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下轄鎮

平陽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下轄鎮,位於銀海區中部,東與福成鎮交界,南與銀灘鎮接壤,西與海城區高德街道相鄰,北接合浦縣廉州鎮。全鎮總面積68.69平方千米。

清道光年間,與北海、潿洲同屬合浦靖海團。2005年末,高德鎮更名為平陽鎮。2018年末,平陽鎮戶籍人口有16834人。截至2020年6月,平陽鎮下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坐落在欽北鐵路與北鐵公路交會處。

2017年,平陽鎮農業總產值2.46億元,糧食種植面積1353.33公頃,糧食總產量6090噸。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4億元,工業投資15億元,技術改造投資12.67億元。

歷史沿革


清道光年間,與北海、潿洲同屬合浦靖海團。
1984年,為北海市郊區高德鄉。
1987年2月,更置為鎮建制。
1995年,北海市行政區域調整,將高德鎮高農、高菜、開江、馬欄、翁山、軍屯、垌尾、赤西8個村民委員會和一街、二街、沙腳、廟山、嶺底5個居民委員會以及平陽村委的螺殼、龍溝蘆兩個自然村劃為海城區靖海鎮管轄。
2005年末,高德鎮更名為平陽鎮。
2009年8月,鎮政府從原高德搬遷到平陽。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陽鎮位於銀海區中部。

地形地貌

平陽鎮轄區大部為平原,地勢平坦,地勢略為北高南低,地面平均海拔10—15米。最高點東星村草花嶺,海拔117.8米;最低點橫路山村角落田,海拔2米。

氣候

平陽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亞熱帶特色,冬半年(10月到次年3月)主要受偏北風控制,夏半年(4—9月)主要受熱帶高壓、強風控制,秋春相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2.6℃,年平均日照時數2089.3小時,年均降雨量時數1683毫米。

水文

平陽鎮境內湖海運河由北而南流進牛尾嶺水庫,牛尾嶺水庫泄洪道連接三合口江由北而南流入大海。

自然災害

平陽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颱風等。颱風般為4—10月,伴隨颱風一般為強降雨、雷雨天氣。歷史上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1年6月27日—7月2日,颱風“榴槤”風力達12級,降雨量600毫米,房屋倒塌144間,轉移群眾115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達9000畝。

自然資源


平陽鎮耕地面積1330公頃,其中水田320公頃,旱、坡地1010公頃,林地面積99.7公頃;轄區內主要礦藏資源為黏土褐煤,主要分別分佈在轄區橫路山村委南窯村和大王埠。磚用黏土累積探明儲量為1032萬噸,褐煤D級儲量為105萬噸。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平陽鎮下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三合口農場社區平陽村橫路山村東星村
赤東村包家村孫東村東山村
鎮人民政府坐落在欽北鐵路與北鐵公路交會處。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平陽鎮戶籍人口1.3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127人。
截至2018年末,平陽鎮戶籍人口有16834人。

經濟


糧食作物以稻穀、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木薯、甘蔗、蔬菜、花卉等。
2017年,平陽鎮平陽村種植名貴花卉和大棚果蔬240多公頃,各類珍貴樹種暢銷廣東省和廣西南寧等地。橫路山村發展白蘿蔔種植200多公頃,養殖對蝦、羅非魚146.67公頃,朝輝果蔬合作社率先引進農村淘寶網電子商務。東山村培育生豬養殖大戶20多戶,孫東村創建無公害蔬菜基地100多公頃,赤東村發展龜鱉養殖6.67公頃。年內,平陽鎮龜類養殖成功創建自治區鄉級示範區。

文化


地名由來

平陽鎮原名高德鎮,自明朝始有記載,清朝乾隆間稱“高德市”(集市),后因鎮政府駐地位於平陽村而得名

交通


平陽鎮境內有南北高速公路、南北二級公路、北鐵公路、銀灘大道穿境而過,北海大道、濱海公路在境內交會。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平陽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55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5所,在校生1031人,專任教師7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610人,專任教師60人。初中入學率、小升初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46.7萬元,同比增長3%。

科技

2011年末,平陽鎮有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2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2人,經營管理人員11人,農村實用人才62人,承擔自治區和市級項目6項,獲得資金1851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平陽鎮有文化廣播電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個,面積1020平方米;村文藝隊3支,演職人員60餘人;各類圖書室7個,面積430平方米,藏書4000餘冊;學校體育場3個,2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
2017年,平陽鎮舉辦惠民文藝晚會8場、主題遊園活動2次、放映公益電影84場;開展壯族“三月三”、瑤族“祝著節”等特色活動。
截至2017年末,平陽鎮每個行政村均配備標準籃球場、農家書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平陽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7個,專業衛生人員10名。7個行政村絕大多數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截至2017年末,平陽鎮每個行政村均配備衛生室。

社會保障

2017年,平陽鎮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3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43人,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343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征繳人數3500人;發放農村低保金187.61萬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資金9.12萬元;發放各類優撫定補資金117.72萬元、災民生活救助款25.35萬元;慰問殘疾人60人、特困殘疾人家庭90戶。

生態建設

2017年,平陽鎮開展“美麗廣西宜居鄉村”環境綜合整治210次,通過自治區檢查組驗收;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標準,開展交通秩序、市場建設、市容環境、城鄉規劃四大提升整治行動96次;完成孫東村、赤東村和包家村的村莊綠化,鎮村環境衛生水平進一步提升;治理非法抽砂行為,開展專項整治行動6次;牛尾嶺水庫水源保護區內14家養殖場清理整治完成;推行河長制工作,轄區內所有江河湖庫全部納入河長制常態化管理,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基礎設施

2017年,平陽鎮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方式,對橫路山、赤東、東星、包家、平陽5個村部分道路實施硬底化建設;修建平陽村委陳一村民小組、陳二村民小組約4千米的農田水利灌渠防滲節水工程,解決20多公頃農田農作物排灌問題;為東星村委深泥坑、連山溝2個村民小組安裝管網接通自來水,解決5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開展改廚、改廁和危房改造工作,為600多戶村民解決廚房和衛生間的改造問題;完成石橋塘、赤東村公共照明示範村建設;平陽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完成。
截至2017年末,平陽鎮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5個。

脫貧攻堅

2017年,平陽鎮59名幹部與全鎮6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一幫一聯”全覆蓋。籌集投入資金34萬元,扶持52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特色產業全覆蓋;給貧困村東星村有貧困戶參與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按每戶5200元增加入股資金補助,投入28萬元支持東星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投資42.2萬元與合作社合作,搭建1.67公頃塑料大棚;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開工並完成驗收2戶,6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生享受“雨露計劃”補貼。年內,全鎮完成貧困戶脫貧摘帽13戶60人“雙認定”工作,完成自治區下達平陽鎮計劃任務的120%。貧困村東星村的摘帽認定工作順利通過自治區扶貧開發成效“四合一”核驗。

水利工程

平陽鎮轄區牛尾嶺水庫為北海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水庫集雨面積24.28平方千米,水庫總庫容255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755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8.5米,是一座以灌溉、防洪、兼顧發電、供水、養殖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旅遊


2017年,海上絲路北海工藝美術博覽園項目落戶平陽鎮,園區內16家工藝美術藝術展館展示了獨具北海地方文化
平陽鎮
平陽鎮
特色的工藝美術品。平陽村成功籌建藝術家村,並順利舉辦藝術家村第一屆大型筆會,鄉村特色旅遊文化氛圍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