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街

冰凍街

冰凍街東起北京路,西至來複會,全長326米,寬10米,瀝青路面。它是一條從東北向西南呈35度角的斜行街道,地處范羅山的西北麓,穿過青山。西端與青山街、牛奶坊、朱家巷相接,聯絡點成為十字街口。

當年冰凍街最有名氣的是崔公館,主人是崔國英、崔由楨父子。

目錄

正文


崔國英,徽州太平甘棠村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曾給光緒皇帝講學。光緒十五年(1889年)被賞二品頂戴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3年任滿召回。他特地帶回一輛英式四輪馬車,為當時蕪湖惟一的時新交通工具。他未回原籍,在蕪湖廣置產業,蓋別墅、做公寓,今冰凍街蕪湖軍分區幹部宿舍、招待所,便是公館舊址。他還在沿河路開設“滙豐”大礱坊,其長子崔登開“廣厚”礱坊,與李經方“源德裕”礱坊,幾乎礱斷了蕪湖碾米業務。“滙豐”還兼營典當鋪。辛亥革命后,崔、李兩家礱坊、典當鋪才收歇。崔國英在上海、南京還置有房地產,在黃山北海蓋“獅子精舍”,每年夏天都前往避暑。
崔由楨從小嬌生慣養,讀書不用功,沒有取得功名,為人放蕩不羈,喜歡穿洋服,養洋狗,不務正業,綽號“崔小狗子”。他無事消遣,就駕駛那輛全城唯一的英式馬車,上大馬路、二馬路、洋碼頭兜風。他讓馬車夫坐在嵌有玻璃、飄拂錦繡帷幕的車廂里,自己坐在前排座位上,錦衣綉帽,手執桿鞭,叭叭行進。日久,他還真練就了一套駕駛技巧。
1912年10月30日,孫中山先生來到蕪湖視察,來迎去送,乘坐的就是崔由楨親自駕駛的馬車。從此,他也以此作為政治資本,吹噓自己是孫中山的乾兒子,連官家衙門也讓他三分。在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蕪湖市面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黃包車,車夫多達2,000餘人。1927年春,北伐軍開進蕪湖,黃包車工人成立了工會,崔由楨被推舉為“蕪湖人力車工會”名譽會長。他緊跟潮流,很少擺崔二少爺架子,能和車夫攀談,幫助解決一些問題,由此獲得了車夫的信任。那時,下層社會有幫會組織,他既在青幫,又搭紅幫,很有勢力,並混上了蕪湖警察局偵緝處隊長的職務。不久,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崔由楨立即站在國民黨反動派一邊,追捕“民生中學”共產黨負責人李克農,但李克農機智逃脫。接著,共產黨領導的“互濟會”在蒲草塘遭到破壞,也是崔告密的結果。李克農後來回憶說:“萬心齋是王寄一和崔小狗子裝入麻袋,加上石頭投江害死的”。
1931年夏天,蕪湖發大水,市區淹在水裡,人力車無法行駛,工人生活無著落。大商號、公館和明遠電燈公司都自備大木盆,專供送人運貨。崔由楨在公館接見了工會委員楊長文,表態支持“砸掉大木盆,奪回生路”的行動。事態鬧大后,軍警抓捕了20多工友,工友眷屬成群結隊呼天喊冤,一時輿論大嘩,紛紛指責當局。這時,崔由楨出面為黃包車工人講話,官方也怕激起民變,只好釋放了在押工友。最終工人們搞起水上運輸,度過了洪水災難。後來,他與高鐵君爭奪地方霸權,爭鬥激烈,被高的徒弟誆騙到大輪上,行駛到采石磯,夜間被麻袋套住,拋到江里去了。
日偽統治蕪湖時,李鴻章的後裔李慧龍,出任偽商會會長。他自己經營保險公司、慧記洋行和精精製冰廠。製冰廠在這條街上建有一大片冰凍房,於是這裡就叫“冰凍街”了。日本投降后,李慧龍逃到香港,國民黨政府接收,認為冰凍房和“崔公館”是敵偽產業,一律沒收充公。崔公館和精精製冰廠從此消失,只留下“冰凍街”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