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經濟學家的結果 展開

經濟學家

擁有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經濟學人

經濟學家是指擁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經濟學人。

分類


主要研究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學家被稱為“西方經濟學家”;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學家被稱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研究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就被稱為“計量經濟學家”。
另外,還有“宏觀經濟學家”、“微觀經濟學家”、“古典經濟學家”、“跨領域經濟學家”、“獨立經濟學家”等。在各自的領域中,也有按照學科分支來稱呼的名稱。如“幸福經濟學家”等

釋義


從科學學的意義上,有沒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和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才是衡量一個“經濟學家”是否真正的經濟學家的唯一標準,而不是以某某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弟子、論文發表在哪一級的刊物上或論文引用率作為經濟學家的標準。考慮到經濟現象的複雜性,經濟學家首先應該是思想家。能成為哲學家不一定能成為經濟學家,不能成為哲學家則肯定不能成為經濟學家。除了原創基礎理論,以任何其他的標準作為衡量經濟學家的標準都只是提出者以自身標準量身定做、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以取得話語權的一種江湖手段;這種江湖手段與真正的科學精神格格不入,如果大行其道、泛濫成災、潛移默化為學術界的潛規則,用這種潛規則替代科學發展與評判的顯規則,必將搞亂人們的思想,造成科學標準的混亂,從而阻礙科學的發展。所以必須正本清源,重塑經濟學發展與評判的科學標準。
實踐不但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是檢驗學術水平的唯一標準,衡量“經濟學家”頭銜含金量的原創基礎理論標準與實踐標準是統一的。如果說,有沒有原創基礎理論是檢驗是否真正的“經濟學家”的唯一標準,那麼實踐是檢驗“經濟學家”原創基礎理論是否成立的唯一標準。所謂實踐檢驗,就是“經濟學家”原創基礎理論對經濟現象的解釋能力、經濟趨勢的預測能力與經濟問題的解決能力。經濟學的發展邏輯與經濟發展的邏輯是一致的;經濟學範式轉換的後面,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軌。經濟學家應該為經濟體制轉型、經濟發展模式轉軌提供理論依據、理論指導、理論預見;如果原有的經濟學範式不能解釋這種轉型與轉軌,那麼這種轉型與轉軌則意味著提出經濟學範式轉換的歷史要求,作為經濟學家就應該因勢利導,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地建立與這種轉型與轉軌相對稱的新的經濟學範式,並建構相應的哲學範式。如果說,哈佛經濟學生罷課事件起因於全球金融危機,那麼全球金融危機則說明了全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的必然性,也揭示了西方經濟學範式轉換的必然性。當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軌要求轉變經濟學範式,而經濟學家們仍然把舊的經濟學範式視同神明、頂禮膜拜時,舊的經濟學範式必然會對實踐產生誤導。所以,哈佛經濟學生認為是曼昆教出來的經濟學生帶來了經濟危機是正確的,英國女王2008年11月訪問倫敦經濟學院時問及“為什麼沒有人預見到信貸緊縮的到來”是正確的,英國社會科學院對女王難題的回答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國內外諸多智者缺乏對危機的整體想象力不能將風險作為一個系統去理解”也是正確的。但正確不等於全面,更不等於深刻。每年發表在“國際頂級經濟學期刊”上的論文汗牛充棟,竟然“缺乏對危機的整體想象力不能將風險作為一個系統去理解”,其根本原因不是西方經濟學者缺乏想象力,而是西方經濟學者的想象力受到西方經濟學範式的限制,是西方經濟學範式落後於全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的要求。如果整個範式落後,那麼在同一個範式中的論文數學模型再精緻,發表再多,發表論文的刊物級別再高,發表這些論文的刊物在西方經濟學界的影響力再大,發表這些論文的“經濟學家”的論文引用率在西方經濟學界的排名再靠前,對於人類經濟實踐的指導作用也只能是南轅北轍,誤國誤民,不能預測、解釋、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是必然的。這樣的“經濟學家”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的“經濟學家”,而不是既有與時俱進的原創基礎理論、其原創基礎理論又能指點迷津經世致用的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
但在日常生活中經濟學家(英文:Economists)也指從事經濟學理論研究及其應用工作的專家,其通常在經濟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有時,針對不同的研究領域或者學派,通過添加定語而有不同的稱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學家被稱為“西方經濟學家”,而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則被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在各自的領域中也可以按照學科分支來稱呼,例如,從事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就被稱之為計量經濟學家。

