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李嘉圖
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完成者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年4月18日一1823年9月11日),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
1817年完成《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理論。代表作品有《黃金的價格》等。
1823年9月11日去世,年僅51歲。
大事件
1772-04-18
出生
1772年4月18日出生於英國。
1793
獨立開展證券交易活動
1793年獨立開展證券交易活動,25歲時擁有200萬英鎊財產。
1817
完成《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1817年完成《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理論。
1819
選為上議院議員
1819年選為上議院議員。
1823-09-11
去世
1823年9月11日去世,年僅51歲。
生於猶太人家庭。
14歲隨父從事證券交易。
12歲到荷蘭商業學校學習。
1793年獨立開展證券交易活動,25歲時擁有200萬英鎊財產,隨後鑽研數學、物理學。
1809年發表《黃金的價格》。
1817年出版《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父親為證券交易所經紀人。
1823年9月11日去世,年僅51歲。
經濟學家
經濟學剛剛誕生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是業餘經濟學家,不管是英國的亞當·斯密,還是法國的薩伊、巴斯夏。那個時候,大學裡面也沒有經濟系,政府也沒有開辦經濟研究和顧問機構,要搞經濟學研究,就得自己先給自己找到飯碗。自己解決了生活問題,才能談得上研究經濟學。而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正是這麼一個典範,而且,他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富裕的經濟學家。
在經濟理論研究方面,大衛·李嘉圖算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奇才。他27歲時才第一次讀到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37歲發表他的第一篇經濟學論文。隨後就一發而不可收拾,在他14年短暫的學術生涯中,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文章、筆記、書信、演說。其中,1817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最具盛名。李嘉圖的著作不像斯密那樣結構嚴謹,行文沒有斯密那樣流暢,詞句也不如斯密那樣華美,但《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以更為精鍊的理論架構,更加貼近現實的語言與例證,全面論述了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機制,使他成為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集大成者,19世紀初葉最偉大的經濟學家。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辟出專章,集中討論了國際貿易問題,提出了著名的比較優勢貿易理論(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商業天才
由於所有的人在中學就學習過政治經濟學課程,所以,大衛·李嘉圖的名字在中國可能比任何國家都更廣為人知。李嘉圖於1772年4月18日出生在倫敦城。他是猶太人,有學者說,他之所以在後來的著作中喜歡抽象的演繹推理,就跟他的猶太血統有關。
李嘉圖的父親是個富裕的證券經紀人,所以,儘管李嘉圖並沒有正兒八經地上過什麼學,但他的父親卻有錢給他請任何他喜歡的家庭老師來給自己講課。他12歲的時候,就曾被父親派到荷蘭留學,那時候的荷蘭,可是全球商業最發達的地區。兩年後,李嘉圖回到英國,開始下海,跟父親經商。
如果是這樣一路下去,英國不過又多了個天才的證券經紀人而已。然而,李嘉圖卻愛上了一個跟自己家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姑娘。父親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年輕氣盛的李嘉圖跟老父親鬧翻,21歲那年,父親將李嘉圖革出家門。
李嘉圖只好獨立經營。他已經在證券交易界摸爬滾打了七年,所以,已經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在這些朋友們的幫忙下,他的事業很快就上了正軌。短短几年時間,他就已經發財致富。據說,在他去世時,他的資產大約價值70萬鎊(如果摺合成2013年的貨幣,可能價值數千萬美元),每年還有2.8萬鎊的收入。他的一個得意之作是在滑鐵盧戰役前4天,成功地買進大量政府債券,結果英軍打敗拿破崙,他大賺了一筆。
