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象甲

大灰象甲

大灰象甲所屬節肢動物門,分佈幾乎遍全國各地。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9—12mm,灰黃或灰黑色,密被灰白色鱗片。頭部和喙密被金黃色發光鱗片,觸角索節7節,長大於寬,複眼大而凸出,前胸兩側略凸,中溝細,中紋明顯。鞘翅近卵圓形,具褐色雲斑,鞘翅每鞘翅上各有10條縱溝。后翅退化。頭管粗短,背面有3條縱溝。
卵:長約1.2毫米,長橢圓形,初產時為乳白色,后漸變為黃褐色。
幼蟲:體長約17毫米,乳白色,肥胖,彎曲,各節背面有許多橫皺。
蛹:長約10毫米,初為乳白色,后變為灰黃色至暗灰色。

理解


成蟲指身體各部位已發育完成,具有生殖能力的動物個體。通常指無脊椎動物,特別是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昆蟲在從幼蟲發育至成蟲時,通常會經過稱做變態的過程。有些昆蟲的幼蟲和成蟲形態差異很大,這些昆蟲經歷的是完全變態;有些的幼蟲則與成蟲差異不大,這些昆蟲所經歷的是不完全變態。

延伸


鞘翅(elytron,複數elytra)全部骨化,堅硬,主要用於保護后翅與背部;如鞘翅目昆蟲的前翅。
亦稱翅鞘。甲蟲類的前翅全部變硬,角質化,與其說是用於飛翔,不如說是用於保護。在靜止時后翅重複摺迭,前翅在上面覆蓋著,這種前翅稱為鞘翅。飛翔時鞘翅不振動,藉助於緊張的收縮(tonic contraction)和胸側內突(self-locking apo-demes)的助力,被固定在從水平線擴展到30—45°,專靠後翅的力量飛翔。

生活習性


2年1代,第一年以幼蟲越冬,第二年以成蟲越冬。成蟲不能飛,主要靠爬行轉移,動作遲緩,有假死性。翌年3月份開始出土活動,先取食雜草,待棗樹發芽后,陸續轉移到苗樹上取食新芽、嫩葉。白天多棲息於土縫或葉背,清晨、傍晚和夜間活躍。4月中下旬從土內鑽出,群集於幼苗取食。5月下旬開始產卵,成塊產於葉片,6月下旬陸續孵化。幼蟲期生活於土內,取食腐殖質和鬚根,對幼苗危害不大。隨溫度下降,幼蟲下移,9月下旬達60—100cm土深處,築土室越冬。翌春越冬幼蟲上升表土層繼續取食,6月下旬開始化蛹,7月中旬羽化為成蟲,在原地越冬。

主要危害


除為害棉花外,還為害煙草、玉米、花生、馬鈴薯、辣椒、甜菜、瓜類、豆類、蘋果、梨、柑橘、核桃、板栗等。
在棉田成蟲取食棉苗的嫩尖和葉片,輕者把葉片食成缺刻或孔洞,重者把棉苗吃成光稈,造成缺苗斷壟。在棗樹上成蟲主要取食棗樹葉片,對棗苗和幼齡棗樹為害尤重;幼蟲先將葉片卷合併在其中取食,為害一段時間后再入土食害根部。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在成蟲發生期,利用其假死性、行動遲緩、不能飛翔之特點,於9時前或16時後進行人工捕捉,先在樹下鋪塑料布,振落後收集消滅。
(2)選用抗蟲品種,培育壯苗,增強棉苗抗蟲能力。
(3)在成蟲發生盛期於傍晚在樹榦周圍地面撒噴灑50%辛硫磷乳劑300倍液,或噴灑48%天達毒死蜱800倍液,或撒施綠鷹(辛硫磷緩釋劑)或40%乙醯甲胺磷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90%晶體敵百蟲、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每株成樹用藥15-20克。施藥后耙勻土表或覆土,毒殺羽化出土的成蟲。
(4)樹上噴葯 成蟲發生期,於棗樹上噴灑48%天達毒死蜱1000倍液,或2%阿維菌素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