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子村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店子村

店子村隸屬膠州市膠北鎮,西靠前七城村、南靠後寨村、北與后七城村的土地接壤,東與前屯村的土地接壤。南北縱距1.5公里,東西橫距3公里,總面積4.5平方公里,可耕土地1300畝,村莊建房居住面積0.9平方公里,2005年全村共有180戶,常住人口550人,外遷入人口10人。

村莊由來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具體年月不詳),由吳、冉二姓立村;因地處古代赴高密濰縣的大道上,以開店為業,沿為村名。

經濟狀況


店子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開始了互助組的形式進行生產,1957年開始合作化、人民公社等大型合作組織,生產規模不斷擴大,80年代以前店子村以種糧為主,在貧瘠的領地上種地瓜、花生,在平整的土地上種冬小麥,當時是計劃經濟,生產力低下,種植作物靠天吃飯。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隨著農村土地承包到戶,村民可以隨意種植市場上需求的東西,有了活躍的市場,村民不斷的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經濟收入年年增長,現在店子村還是以農業為主,種植作物,糧食以冬小麥為主,經濟收入來源,舉要以冬暖式塑料大棚和寒露蜜桃為主,寒露蜜桃全村已發展到400餘畝,戶均二畝,2005年店子村寒露蜜桃被青島市農技部門評為優質果品。
隨著黨的政策進一步開放,全村的個體工商戶也迅速發展,年經營額在百萬元以上的有一個防雨篷布廠和一個化塑廠,最著名的是郭衍恆接骨中心,該接骨中心在店子村以經營百年,祖輩傳留,因醫術高超,服務熱情周到而聞名。現在店子村農業總收入1320萬元,個體業總收入180萬元,2005年人均純收入6180元。

村居建設


新中國成立前,村內住房低矮均為平房,總數不足百間,解放后,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收入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住房的要求有了較大的提高,過去低矮的平房翻建成較高的平房。特別近幾年來,經濟收入的猛增,村民建房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新建房屋不但要求高大寬敞,而且還要求漂亮舒適,根據膠北鎮建委對本村的總體規劃,在西南郊設計了佔地8000平方米的樓區,現已蓋樓兩棟,以後會逐年增加。2005年內共有住宅戶210戶,房屋建築總面積4372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77.7平方米。社會事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村兩委千方百計籌集資金,投資25萬元,對村內兩條總長約800米的主要街道進行了水泥硬化。

社會事業


投資20萬元蓋起了佔地1260平方米的新辦公室,既可作為開村民大會的會議室,又可以作為娛樂健身活動的活動室,還建起了標準的幼兒園,解決了本村兒童入托問題,也深入有效地開展了群眾性創“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三戶活動。全村村民都以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為榮,10年來沒有出現違法亂紀和刑事案件,多次被膠北鎮政府授予雙文明村莊和先進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