獎項


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The Bank of Sweden Prize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戊申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其評選標準與其它獎項是相同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1969年(該銀行的300周年慶典)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丁伯根共同獲得。
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BatesClarkMedal)俗稱“小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經濟學會評選的,是經濟學界除諾貝爾經濟學獎外的另一項重要殊榮。
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由美國經濟協會於1947年在美國經濟協會創始人、協會第三任會長、著名經濟學家約翰·貝茨·克拉克(1847—1938)誕辰100周年之際所設立的。目的在於紀念約翰·貝茨·克拉克提出的邊際生產力理論與生產耗竭理論、和研究出根植於邊際效用的需求理論。這個獎項1947年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入選的基本資格為在美國大學任教、40歲以下的學者。
亞當·斯密獎
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
全美商業經濟學協會亞當·斯密獎(TheAdamSmithAwardofNABE),是由全美商業經濟學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forBusinessEconomics,NABE)於1982年設立頒發。該獎項的評選是基於經濟學家在經濟領域的領導力及其提供的理念知識在工作政策上的實用性。每個獲獎者將在全美商業經濟學協會年會上發表一篇演講。演講稿將一些商業經濟刊物上發表。
大衛·威爾茲經濟學獎
哈佛大學設立的“大衛·威爾茲經濟學獎”(DavidA.WellsPrizeinEconomics)
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
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
中國近30年的經濟發展已形成了有別於西方市場經濟體系的獨特的中國市場經濟模式,為經濟理論的提煉與創新積累了許多新的素材,中國的“故事”已經吸引了不少西方學者的關注,因而構建這樣一個平台,也為中國經濟學界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應運而生。該獎項的前身為“黃達-蒙代爾優秀博士論文獎”,由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羅伯特·A·蒙代爾(Robert.AMundell)教授和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黃達教授共同冠名,2002年12月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創設。每兩年評選一次,逢當年頒獎,迄今已頒發三屆,有15位青年學者獲獎。為了進一步擴大該獎項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評選結果更加公開公正透明,2005年該獎項正式更名為“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Mundell-HuangPrize)。
中國經濟學獎
中國經濟學獎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授予個人、對個人長期成就進行獎勵的經濟學獎項,其宗旨在於通過獎勵在經濟理論、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中國學者。該獎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學的“諾貝爾獎”,是中國目前規格最高的經濟學獎項。中國經濟學獎設立背景:中國經濟學獎是由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共同發起設立。
其宗旨在於通過獎勵在經濟理論、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中國學者,促進中國經濟理論研究的繁榮和政策制定水平提高,普及經濟領域基礎知識,為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是為紀念我國卓越的經濟學家孫冶方同志對經濟科學的重大貢獻,表彰和獎勵對經濟科學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的繁榮和發展而設立的。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於1985年開始設立和評選,每兩年評選、頒發一次,是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
經濟學家:孫冶方
經濟學家:孫冶方

時代奠基人


亞當·斯密(“經濟學之父”)、卡爾·馬克思(“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戰後繁榮之父”)、 朱明(“世界經濟哲學之父”)。

舉例


按照“經濟學家是指擁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經濟學人”的定義,以有沒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是衡量一個經濟學人是否經濟學家的唯一標準,接近於經濟思想家。舉例如下:

管仲

管子(約公元前723年 ~ 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中國安徽潁上人,周穆王的後代。是古代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管仲任齊相,在任內大興改革。《管子》一書原為86篇,非一人之著,亦非一時之書。是一部黃老道家學派的文集彙編。今存76篇,包含道、儒、名、法、兵、陰陽等家的哲思以及天文、輿地。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篇》)。《隋書·經籍志》》以後的所有正史著作幾乎皆將《管子》列入法家類。現在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漢時由劉向編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現只有七十六篇,內容分為八類:《經言》九篇,《外言》八篇,《內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在劉向編定之前,韓非、賈誼、司馬遷等人都認為它有一個中心思想,即主張法治的同時也提倡用道德教化來進行統治,對禮和法是並重的。

