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間關節脫位

指間關節脫位

手指間關節,由近節指骨滑車與遠節指骨基底部構成。分為近側和遠側指間關節。指間關節脫位較為常見,各手指的近側或遠側指間關節均可發生。脫位的方向多為遠節指骨向背側移位或內、外側移位,前方脫位極為罕見。指間關節脫位常與側副韌帶損傷同時發生。

病因


在指間關節極度過伸,扭轉或側方擠壓外力作用時可造成指間關節脫位。

發病機理


指骨間關節為單向活動的屈伸關節,在關節極度過伸、扭轉或側方擠壓時,可造成關節囊關節側副韌帶損傷,重者韌帶斷裂,或伴有撕脫骨折,有時造成關節脫位。脫位的方向大多是遠節指骨向背側移位,同時有側方偏移。

診斷


中醫診斷

在指間關節極度過伸,扭轉或側方擠壓外力作用時可造成指間關節脫位。有時伴有側副韌帶損傷,嚴重者側副韌帶斷裂。關節脫位后,關節呈梭形腫脹、疼痛、局部壓痛,自動伸屈活動障礙。指骨間解剖關係異常。

西醫診斷

根據手部的外傷史,傷后癥狀,體徵結合手指X線正側位片,診斷不難。應與指骨骨折相鑒別。指骨骨折,疼痛、腫脹、壓痛部位在指骨,而不在關節,骨折端多向掌側成角;而指間關節脫位,病變部位在關節部。拍指骨正側位X線片,可以鑒別。

影像診斷

拍手指正側位X線片,可以發現指骨間關節有明顯異常。

體征


傷后關節呈梭形腫脹、疼痛、局部壓痛、自動伸屈活動受限。如側副韌帶斷裂,受累關節有異常側方偏斜,即分離試驗為陽性。

療法


西醫治療

1.非手術療法
⑴複位手法:多採用牽引推擠複位法。即患者取坐位,術者一手固定患肢掌部,另一手握患指末節,先順畸形拔伸牽引,然後用拇指推指骨基底部向前方,同時食指托頂指骨頭向背測,逐漸屈曲指間關節即可複位。
⑵固定方法:用塑形鋁板或竹片,置於手指的掌側,固定患肢於輕度對掌位1~3周。
2.手術療法
⑴適應症:①手法複位失敗者。②複位后不能維持對位者。③陳舊性指間關節脫位。④合併側副韌帶斷裂者。
⑵手術方法:①切開複位,細鋼針內固定。②切開複位,側副韌帶修補。③指間關節融合術。

中醫治療

1.複位手法:見‘西醫治療’欄。
2.固定方法:用塑形鋁板或竹片,置患指於輕度對掌位1~3周。亦可用鄰指膠布固定。
3.練功活動:詳見‘康復’欄。
4.藥物治療:早期應內服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劑,可選用舒筋活血湯加減,去除固定后,應重用舒筋活絡的中藥熏洗患手,如上肢洗方。

康復


早期需要重視患指以外手指的功能鍛煉。去除固定后,可作患指的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的主動伸屈活動,活動範圍由小到大,逐漸進行。並可配合手法按摩,以理順筋絡,促進功能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