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吳文光的結果 展開

吳文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吳徠文光,男,漢族,1946年出生,江蘇常熟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人物關係


個人成就


在史學方面,吳氏教學側重於實際音樂的史學研究層面。自七十年代末起,吳氏致力於明代琴譜《神奇秘譜》的研究,在挖掘、整理、用打譜來重建中國古代音樂的實際音響方面獨樹一幟。由他打譜並經他演奏后重新被賦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有:《幽蘭》、《樵歌》、《離騷》、《秋鴻》、《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風》、《關雎》等數十首,此項研究現被列為文化部重點科研項目。
在民族音樂學的教學和研究方面:吳氏採用中西融通之實證方法,揭示中國傳統音樂(尤其是古琴音樂)的深層結構和微觀體系。諸如,音樂不只是樂音的運動,同時也包括運動的樂音;左手揉滑弦時的運動方向、幅度、強弱及在音樂進行中的各種組合,這些表面看來屬於音樂形態學的問題正是琴樂表現的力的結構的具體體現,是演奏者情感的真實記錄等;他主張尊重古琴演奏者演奏的現時心理時值,並運用拍速變化的理論進行記譜,這在理論上為長期困惑琴界因記譜不能反映實際演奏的狀況提供了某種解決方法。這方面的著作與文章有:《中國音樂現象的美學探索》、《吳景略的古琴音樂》(英文)、《論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記錄法》、《<碣石調·幽蘭>研究》、《琴調》、《打譜探賾》等。
作為虞山吳派古琴音樂的代表人,吳文光近年專事琴曲的現代編釋,寫有管弦樂《徠離騷》《碣石調·幽蘭》《胡笳》《禹會塗山》,鋼琴與樂隊協奏《秋鴻》《大雅》《瀟湘水雲》,鋼琴獨奏《酒狂》《泛滄浪》《高山》《流水》,小提琴獨奏《烏夜啼》,大提琴獨奏《秋月照茅亭》等。

個人經歷


在古琴教學方面,吳氏的古琴演奏師承吳景略開創的以氣韻見長的虞山吳派,以表現自然之趣和擅長心理描寫為追求,在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與專業音樂基礎訓練及長期的生活磨練中,形成了新時代的文人行吟風格,把古琴的表現技術和美學理論向前推進了一步。他早期錄製的唱片《瀟湘水雲》曾獲得中國唱片社(現為中國唱片公司)金唱片獎(1949-1989)。灌制的激光唱片專輯有:《流水》、《陽春》、《古琴大師吳文光》、《琴統搴英》、《列子御風》等,包括了四十多首曲目;並出版有其父子兩代人的打譜作品《虞山吳氏琴譜》作為古琴教材。
針對當前的多母音樂文化語境,在強大的西方話語形式中國化之思潮中,吳氏力主傳統話語形式的當代化,將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導向現當代,從而恢復民族音樂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