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思源堂坐落於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南開大學校園內,該建築目前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思源堂始建於1923年,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企業家袁述之捐資興建的科學樓。現在作為南開大學醫學院使用的第二教學樓。
思源堂
1922年12月初,洛克菲勒基金會(當時稱羅氏基金團)表示希望捐助南開大學理科教學,派該會駐華代表Gee 來
南開考察理科教學,並提出要親自聽中國教師講課。美國代表聽了邱宗岳先生的一節定性分析課後驚讚並表示在美國大學里也很難聽到這麼高水平的課,令羅氏基金團十分震驚,認為南開大學教學質量不同尋常,教師治學有方,毅然決定捐款12.5萬元,為學校建設科學館。不過羅氏基金團捐款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在國內籌得另一部分。
張伯苓校長正在為難時,袁世凱的嬸母袁太夫人知道了這件事後十分著急,立即命兒子袁述之認捐。一向熱心教育事業的河南企業家袁述之奉母命捐款7萬元。。洛克菲勒基金會為南開大學建築科學館提供費用,並捐助科學館的儀器設備。1923年4月興建。1925年秋,科學館竣工剪綵,命名“思源堂”,取“飲水思源”之意。該建築建築面積3952平方米,當時為南開大學理工系科使用。1937年7月“
七七事變”后,日軍飛機轟炸南開校園,思源堂中彈起火。1945年後,思源堂作為南開大學僅存的老建築得以修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思源堂由南開大學化學學科作為教學樓使用,現為南開大學醫學院使用。1998年,思源堂被列入天津市區二級文物古迹名錄。2004年,經南開大學研究決定和天津文物局批准,該建築進行了清洗和修補工作。
奠基儀式
思源堂是個培養人才的搖籃。化學家伉鐵鐫、植物學家殷宏章、物理學家
吳大猷、數學家劉晉年、
江澤涵和
陳省身等大師級學者都曾是思源堂里的莘莘學子,在那座教學樓內度過他們最美好的青春歲月。
2016年10月18日,南開大學在津南校區舉行木齋館、秀山堂、思源堂復建奠基儀式。這標誌著南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在津南校區得以延續和傳承。復建建築思源堂將分別用於文史類博物陳列、收貯和研究,復建建築秀山堂用於校史陳列和研究,復建建築布局採用歐洲傳統對稱的線形空間結構,面向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西門,位於津南校區東西向主軸線上,將成為
南開大學津南校區歷史紀念性空間場所的核心。
思源堂為三層混合結構樓房,外立面為清水紅磚牆面,正立面設有由六棵立柱支撐的入口門廊,建築立面對稱,是一座具有古典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建築。
思源堂位徠於南開大學校園內中心花園的南側,始建於1923年,1925年落成並投入使用。它是科學館,也就是理科教學樓,在當時為全校最考究的一座建築。整幢大樓具有西方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共三層,底層半層“卧”入地下,即地下室。高台上的大門前是六根古羅馬大石柱,門旁兩盞大燈。燈蓋朝天,造型別緻;銅製燈架,閃閃發光,顯得富麗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