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粉條兒菜

大花粉條兒菜

大花粉條兒菜是百合科粉條兒菜屬植物。分佈於雲南、華東、中南、西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

植物信息


種中文名:大花粉條兒菜
種拉丁名:Aletris megalantha Wang et Tang
科拉丁名:Liliaceae
屬拉丁名:Aletris
國內分佈:產雲南(鎮康)
海拔:2800-34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 1: 119. 1951]
中國植物志:15:176
英文植物志:24:82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 Xiǎo Fèi Jīn Cǎo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粉條兒菜和短柄粉條兒菜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letris spicata(Thunb.)Franch.[Hypoxis spicata Thunb.]2.Aletris scopulorum Dunn

採收和儲藏


5-6月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1. 粉條兒菜,多年生草本,高35-60cm。根莖短,鬚根細長,其上生有多數細塊根,色白似蛆,又好像“白米”。葉自根部叢生,窄條形,長 15-20cm,寬3-4mm,先端漸尖,淡綠色。花葶從葉叢中生出,直立,上部密生短毛,稍具稜角。花疏生於總狀花序上,近無梗;花被短筒狀,上端6 裂,裂片條狀披針形,黃綠色或先端略帶粉紅色,外部密生短腺毛;雄蕊6;子房上位,3室。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先端有宿存花被。花期5-6月。
2. 短柄粉條兒菜,與上種的區別點為:植株較矮小,基部葉不明顯蓮座狀,花被白色;蒴果球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
1. 生於低山地陽光充足的空曠草地上或山坡、灌叢邊緣。
2. 生於林下灌木叢中、山坡、草地。

資源分佈


1.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2.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等地。

栽培


1. 氣候土壤:應性較強,能耐旱、耐瘠。一般土地均可栽種,但以疏鬆、排水良好的黃泥夾砂土較好。
2. 種植:種子繁殖,四川地區在9-10月播種。在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22-26cm開穴,深約7cm,施人畜糞水后,每畝用種子5兩,與草木灰、人畜糞水拌勻,撒到穴內。
3. 出齊后,施提苗肥1次。苗高7cm時,要除草、勻苗、補苗,每穴留苗4-5株,並再追肥1次。以後每年每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可適當施用氮素化肥。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40-80cm。根莖短,鬚根叢生,纖細彎曲,有的著生多數白色細小塊根,習稱“金線吊白米”。葉叢生,帶狀,稍反曲,長 10-20cm,寬0.3-0.5cm;礦綠色,先端尖,全緣。花莖細柱形,稍波狀彎曲,直徑0.2-0.3cm,被毛;總狀花序穗狀,花幾無梗,黃棕色,花被6裂,長約0.5cm,裂片條狀披針形。蒴果倒卵狀三棱形。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


粉條兒菜根含皂甙(saponin),基甙元為異娜草皂甙元(isonarthogenin)及薯蕷皂甙元(diosgenin)。

性味


味甘;苦;性平

歸經


肺、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潤肺止咳;活血調經;殺蟲。主咳嗽;咯血;百日咳;喘息;肺癰;乳癰;肋腺炎;經閉;缺乳;小兒疳積;蛔蟲病;風火牙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可用60-120g。外用:管量,搗敷。

各家論述


1.《草木便方》:清鬱熱,化痰。治久嗽,勞傷氣喘。
2.《分類草藥性》:治一切咳嗽,淋症。花、草同功。
3.《四川中藥志》:治瘡疹。
4.《湖南藥物志》:清肺熱,殺蛔蟲。治喘息,咳嗽吐血,肺癰吐膿血,膀胱疝氣,疳積,夜盲。
5.《陝西中草藥》:清熱利濕,潤肺,活血調經。治消化不良,肝炎,胃酸過多,肺結核,咳嗽,乳汁不足,白帶,經閉腰痛。
6.《陝西草藥》:消腫,止痛。治腸風便血,乳閉,乳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