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下帶

潮下帶

潮下帶是自平均低潮而至大陸架邊緣(約200m)的海底地帶。有時也稱淺海地帶。

潮下帶特點


指位於平均低潮線以下、浪蝕基面以上的淺水區域。亦即潮間淺灘外面的水下岸坡。此區域水淺、陽光足、氧氣豐、
波浪作用頻繁,從陸地及大陸架帶來豐富的餌料,故海洋底棲生物很發育,有大量魚類、蝦及蟹、珊瑚苔蘚動物、棘皮動物、海綿類、腕足類軟體動物等,行光合作用的鈣藻也大量繁殖。沉積物以細砂為主,分選良好,磨圓度高,自低潮水邊線向海,沉積物由粗逐漸變細。
潮下帶(sublittoral zone)自平均低潮而至大陸架邊緣(約200m)的海底地帶。有時也稱淺海地帶。在此地帶之外,海洋生物附著的植物不可能大量繁殖。

不同的分類


根據此帶內海底地形的局部變異,可分兩個亞帶:①局限潮下帶,又稱“閉塞潮下帶”或“低能潮下帶”,
海底微微下凹,波浪振幅較小,水流較弱,沉積物較細。②開闊潮下帶,又稱“潮下高能帶”,與外海直接相連,海底地形微微凸起,波浪和潮汐對海底沉積物攪動很厲害,並充分地篩選。因此沉積物較粗,分選及磨圓度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