾年基本處於半退休狀態,但生活卻還是很充實。她擔任了中國香港華僑華人總會副會長,經常參加香港以及僑界社團舉辦的“愛祖國、愛香港、愛華僑”活動。從沒放棄以乒乓為橋樑,以銀球促友誼,增進兩岸三地同胞感情的文化交流活動。這十多年來她每年都組織參與深圳、廣州、珠海、澳門和香港五地乒乓聯誼賽。還曾兩次與中國乒協和贊助商合作,在蘇州舉辦“勝華杯”比賽,邀請歐洲頂尖女選手前來與中國國家女隊打對抗賽。
2001年在香港發起兩岸三地乒乓友誼聯賽,以球會友。此後又辦過兩屆,分別在中國台北、上海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