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濱農場
江濱農場
江濱農場,建立於1956年,因其瀕臨黑龍江而得名。位於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東北端,東隔向陽總乾渠與綏濱農場為界,南和軍川農場毗鄰,西同名山農場相接,西北連肇興鄉,東北抵黑龍江南岸。
江濱農場地勢坦蕩,開闊,絕大部分平緩,有小幅度波狀起伏,為數很少的沙丘,因風沙堆積而成。場區西北略高,東南稍低,坡降為1/6000。平均海拔46米,最高點白馬山72米,最低處旱河下游地區58米。場區東西直線28.2公里,南北18.1公里,總面積352.98平方公里,合53萬畝。其中,(1985年)耕地317,227畝,林地34,679畝,果園2,056畝,草地7,534畝,水面10,098畝(不含江面),道路、場址及其它建築53,120畝,其它104,601畝。
場內系江沖平原,地表土層厚度在1米左右,以下百米沙粒,再下是岩石。土壤含沙,質粗,在季風、植被、成土母質、降水和地下水的共同影響下,除棕壤型沙土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草甸化、沼澤化過程。主要類型及其面積是:
草甸棕壤 99,731畝
草甸土 96,590畝
白漿化草甸土 82,470畝
潛育草甸土 49,112畝
草甸白漿土 47,053畝
潛育白漿土 28,025畝
白漿化草甸棕壤12,319畝
另有沙崗草甸棕壤、草甸沼澤土、棕壤型沙土、白漿土等,共計431,626畝。
江濱農場地處黑龍江、松花江三角地帶,受兩江影響,地下水量充足,水質清澈,水位通常在地表下4米,澇年或兩江汛期,接近地面,1958、1960、1972、1984年,水位幾乎與地表平。場內河泡總蓄水500——1,000萬立方米,汛期可達1,500萬立方米。
(一)河流
黑龍江在場內一段西北起大壩水閘北側,東至向陽水渠,長5.7公里,江水面寬1—3公里,江岸至江心主航道1—1.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為1/5000,水位通常在海拔55—57米,一般年份兩次高水位,一次是春季,水位可升高到58—59米,叫做“桃花汛”;一次是夏秋之交,水位升到59—60米,叫做“秋汛”。近50年間,比較高的有3年,1958年62.2米,1972年62.18米,1984年最高,達62.72米。黑龍江水11月初結冰,來年4月中下旬解凍。
旱河是一條天然的黑龍江溢洪河,西起名山農場於海橋江通,向北接黑龍江,向東與肇興鄉五馬架泡相連,直到“大亮子”,入黑龍江,流經江濱農場十二連、林場、九連、八連、七連、六連、五連、四連、副業連隊等,全長45公里,場內25公里,常年有水河段20公里。河面寬窄不一,平均寬度200米,河底平坦,比降與黑龍江同,床底多草炭淤泥,深達2、3米。
旱河水位隨黑龍江水與自然降水的多少而變化,一般在海拔56米,平均深度1.5米,河口最深3米,除江水倒灌外,旱河河床及沿河的泡沼還有許多“泉眼”。河水流動緩慢,每秒0.2米,年流量100萬立方米。江水來時,倒灌旱河,有時出槽成災。1975年沿黑龍江岸修築防洪堤壩和水閘,水位被控制,有利於淡水養殖和農田灌溉。
向陽乾渠是一條人工排水渠,1967年開通,西南起軍川農場、名山農場和蓮花鄉三交界的蓮花泡,經軍川、名山及場內10個生產連隊,北通黑龍江,全長45公里,經場內30公里,北段10公里謂“向排總千”,西南段20公里謂“向排南干”,總干平均寬4.7米,深4.5米,南干平均寬3.3米,深3.5米,平時水少,乾旱時斷流,雨季水多,通常水深1米左右;松花江洪水,由蓮花泡流入向陽乾渠,深度可到2米多。水流速度以水量而異,每秒0.1—0.3米。
(二)泡沼
場內泡沼多在旱河河床低洼處,共12個,總面積590畝。較大的5個。由西而東——月牙泡位於九連西北,面積90畝,水深1.5米,形似月牙,故名。侯家泡位於九連東北,面積65畝,水深1米。高軒泡位於八連東北曬場後邊,面積70畝,水深1.2米。無名泡在七連后坎下,面積90畝,水深1米。“小錢櫃”位於五連東,面積75畝,水深2米。這些泡沼的水量隨旱河水位的漲落而變化,旱河水位高時各泡沼相連,低於海拔57米時,互不相通。
江濱農場,建立於1956年,因其瀕臨黑龍江而得名。
1956年四五月間,山東青年墾荒隊到達蘿北縣東北部開荒建點,分設開封、新升兩個鄉。
1958年9月,十萬轉業官兵組建的預備一師、七師在開封、新升鄉的基礎上組建江濱農場,場部設在“肇興”,下設4個分場,即:肇興為一分場,開封為二分場,新升為三分場,三馬架為四分場。
1958年10月,蘿北縣境內農場全部合併成立蘿北農場,下設13個作業區,開封、新升分場分別為十一、十二作業區。翌年,將作業區改為分場。
