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蘭登堡公國

勃蘭登堡公國

勃蘭登堡公國,是德意志的一個邦國。它是勃蘭登堡-普魯士(勃蘭登堡與普魯士公國組成的共主邦聯)以及普魯士王國的前身。后發展為近代德國。

12世紀中葉,薩克森公爵征服了易北河和奧德河之間,命名為勃蘭登堡。13世紀時,勃蘭登堡脫離薩克森公國,成為郡國。1356年勃蘭登堡藩侯(Margrave of Brandenburg)得到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資格。勃蘭登堡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起來,與17世紀初同普魯士的結合有很大關係,這一步棋將其勢力範圍大大向東擴展。

基本介紹


1415年,在交付了40萬古爾登金幣后,西吉蒙斯皇帝把已經絕嗣的勃蘭登堡郡國封給霍亨索倫家族。霍亨索倫-弗蘭肯系的腓特烈六世成為勃蘭登堡(Brandenburg)選帝侯﹐稱選帝侯腓特烈一世。勃蘭登堡伯爵領地由五部分組成:老馬克、普利希尼茨、中馬克、烏克馬克和新馬克。該地區土地貧瘠,主要是黑森林和沙石地,所以被戲稱神聖羅馬帝國的沙石罐。1525年末,來自霍亨索倫家族支系年僅21歲的阿爾伯特被選舉為條頓騎士團大團長,之後將條頓騎士團國世俗化,更名為普魯士公國,阿爾伯特任公爵。1594年其孫女嫁給霍亨索倫家族主系勃蘭登堡選帝侯之子約翰·西吉蒙斯。約翰·西吉蒙斯於1598年任勃蘭登堡選帝侯。1618年普魯士公爵去世,因無男嗣,遂將領地給予女婿,兩國合併改稱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1701年,普魯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位期間,升格為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又簡稱普魯士王國),由此腓特烈三世改稱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1871升格為德意志帝國,威廉一世成為德意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