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社區

港西社區

港西社區共有570戶,1600人,社區分為3個自然社區。多年來,社區黨總支、居委會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突出抓好黨組織的建設和社區文明的建設,把加強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區作為工作,著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生活素質,轉變居民舊的、傳統的思想意識。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娛樂環境,社區先後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娛樂廣場,和一個擁有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文化培訓室的室內文化活動中心。社區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成立了文藝表演隊、體育隊、老年門球隊,邀請專業劇團來我社區演出,進行各種形式的法律、衛生、科技等培訓班、講座,極大的提高了黨員、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質。今年社區又投資150萬元對社區容社區貌進行了綜合治理,建起了1萬平米的居民休閑園,每天特別是晚上居民們都到這裡休閑、納涼、跳舞、唱歌、健身,受到了居民的熱烈歡迎,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的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使居民不斷感受到現代文明,不斷吸取新鮮、時尚的文化滋養,同時文明意識,社區的風氣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我社區也連續被評為“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模範社區民委員會”、“山東省先進文化社區”和“青島市嶗山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政區人口


港西社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駐地東2公里,文武港西岸。隔河東鄰港東社區,南靠峰山西社區,西臨王哥庄社區,北面大海,與會場社區相望。包括后灘、沙嵐、雙台東三個自然村。2004年,社區有560戶,1447人。以劉姓為主,還有何、楮、隋等姓氏居民。

村莊由來


最早來這裡的是何氏,在社區東沙嵐定居。隨後劉氏遷文武港之西立村,故名港西社區。在立村之前,劉氏就在後灘自然社區散居多年。後來劉氏人丁興旺,成為社區里的第一大姓。據傳,明永樂年間,劉氏祖甫進、甫發兄弟四人自小雲南(山西大同以南)遷后灘時,這裡原是一片鹽鹼地,劉氏來此以燒鹽、打魚為生, 至今尚遺留該自然社區老屋基上的拴錨石、蠣殼,證明這裡原是海社區相連。因此該社區有“何家的沙嵐、劉家的后灘”之說。后劉氏六世族“義”再遷港西社區定居。沙嵐、雙台東自然社區的劉氏,分別是該支六世族、十六世族從后灘自然社區遷入的,均與后灘劉氏同祖。

社區人物


該社區的劉文英早在嶗山中學求學期間,就積極的參加抗日鬥爭,後來去台灣,任過少將等職務。改革開放后,劉文英先生多次回鄉探親,表示了 盼望台灣回歸的強烈願望。1944年1月,該社區劉明耀任嶗東區自衛團副團長,進行了抗日活動。
該社區還湧現出國家、省級勞動模範。現任嶗山八中校長的劉倫學,把一所貧窮落後的山區學校變成一所省級規範化學校、他本人也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校長。《青島日報》曾以頭版頭條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迹,《人民日報》也在顯著位置上做了追蹤報道。現任區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的劉倫江,因工作成績突出,先後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全國百佳計生主任”等多項榮譽。

經濟狀況


社區經濟原以農業為主,工副業以機件加工和翻砂為主,已植生態公益林37.5畝,栽植黑松等樹。積極發展二三產業,經濟收入大幅度增長。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5860萬元,人均收入6178元。

社會事業


社區里建起了文化娛樂健身場所,如網球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條件。全社區已有85%的家庭被評為“文明家庭”,先後榮獲山東省文明村莊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