至此,僅僅發財致富已經不能讓李嘉圖看到人生的意義了,於是,他開始尋找在知識領域搞點什麼。27歲那年,他偶爾讀到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對政治經濟學產生了興趣。不過,與其說是他選擇了政治經濟學,不如說是政治經濟學選擇了他。因為,兩年前,英國宣布鑄幣條例,發行金幣,規定了含金量,銀幣處於輔幣地位;1819年又頒布條例,要求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在1821年能兌換金條,在1823年能兌換金幣,並取消對金幣熔化及金條出口的限制,從此英國開始真正實行金幣本位制。英鎊正在經歷劇烈波動,年輕的金融家李嘉圖不能不思考貨幣問題。因此,很容易理解,李嘉圖最初的經濟學研究幾乎完全集中在貨幣問題上,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黃金的價格》。
發表這篇文章已經是1809年了,在這之前長達十年,即從27歲到37歲,是李嘉圖學習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時期。這中間,他得到了英國當時著名學者、功利主義的創始人詹姆斯·穆勒(即後來寫《論自由》的密爾的爸爸)的無私幫助。李嘉圖雖然是天才,但搞經濟學還得學會研究問題,尤其得學會寫文章。對於沒有好好上過學的李嘉圖來說,這方面的訓練是痛苦的,但又是絕對必要的,否則,我們也不會看到他那11大卷著述了。
科學建樹
李嘉圖以邊沁的功利主義為出發點,建立起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分配論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他繼承了斯密理論中的科學因素,堅持商品價值由生產中所耗費的勞動決定的原理,並批評了斯密價值論中的錯誤。他提出決定價值的勞動是社會必要勞動,決定商品價值的不僅有活勞動,還有投在生產資料中的勞動。他認為全部價值由勞動產生,並在3個階級間分配:工資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利潤是工資以上的餘額,地租是工資和利潤以上的餘額。由此說明了工資和利潤、利潤和地租的對立,從而實際上揭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對立。他還論述了貨幣流通量的規律、對外貿易中的比較成本學說等。但他把資本主義制度看作永恆的,只注意經濟範疇的數量關係,在方法論上又有形而上學的缺陷,因而不能在價值規律基礎上說明資本和勞動的交換、等量資本獲等量利潤等,這兩大難題最終導致李嘉圖理論體系的解體。他的理論達到資產階級界限內的高峰,對後來的經濟思想有重大影響。
1799年讀亞當·斯密《國富論》后開始研究經濟問題,參加了當時關於黃金價格和穀物法的討論。
1819年2月當選國會議員。
亞當·斯密
李嘉圖抽象推理方法的使用對後來的經濟學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雖然他所使用的假設方法和他經常求助於想象的事例使人們閱讀時感到困難。而隨著李嘉圖的經濟理論和方法越來越廣地傳播,其經濟理論中的許多不合理部分也就成為不斷被修正的對象而被逐漸完善。他的抽象的一般化分析方法被許多經濟學家所運用,他的這種方法在經濟學思想史上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在馬歇爾之後,李嘉圖的方法論,即抽象演繹法逐漸取代了斯密的方法論則成了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很多現代經濟學的理論也是建立在抽象方法的基礎上的。他獨創的抽象演繹方法最終以數學形式的定理呈現,如以函數的形式表示經濟變數的關係。在他的比較成本理論、土地報酬遞減規律等理論中都運用了數學的方法。這種方法為現代經濟學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李嘉圖在經濟學中使用的假定問題也對後來的西方經濟學產生了重要影響。李嘉圖還獨創性地創立了許多抽象的名詞來觀察經濟。
李嘉圖抽象研究方法本身並沒有不妥,他嚴密推理的分析體系更顯示了一種方法論的嚴密性。在他所處的時代中,他的思想遠遠超過他同時代的經濟學家。李嘉圖抽象分析,建立經濟模型簡化了事實的複雜性,將所要研究的內容單獨剝離出來,從而更加利於地得到經濟學的相關結論。
李嘉圖的研究方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他傾向於利用嚴格的假設來支撐其論斷,這種做法後來被熊彼特稱作“李嘉圖惡習”。李嘉圖出現問題的地方在於把這種抽象直接應用於現實。馬克思指出了它所存在的“科學上的不完備性”。這種方法的“科學上的不完備性”主要表現在,“這種方法跳過必要的中介環節,企圖直接證明各種經濟範疇相互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