杜爾哥

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1727 ~ 1781),法國經濟學家,是重農主義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魁奈等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重農主義理論體系他的經濟理論著作為《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馬克思認為:在杜爾哥那裡,重農主義體系發展到了最高峰。杜爾哥對重農主義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他在魁奈三個階級劃分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把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各自再劃分出資本家和雇傭工人
(2)他敘述了勞動者與土地生產資料分離的過程。
(3)他雖然同魁奈一樣,認為純產品是自然的賜予,但強調指出,純產品是自然對農業勞動者勞動的賜予。
(4)他提出了當時說來最好的工資理論。他明確指出,工資是一無所有的工人出賣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
(5)他直接用資本概念來代替魁奈的“預付”概念,把資本概念推廣到一切生產領域,而且把資本理解為是一種積累起來的價值。
杜爾哥不僅是一個理論家,而且是一個偉大的實踐家。杜爾閣在擔任財政大臣的期間,著手實施了重農學派的經濟綱領,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許多改革。但是,因這些措施直指封建制度,就已經引起了王室和特權階級的強烈不滿。杜爾閣的社會改革以失敗告終。

托馬斯·阿奎那

托馬斯·阿奎那(1255 ~1247)是經院哲學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其貢獻:
⑴中世紀最著名的經院學派學者、神學家
⑵把財富分為自然財富和人為財富
⑶主張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
⑷反對高利貸
(5)公平價格:認為在沒有法定價格的場合,自由議定的價格才被稱為公平價格
托馬斯·阿奎那的經濟思想是以基督教的神學為基礎的,其認為上帝創造世界,因此地上秩序必須股和天上的秩序,政治必須符合宗教,哲學必須從屬神學,理性必須服從信仰,現世必須服從來世。

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1623~1667)被稱為是古典學派的先驅者,他在經濟學方面的主要貢獻理論成就是:
⑴他的方法論指導原則是自然運動
⑵認為,工資和地租是反比關係
⑶把基本上相當於價值,是市場價格的背後的基礎的東西叫做自然價格,區分了自然價格、政治價格、真正的市場價格,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基礎
⑷提出徵稅的一般原則是公平、便利、節省
⑸最早研究宏觀經濟學問題,是政治經濟學之父,統計學創始人
⑹最早提出級差地租概念
⑺地租學說是配第分配論的中心問題,將地租看成土地的剩餘價值是其一項貢獻。
⑻是古典派國家經濟職能和財政理論的奠基人
⑼代表作《賦稅論》、《政治算術》、《貨幣略論》
⑽把干預經濟的法律分為遵循自然規律的和違反自然規律的

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 ~ 1790年7月17日),1723年6月5日出生於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畢業於牛津大學。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奠基者和最偉大的代表,也是工場手工業與產業革命前夕集大成的經濟學家,還是經濟自由主義理論的主要創建者。1759年,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出版。1776年發表的偉大著作《國富論》,該著作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整個歐洲和美洲為之瘋狂,至今仍然在經濟學領域享有崇高的榮譽和愛戴。代表作品有《亞當·斯密傳》等。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 ~ 1834)英國牧師和經濟學家,古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798年出版《人口學原理》,他預言,人口增長將超過食物增長,除非人們進行“道德抑制”抑制人口增長,否則戰爭災難和疾病就是不可少的。他的理論對達爾文產生了深刻影響,使達爾文推出了自然選擇理論。並對大衛•李嘉圖,和古典經濟學家也深受馬爾薩斯的影響。

傑里米·邊沁

傑里米·邊沁(1748~1832)英國功利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法律思想家,畢生致力於英國的法律改革事業,是英國法律改革運動的先驅和領袖。邊沁所處的時代,從英國法制史上看,是保守勢力與革新力量激烈鬥爭的時代。為了駁斥英國著名法學家布萊克斯通在《英國法釋義》中對英國法制現狀所作的辯護,推進法律改革事業,邊沁在總結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第一次全面闡述了功利主義理論,為英國的法制改革事業奠定了與古典自然法哲學截然不同的理論基礎。邊沁將功利主義定義為這樣一種原理,即“根據任何一種行為本身是能夠增加還是減少與其利益相關的當事人的幸福這樣一種趨向,來決定贊成還是反對這種行為。”如果該當事人是一個特定的人,那麼功利原理就是用來增進他的幸福的;如果該當事人是一個社會,那麼功利原理就是關注該社會的幸福。因此,“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就是判斷是非的標準。”政府的職責是通過避苦求樂來增進社會的幸福。