1963年3月,蘿北農場改為蘿北農墾分局,將十一、十二分場合併為江濱農場,隸屬東北農墾總局領導。1968年6月,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為第二師第十團。
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江濱農場,是黑龍江農墾系統國營農場,隸屬於黑龍江寶泉嶺國營農場管理局。
江濱農場場部在蘿北縣城東56公里、綏濱縣城西70公里的鶴綏公路旁,是全場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場部所在地原為一片荒原,1956年初建點,名為“十三庄”,人口170人。1959年,蘿北農場十二分場場部從二十九庄遷至此地。1963年成為江濱農場場部所在地,逐步形成小城鎮,到2012年聚居人口已發展到16080人。城區面積2.6平方公里,6條大街成“田”字形排列有序,東、西、南、北分別規劃為工業區、文教衛生區、工程建築區、農業科研區以及商業服務區等。
擁有綠色土地資源的廣闊自然水域的江濱農場,現已成為農、林、牧、副、漁、工、商、運、建、服綜合發展的現代化新型企業,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和有機作物的出口基地。
農場下設26個作業區,20多個工、商、運、建、服企業,全場固定資產總額6千餘萬元,土地總面積353 平方公里,總人口1.7萬人。種植業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種植業結構"調優、調專、調綠、調特"的原則,按照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合理進行了經濟結構調整,為子孫後代創造優美安恬的生活環境的總體要求,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通過生態農業和有機綠色農業的開發,初步形成了無污染、無公害,具有特色營養保健的食品原料供應基地,與日、韓、俄等多國客商及國內幾家大型外貿糧食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5萬畝有機大豆生產基地通過了日本農業標準協會的認證,14萬畝水稻,5.3萬畝大豆,7.5萬畝玉米,0.7萬畝大麥,1.4萬畝紅小豆等其他經濟作物通過無公害認證,取得了通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江濱農場土地總面積353 平方公里,耕地2萬公頃,草地8千餘畝,資源豐富,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為主,經濟作物以紅小豆、紅芸豆、大麥等為主,年產糧豆13萬餘噸。豬年存欄可達2.5萬頭,羊存欄可達3千餘只,奶牛存欄達4千餘頭。
水資源由於受黑龍江、松花江兩條大江影響,地下水量充足,水質清澈,水位通常在地表以下5米。境內旱河總蓄水量7萬立方米,飼養淡水魚幾十種,豐富的水資源不僅廣泛用於農田灌溉,同時也為發展養殖業,畜產品深加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工業企業擁有年加工大豆2萬噸的浸油廠,年加工1萬噸大豆粉加工廠,年加工水稻6萬噸的精米廠,以木材加工、機械製造、建材、建築等十多家工業企業。
農場公路、水路交通方便,哈蘿公路橫穿農場,往西可直達鶴崗、佳木斯、哈爾濱市,距寶泉嶺火車站100公里,距黑龍江航運碼頭8公里,距名山國際口岸25公里,國內電力供應充足,11萬伏高壓線路,架通全場,現代化的通訊設施和全國聯網,有線電視入戶率95%以上,30多套節目可供選擇,程式控制電話四通八達,移動網路覆蓋全場,可直拔世界各地。
醫療衛生保健事業自成體系,職工醫院已達到一級甲等醫院,並加入寶泉嶺醫療集團,醫療設施齊全,多次被評為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先進單位。
教育事業發達,幼兒園、中小學擁有整齊美觀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方便了職工子女入托和上學。文化場所設施齊全,活動豐富多彩,現已成為黑龍江墾區的富強鎮和總局文明單位。
城鎮建設引人注目,街道全部實現水泥路,寬敞、整潔,自來水通萬家,高樓林立,環境優美。商業、服務業興旺,全場擁有一個佔地18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一個2000平方米的集市貿易市場,商店、零售店、飯店、旅店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