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福成鎮的結果 展開

福成鎮

廣西北海市銀海區轄鎮

福成鎮,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位於銀海區東北部,北與合浦縣接壤,西與平陽鎮銀灘鎮交界,南瀕北部灣,東與鐵山港區相連。轄區面積293平方千米,海岸線26.4千米。明代,屬廉州府,合浦縣轄地。1984年,設立福成鄉。1993年3月25日,撤鄉設鎮,稱福成鎮。1995年1月1日,福成鎮由合浦縣劃歸北海市銀海區管轄。2018年末,福成鎮戶籍人口有90499人。截至2020年6月,福成鎮下轄2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

2018年,福成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

2014年7月21日,福成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列入全國重點鎮名單。2018年,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19年10月,福成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明代,屬廉州府,合浦縣轄地。
清道光八年(1828年)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為合浦縣珠江區福成局。
民國十五年(1926年)后,為福成鄉。抗日戰爭時期,福成是“廣東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及合浦“地方法院”的駐地。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合浦縣第三區福成鄉。
1950年,仍為合浦縣第三區福成鄉。
1952年,為合浦第五區(駐地福成圩)管轄。
1957年,合浦縣撤區並鄉,仍稱為福成鄉,屬合浦縣直管。
1958年,屬南康公社轄。
1959年,成立福成公社,屬合浦縣直管。
1961年,體制調整,屬南康區轄。
1963年,又改屬合浦縣直管。
1984年,設立福成鄉。
1993年3月25日,撤鄉設鎮,稱福成鎮。
1995年1月1日,福成鎮由合浦縣劃歸北海市銀海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福成鎮位於銀海區東北部,北與合浦縣接壤,西與平陽鎮、銀灘鎮交界,南瀕北部灣,東與鐵山港區相連。轄區面積293平方千米,海岸線26.4千米。

地形地貌

福成鎮轄區大部分為環北部灣沿海低平地及平原區,地形平坦寬闊,長有稀疏雜草。地勢略為北高南低。最高點位於西北鬥雞山,海拔175米;最低點位於西村港出海處,海拔1.5米。

氣候

福成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土地濕潤,常年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為22.6℃。

水文

福成鎮主要有福成江、三合口江等大小江河20多條,山塘水庫60多座,地表淡水豐富,地下水位一般在4—6米。

自然災害

福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颱風、霜凍、低溫、雷擊、冰雹等。旱澇、颱風等一般以每年夏季為頻發期,最嚴重的一次暴雨是在2011年9月30日晚8點至10月1日早8點,降雨量達440毫米,持續12個小時,全鎮因災造成經濟損失6.6億元。

自然資源


福成鎮耕地面積1.02萬公頃,林地面積2000公頃,淺海灘塗8萬畝;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石油、褐煤高嶺土石英砂鈦鐵、食鹽等,主要分佈在福成江沖積平原地帶。

行政區劃


2017年末,福成鎮下轄1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241個自然村、498個村(居)民小組。轄區駐有廣西農墾北部灣總場、三合口農場、竹林鹽場、星星糖廠、北海福成機場和北海海洋科技產業園。
截至2020年6月,福成鎮下轄2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福成社區、星星農場社區、寧海村、古城村、竹林村、畔塘村、端田村、山梓村、東村村、西村村、海陸村、大坎村、福成村、紅鏡塘村、三合口村、賣兆村、門頭村、大水江村、花甫村、平新村、紅旗村、松明村、平聯村。

人口民族


2017年末,福成鎮戶籍人口8.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6.5萬人。
2018年末,福成鎮戶籍人口有90499人。
人口數據
總人口74437
39049
35388
家庭戶戶數17685
家庭戶總人口(總)74084
家庭戶男38776
家庭戶女35308
0-14歲(總)23845
0-14歲男12642
0-14歲女11203
15-64歲(總)45346
15-64歲男23807
15-64歲女21539
65歲及以上(總)5246
65歲及以上男2600
65歲及以上女264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70636

經濟


福成鎮是傳統農業大鎮,以種植甘蔗為主,傳統農業包括水稻、花生、木薯和肉豬養殖等。
2004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529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34%;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35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5%;工業總產值2159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鄉鎮企業總產值3787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實現增加值5195萬元,比上年增長11.5%,財政總收入1024萬元,比上年增長16.6%,農民人均純收入2501元。
2017年,福成鎮大棚果蔬種植面積846.67公頃。充分發揮沿海特色海產品養殖、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帶動作用,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貧困戶)”經營模式,指導和引導群眾(貧困戶)發展哈密瓜、辣椒等地方特色種養產業。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所在的寧海村委農民年人均可支配超過1.5萬元,大棚果蔬種植畝年純收益超過1萬元。2017年,全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2億元;農林漁牧總產值10.95億元。
2018年,福成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
福成鎮
福成鎮
農業
福成鎮是農業大鎮,全鎮耕地面積12萬畝,林業用地面積8.5萬畝,農業從業人員6.2萬。農業作物主要有甘蔗、稻穀、木薯、西瓜、花生等。不斷提高糧食產量。甘蔗種植不斷引進良種良法,提高甘蔗糖率及產量。我鎮以最優質的服務、最優惠的政策,吸引投資者到我鎮投資興業。鎮黨委、政府鼓勵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三高農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相斷建立了萬畝馬鈴薯基地、萬畝西瓜基地、千畝大棚果蔬基地及萬畝養豬場和高位池海養基地等較大規模的示範基地。尤其是作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中地種業公司落戶我鎮,為我鎮的畜牧業和奶製品加工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工業
工業以煙花炮竹、製糖、製鹽、木材加工和紅磚製造為主。工業企業有炮竹廠、森源木材加工廠、廣樺建材廠、浙江豐島花卉基地等。200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61033萬元,農業總產值39798萬元,工業總產值28336萬元,財政總收入67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45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19元。