讓·巴蒂斯特·薩伊

讓·巴蒂斯特·薩伊(1767 ~ 1832)是19世紀初期法國古典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亞當•斯密學說的系統化者,他的主要作品是《政治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問答》和《政治經濟學教程》等。他主張:
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從而將經濟學劃分為生產、分配消費三部分。
2.他提出效用價值論,指出物品的效用是物品價值的基礎,價值來源於物品的效用。薩伊認為,供給創造需求,從全社會來看,總供給一定等於總需求,產品過剩的經濟危機不可能出現。
3.薩伊定理,凱恩斯曾將薩伊《概論》一書有關論述概括為“供給會創造出他自己的需求”這一命題,並稱它為薩伊定律。
4..他提出了無形產品是生產性勞動。
5.最早闡明了企業家的重要性。

大衛·李嘉圖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年4月18日 ~ 1823年9月11日),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1817年完成《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理論。代表作品有《黃金的價格》等。

納索·威廉·西尼爾

納索·威廉·西尼爾(1790 ~ 1864)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對當時的政治事務影響力極大。
1. 西尼爾的理論中最有名的是節慾論。西尼爾在價值論基礎上提出了節慾論。西尼爾認為,資本是資本家的一種犧牲,資本家為提供生產資料,犧牲了個人消費所給予的享樂和滿足,這種犧牲應有所報酬,就是利潤。
2.西尼爾在政治經濟學方面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倡導並推動了經濟學的實證化。他強調了政治經濟學的客觀性,認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財富,而不是福利。.
3. 西尼爾反對客觀價值論或勞動價值論,他堅持效用價值論,認為價值是效用、供給有限性和可轉移性三個因素構成。效用是直接或間接產生快樂和避免痛苦的能力;他還提出了邊際效用遞減的思想.
4. 他指出,亞當•斯密將勞動劃分為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兩類。現在可以代之以商品與服務兩類.
5. 提出經濟學的四個基本原理.

約翰·穆勒

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 ~ 1873年5月8日),或譯約翰·斯圖爾特·密爾,也譯作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英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19世紀影響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支持邊沁的功利主義。
約翰·穆勒是詹姆士·穆勒的兒子,受過其父的嚴格教育,在17歲時進入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一直到1858年。他一生以新聞記者和作家的身份寫了不少著作。約翰·穆勒是孔德實證主義哲學的後繼者。他把實證主義思想最早從歐洲大陸傳播到英國,並與英國經驗主義傳統相結合。在哲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論自由》(1859)。

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 ~ 1883年3月14日),男,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他在經濟學上的見解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還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鬥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門格爾

門格爾(1840 ~ 1921)的學術生涯主要體現在他對主觀價值的貢獻上。他堅持理論研究的抽象法,經濟思想家注重經濟現象的因果關係,以較為通俗的方法闡述邊際效應價值論,奠定了主觀佳理論的基礎。這在當時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界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19世紀的80年代,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大批追隨者,並形成了強有力的奧國學派。因此,門格爾與英國的傑文斯,法國的瓦爾拉同時成為“邊際效應”的真正倡導者和奠基者。但是,門格爾以其通俗的方法使他的主觀價值論的傳播遠遠超出了傑文斯和瓦爾拉的影響。雖然他在書中認為是他發現了許多原則可以作為計算各種邊際效用的方法,但是後來隨著經濟學界越來越多的學者都熟悉了微積分之後,人們才發現:那些所謂由門格爾所“創造”的“邊際分析法”其實就是牛頓和萊布尼茲在門格爾之前200年就早已發明出來的各種導數的運演演算法則。他認為,價值量不但決定於財務滿足人們慾望的大小,而且決定於所供給的數量的多寡。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 ~ 1924)近代英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創始人,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英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人物。在馬歇爾的努力下,經濟學從僅僅是人文科學和歷史學科的一門必修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與物理學相似的科學性。劍橋大學在他的影響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經濟學系。其微觀經濟學理論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的部分基礎。代表作《經濟學原理》(1890)是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維弗雷多·帕累托

維弗雷多·帕累托(1848 ~ 1923)是義大利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對經濟學,社會學和倫理學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個人選擇的分析中。他提出了帕累托最優的概念,並用無異曲線來幫助發展了個體經濟學領域。他的理論影響了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發展。
帕累托因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著名,後來被約瑟夫•朱蘭和其他人概括為帕累托法則(20/80法則),後來進一步概括為帕累托分佈的概念。帕累托指數是指對收入分佈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參見基尼係數。特點:
(一)把各種經濟事物的數量及其相互關係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用數學分析代替理論分析。
(二)以交換作為應用數學方法的出發點,把生產、分配、消費都說成是交換的不同形態。
(三)拋棄一切以因果關係解釋經濟現象的理論,完全以經濟現象的函數關係代替因果關係。

