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鎮

四川羅江縣文星鎮

文星鎮位於四川省羅江縣以北,距縣城10公里,與羅江縣的金山鎮、略坪鎮萬安鎮及安縣的寶林鎮、清泉鄉接壤。全鎮面積36.38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14370人。2006年4月,文星鎮更名為調元鎮

建制沿革


羅江是先作為江河名而見於隋朝,作為縣名則始於唐朝。東漢為涪縣地,置萬安驛。西晉時期設萬安縣於梓潼水尾萬安故城,南朝梁更名潺亭縣,北朝西魏恢復萬安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為羅江縣。此後1000多年,羅江縣管轄範圍都在金山、羅江、湔水一帶。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羅江併入德陽縣。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羅江縣。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羅江縣再次裁撤併入綿州,並移州治於此。嘉慶七年(1802年)又恢復羅江縣。這段時間,羅江縣雖時並時置但全縣疆域都比較明確,東西距58里,南北距60里。
民國時期羅江縣疆域沿襲清代,無甚變動。民國29年(1940年)全縣轄1個鎮14個鄉,即:萬安鎮(今羅江鎮和萬安鄉)、蟠龍鄉、御營鄉、文星鄉、鄢家鄉、新盛鄉、回龍鄉、金山鄉、大井鄉、慧覺鄉、河清鄉、寶林鄉、略坪鄉、白馬關鄉,直至民國38年(1949年)。
1959年,羅江縣併入德陽縣,將所轄的河清、寶林兩個鄉划給安縣,其餘鄉鎮均併入德陽縣。1984年,撤銷德陽縣設立德陽市市中區。
1996年8月3日,國務院撤銷德陽市市中區,設立旌陽區和羅江縣。羅江縣轄原市中區的羅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龍、德安、新盛、慧覺、御營、文星10個鎮,大井、廣福、回龍、白馬關4個鄉,縣政府駐羅江鎮。同年12月10日,羅江縣正式掛牌建縣。
2006年4月17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6]14號)批複同意羅江縣將文星鎮更名為調元鎮。

區位概況


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1025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0206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2579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5878.25萬元, 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321元。

人文概況


2006年4月,文星鎮更名為調元鎮,因清代才子李調元“叔侄一門四進士,弟兄兩院三翰林”而得名。2007年,該鎮以旅遊為突破口,積極推進第三產業較快發展。根據鶺鴒古鎮調元文化旅遊開發理念規劃藍本,一是籌措資金170萬元實施了鶺鴒古鎮的仿古打造,形成了有吉祥文化特色的古鎮風貌,具體完成了蓮花街立面仿古、烽火台、仿古城牆修建、濘水河堤改造、李調元故里牌坊建設等工程;二是籌措資金對調元文化旅遊景點沿線的環境進行了整治;三是籌措資金完善了醒園仿古打造,提升了調元文化品位;四是鶺鴒寺被德陽市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五是成功舉辦了李調元故里文化節系列活動。2007年,到該鎮觀光旅遊的人數比上年增長了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