文化


特色產品

文蛤,對蝦,青蟹,甘蔗,稻穀,木薯,西瓜,花生,辣椒,水稻,馬鈴薯,木材,花卉,沙蟲,生鹽。

地名由來

福成鎮因地處廉州、石康與南康的要衝,漸成圩集,后南遷2千米至中窯村為圩,且瀕臨福成江。從白龍海乘船溯江而上可抵中窯,但屢遭倭寇和海盜劫掠,圩場被迫遷回舊址,由此得名“復成圩”。“復”與“福”同音,便以“福”代“復”,福成由此而得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末,福成鎮有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福成基督教教堂、下窯村窯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聖宮、上窯、紅坎窯等5處。

交通


福成鎮有北鐵一級公路以及南康—北海、合浦—營盤兩條縣級公路及海洋大道穿境而過。西村、白龍兩淺海內港,千噸級船可直達北部灣沿岸各城市。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5月,福成鎮有初高中3所、小學22所、幼兒園11所。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福成鎮有文化廣播電視站1個;圖書室1個,藏書量5000冊;農家書屋16個,藏書量達34萬冊;村公共服務中心4個;文化廣場1個;羽毛球館1個;農村籃球場14個;木偶團1個;舞獅隊2個;粵劇團2個;電影放映隊3個。各類文化團體演職員75人。
2017年,福成鎮放映公益性電影252場次,舉行文藝演出5場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5月,福成鎮有衛生院1所、廠場企業職工醫院3所,衛生室49間。

社會保障

2017年,福成鎮共清理不符合條件低保戶134戶284人;五保戶集中供養由每月人均350元提高到每月人均410元,分散供養由每月人均220元提高到每月人均375元;發放特困人員補助137.73萬元,農村低保補助597.51萬元,城鎮低保補助111.9萬元,優撫對象補助153萬元,殘疾人補貼91.4萬元,80歲以上高齡補貼139.1萬元。發放救災救濟大米70.47噸。落實兩孩政策,免費為100對育齡夫婦做“孕前檢查”。全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3萬人,參保率92%,其中繳費人數1.75萬人,繳費率91%;發放養老金1.01萬人,發放率100%;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48萬人,參合率98%;城鎮新增就業35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9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1126人。建立村(社區)“婦女之家”22個、“兒童家園”5個。全鎮21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全部掛牌,全部聯通網路,並設有服務窗口105個,有專職協管員42名。
其中班子成員9人、退休幹部職工50人。村幹部122人。幾年來,我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本鎮實際,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構建和諧福成,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我鎮率先在全市推行黨務公開,率先對村幹部實行量化考核。全鎮建成五保新村17個,使五保老人老有所養。投資2000萬元的西竹海堤加固整治工程在我鎮竹林鹽場碼頭開工。作為自治區小城鎮建設示範點之一,該鎮城鎮建設不斷加強,面貌煥然一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三大糾紛”調處力度不斷加大。

精準扶貧

2017年,福成鎮籌資133萬元扶持821戶貧困戶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充分發揮沿海特色海產品養殖、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帶動作用,指導和引導貧困戶發展哈密瓜、辣椒、蝦蟹等地方特色種養產業,確保穩定增收不返貧。全年對全鎮821戶343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分二批次至少進行一次以上的產業扶持,完成81戶貧困戶危房改造。“雨露計劃”資助202人次,貧困大學生獲得助學補助37.3萬元,“兩後生”(初中畢業后未考入高中,高中畢業后未考入大中專院校的應往屆畢業生)補貼16人次4.4萬元。年內,實現全鎮452戶1938人按計劃脫貧,貧困村大坎村如期脫貧摘帽。

鄉村建設

2017年,福成鎮共印發宣傳單1.56萬份,出動宣傳車760車次,懸掛橫幅126幅,製作宣傳板報65版、宣傳廣告欄50多處,引導臨街鋪面貼掛文明經營戶、誠信經營戶、門前三包告示牌等200多個。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推進全鎮創城和環境提升,共投入資金330萬元,清理農村陳年垃圾1.61萬噸,重點清理北鐵公路、福北路等路段,對福成市場、寧海市場、三合口農場進行重點整治,共清理違章建築物1686平方米,拆除廣告牌132個,清理小廣告381平方米,划設停車位312個。完成農村保潔費收繳,群眾參與意識明顯提高。推進改廚、改廁工作,各完成1100戶。完成大水江村委張屋村、大坎村委平塘村整村提升改造,全鎮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相關新聞

福成鎮
福成鎮
北海日報消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民政部、科技部近日聯合下發通知,公布最新一批全國重點鎮名單。此次公布的全國重點鎮共3675個,其中廣西共有116個鄉鎮入選。我市入選的4個鎮包括銀海區福成鎮、鐵山港區南康鎮、合浦縣廉州鎮、山口鎮
據了解,全國重點鎮是小城鎮建設發展的重點和龍頭,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承接城市產業轉移、緩解城市壓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國家有關部委將研究制定加強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全國重點鎮動態調整機制,指導和支持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入圍重點鎮今後將在政策、土地及項目安排等方面得到優先發展和扶持。

獲得榮譽


2014年7月21日,福成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列入全國重點鎮名單。
2018年,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福成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