約瑟夫·熊彼特

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日 ~ 1950年1月8日),1901年 ~ 1906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學和社會學,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是一位有深遠影響的美籍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儘管他並非是“奧地利學派”成員,但在早期他受到了奧地利學派的深刻影響)。其後移居美國,一直任教於哈佛大學。其與同時代的凱恩斯,用“既生瑜,何生亮”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兩人之間既惺惺相惜,也充斥不屑與論爭。其被譽為“創新理論”的鼻祖。1912年,其發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提出了“創新”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轟動了當時的西方經濟學界。《經濟發展理論》創立了新的經濟發展理論,即經濟發展是創新的結果。其代表作有《經濟發展理論》《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經濟分析史》等,其中《經濟發展理論》是他的成名作。近年來,熊彼特在中國大陸聲名日隆,特別是一談到“創新”,熊彼特的“五種創新”理念時常被人引用和提及,幾乎到了“言創新必稱熊彼特”的程度。不僅僅是中國,作為“創新理論”和“商業史研究”的奠基人,熊彼特在西方世界的影響也正在被“重新發現”。據統計,熊彼特提出的“創造性毀滅”,在西方世界的被引用率僅次於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 ~ 1946年4月21日),英國經濟學家,現代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凱恩斯因開創了經濟學的“凱恩斯革命”而稱著於世,被後人稱為“宏觀經濟學之父”。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CH(又譯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 ~ 1992年3月23日)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以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稱。

米爾頓·弗里德曼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出生,美國當代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以研究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197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有趣的是,弗里德曼是另一位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法律經濟學奠基人亞倫·戴雷科特的妹夫。其著作《資本主義與自由》於1962年出版,提倡將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且對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里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都有極大影響。

約翰·納什

約翰·納什(John Nash,1928年6月13日 ~ 2015年5月23日),男,提出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經濟學家,前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阿馬蒂亞·森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1933年出生於印度孟加拉灣,1959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其後先後在印度、英國和美國任教。1998年離開哈佛大學到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任院長。他曾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寫過人類發展報告,當過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的經濟顧問。他因為在福利經濟學上的貢獻獲得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2016年,受聘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出生,美國經濟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級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哥倫比亞大學政策對話倡議組織(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主席。他於1979年獲得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重要貢獻使得IPCC獲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1993年至1997年,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及主席,1997年至1999年,任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011至2014年,任國際經濟學協會主席。2014年12月,“中國世紀從2015年開始”,提前出版的美國《名利場》雜誌2015年1月號刊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的這篇文章,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爭論。

朱明

朱明(Allen,1967 ~)中國當代思想家,藝術家,世界經濟哲學家,專欄作家,“流家思想”即世界人文藝術經濟哲學思想的“朱明思想體系”(抽象國畫論 和 價值流動論)和朱明智庫網站的創始人。朱明《價值流動論》該理論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藝術學與哲學等諸多領域學科,揭示了人類活動或人類運動除了人類個體生理活動之外的一切實踐活動或運動,都是具有價值流動的最典型最本質特徵,即價值物質的“世界的本質”——“價值流動”。其中,首次系統提出了又一門經濟學科,即現象經濟學。對“哲學基本問題”,黑格爾的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馬克思的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而世界經濟哲學的基本問題,朱明的主張:“宇宙是物質的”、“宇宙是大抽象的”、“宇宙世界是動態的”、“宇宙世界,誰是第一性或第二性,這並不重要,關鍵是世界物質之間產生了具有普遍性的最本質特徵,即:價值流動”、“世界物質分為具象物質和抽象物質”、“價值流動分為具象價值流動和抽象價值流動”、“價值物質之間,是具有價值流動的最典型最本質特徵。被譽為“21世紀當代經濟學奠基人”、“中國抽象國畫之父”、“世界經濟哲學之父”、“現象經濟學之父”。

張培剛

“發展經濟學之父”,著名經濟觀察家,經濟哲學家。20世紀四十年代就憑藉在哈佛讀書時的博士論文《農業與工業化》,獲得了世界發展經濟學奠基人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