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

恩格斯著書籍

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Umrisse zu einer Kritik der Nationalkonomie):F.恩格斯的第一篇經濟學著作。它以社會主義觀點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範疇。此文寫於1843年底到1844年1月間,發表在K.馬克思與A.盧格(1802~1880)主編的《德法年鑒》1844年2月雙刊號上。

寫作背景


恩格斯1842年11月到英國工業發達地區曼徹斯特后,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驚人發展及其矛盾的表現。當時英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已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的重要因素,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已放棄了無偏見的科學研究。為了揭露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辯護性和論證共產主義的必然性,恩格斯寫了這一著作。

主要內容


這篇著作考察了政治經濟學這門科學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同時還分析了政治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範疇。
恩格斯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產生是商業擴展的結果,政治經濟學的演變過程是同商業和私有制的發展相聯繫的。他扼要地考察了重商主義、A.斯密、D.李嘉圖、J.R.麥克庫洛赫、J.密爾等人的學說,揭示出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即為私有制服務的性質。他認為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掩蓋對勞動人民的掠奪。
恩格斯在考察了政治經濟學的歷史之後,轉而研究了它的某些基本範疇。他認為政治經濟學的一切範疇都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因而應當對私有制及其有關範疇作出分析。在恩格斯看來,私有制所產生的第一個結果是商業,並由此出現了商品的價值及與其相關的一些範疇,如工資、利潤和地租等。他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這些基本現象時,表述了一系列重要的經濟思想
恩格斯批判了T. R.馬爾薩斯的反動人口論,指出“人口過剩或勞動力過剩是始終同財富過剩、資本過剩和地產過剩聯繫著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19頁)。恩格斯事實上提出了這樣一個思想: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一方面是財富的積累;另一方面則又是貧困的積累。
恩格斯關於集中和積聚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他認為,集中是私有制所固有的規律。隨著資本集中和積聚的發展,私有者的人數越來越少,少數大私有者和廣大無產階級群眾之間的鴻溝則越來越加深。這事實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結構的根本特徵。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精闢地表述了競爭和壟斷之間的辯證關係。他指出:“競爭建立在利害關係上,而利害關係又引起壟斷;簡言之,即競爭轉為壟斷。另一方面,壟斷也擋不住競爭的洪流;而且,它本身還會引起競爭”(同前,第1卷,第612頁)。
恩格斯還分析了經濟危機的問題,明確地說明危機是由資本主義社會本身決定的,因為在這個社會裡生產的進行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滿足需要,所以生產的擴大必然周期地被生產的縮減所打斷。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危機必然是一次比一次更普遍、一次比一次更嚴重。
恩格斯在分析經濟危機時,第一次論述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經濟規律的盲目和自發的作用形式。他指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經濟規律只能通過生產的周期性破壞才能表現出來,即成為一種違反人們意志和意識而實現的必然性。
《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發表后,受到馬克思的讚揚,認為它是德國社會主義者在政治經濟學“這門科學方面內容豐富而有獨創性的著作”(同前,第42卷,第46頁)。但是,恩格斯在這篇著作中還沒有克服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還是從人類本性的要求中引伸出由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因此他把資本主義制度下商品市場價格與價值相背離,看作是違反道德準則的現象。由於恩格斯批評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價格和價值的不一致,所以他既否定J.-B.薩伊的價值由效用決定的理論,又否定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在資本主義現實中存在的價值只能是“交換價值”或“商業價值”,也就是說,只能是由於競爭,即由於供求關係的影響而形成的市場價格。

歷史意義


恩格斯這篇早期著作奠定了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基礎,同時也奠定了從被壓迫被剝削群眾的立場出發來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