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丞

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交通員

張漢丞(1913年6月13日—2008年12月17日),原名楊業龍。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楊高山村人。1913年6月13日生,青少年時期擔任村兒童團團長,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擔任村赤衛隊中隊長、村蘇維埃副主席。1930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交通員、班長、排長,1933年4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張漢丞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徠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人物生平


張漢丞(1913—2008),男,原名楊業龍,麻城市順河鎮楊高山村人。1913年6月13日生,青少年時期擔任村兒童團團長,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擔任村赤衛隊中隊長、村蘇維埃副主席。
1930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交通員、班長、排長,1933年4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西征轉戰,參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1935年3月,為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強渡嘉陵江,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
1937年8月,楊業龍隨八路軍總部幹部隊,在朱德總司令的帶領下,由陝西的三原鎮開到了山西的五台縣。在那裡,他又被分配到“決死三縱隊”。“決死三縱隊”是共產黨領導的掛著閻錫山抗日旗幟的一支公開的抗日隊伍。楊業龍報到后,為安全和保密起見,共產黨在“決死三縱隊”的秘密負責人楊獻珍要他改掉姓名。“一切聽從組織的安排。”楊業龍說。因他的母親姓張,楊獻珍就為他取了現在的名字張漢丞。
在將軍的革命生涯中,他曾作為組織者、創建者和領導者組建過許多部隊。從抗日戰爭開始,他先後組建和領導了汾城抗日自衛隊、五十七團、太岳第二軍分區、警備二旅、四野西線戰勤司令部、四野後勤第一分部、四野後勤第二分部和海軍後勤部。他就像一個播撒火種的人,先後組建了8支戰鬥隊伍和重要部門。
解放戰爭時期,張漢丞到東北,擔任嫩江軍區警2旅旅長,率領部隊在嫩江雪原上清剿了“黑6旅”、 “黑7旅”和保安3旅等土匪隊伍。張漢丞歷任第2軍分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西線戰勤司令部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後勤部第1分部部長、四野後勤部第2分部部長。1950年1月,張漢丞出任海軍後勤部部長。當時海軍的後勤系統極不統一,華東軍區海軍後勤,沿用舊中國海軍的模式,中南軍區海軍後勤,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後勤傳統模式組建,海軍青島基地的後勤,採用蘇聯海軍的編製模式,張漢丞在1952年統一了海軍的後勤體制。張漢丞1956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海軍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海軍後勤部部長、海軍黨委委員、常委、顧問、海軍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副書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並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08年12月1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人物軼事


從未受傷

張徠漢丞將軍征戰數十年,身上的傷一定少不了。但當有人就此向他詢問時,他大笑:“說來你們都不相信,我參加革命這麼多年,也打了不少惡仗,敵人的子彈卻連我的皮毛都沒有碰到過。”“是我不怕死,所以敵人打不死我。”
1930年,張漢丞在紅一軍軍部交通隊當交通員,一次,他和另一名戰友奉命給正在前線的三師師長王樹聲送信,一路上,他們在槍林彈雨中穿行,戰友中途不幸中彈倒地,而他卻毫髮無損地完成了任務。
1946年的一天,張漢丞率警備二旅準備解決掉一支混進革命隊伍中的土匪隊伍——“工人獨立大隊”,他計劃以開會為名將這支土匪隊伍的頭目擒下。按照計劃,二旅立即集合所有部隊到操場上,按講話隊形排列。獨立大隊來的時候,二旅已經站好位置,只給獨立大隊留出中間的位置,左右兩邊分別是二旅隊伍。為不引起懷疑,將軍率領部分領導和警衛員一干人假裝在隊前作戰前動員講話。誰知,他們還沒有動手,土匪卻先向他開槍。在這危急時刻,將軍身後的警衛員搶到他的身前,擋住了敵人的子彈,這一仗二旅犧牲了20多名同志。“其實,我的生命也是戰友用鮮血換來的。”張漢丞將軍言及於此,老淚縱橫。

支持家鄉建設

雙腿還能有力地練習蛙跳,站立兩手還能摸到地面位於海拔740米高的山頂上,那裡四面環山,樹林茂盛,景色宜人,只是山路陡峭難行。該村村支部書記楊志明說,張漢丞將軍回鄉最愛念的“三字經”是:修公路、抓種養、多打井。通往該村山路中間有一道巨大的陡坎叫“龍門坎”,將軍少時家貧,每天都要挑柴下山賣,每天都要翻越“龍門坎”。他回村發現,這道坎還在,便對當地領導說,如今都解放幾十年了,怎麼上山的路還這麼難走,為什麼不想辦法把路修好一點呢。他當時就捐出5000元給村裡,說修路算上他一份。張漢丞將軍鼓勵村幹部要帶領群眾搞好種養業,要多栽板栗、黑木耳,多養牛,因地制宜地發展山村經濟,儘快讓村民富起來。由於山高飲水不便,他還建議多打抽水井,這樣就能解決村民的吃水問題。

被評為健康老人

張漢丞將軍身材高大,身板結實,雖已年過九旬,卻精神矍鑠,“我的身體是長期鍛煉的結果。”張漢丞將軍生在山區,從小就翻山越嶺,練就了一副好身板。戰爭年代,將軍爬雪山、過草地,南征北戰,經受過各種艱難和考驗。離休后,將軍仍鍛煉不輟,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起床,跑步、打拳,做自編的體操。他的夫人告訴記者,將軍90歲時,雙腿還能有力地練習蛙跳,站立兩手還能摸到地面。她還給記者講了個小故事:1959年,將軍主動要求到東海艦隊“南昌”艦當“兵”,領導考慮他年歲大了會暈船吃不消,特意派了名年輕的勤務兵照顧他。誰知軍艦出海后,將軍倒沒什麼,勤務兵卻已經吐得稀里嘩啦,結果反倒是將軍照顧勤務兵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革命時期沒有好身體我早就完蛋了,哪還能活到現在?”張漢丞將軍說,“我就是要健康地活著,我覺得這也是一種人生追求。”2003年和去年,將軍連續兩年被海淀區和北京市評為健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