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垂榆

大葉垂榆

大葉垂榆(拉丁學名:Ulmus americana 'Pendula')是榆樹變種。為榆科榆屬落葉喬木,也被稱作龍爪榆、垂枝榆,此樹種的樹榦相對較短,而且多呈扭曲狀,小枝具有捲曲而下垂的特點,整體上看樹形較美,在園林建設中常被選做綠化樹種。大葉垂榆喜光,具有較強的耐旱、耐寒、耐鹽鹼性,適應性較強,在北方綠化中被廣為應用,是北方地區比較流行的園林風景樹,大葉垂榆不僅具備普通垂榆的特點,更有葉片大、長勢旺、樹形好等優勢。

選取砧木嫁接大葉垂榆要選白榆為砧木,以長勢優良,樹榦通直,胸徑為3至6厘米的大苗為佳。對嫁接成活苗,應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抹去砧木上發出的芽,以促進接穗枝條的生長。經過兩年左右培育,大葉垂榆即可出圃。

介紹


學名:Ulmus pumila L.
英文名:Elm,Sibiria Elm
科名:榆科 Ulmaceae
別名:白榆、家榆、榆錢樹、春榆、粘榔樹家榆、白榆等。榆錢,是榆樹結出的果,聽人說,因狀如銅錢,掛滿枝頭,故得美名曰榆錢。於是,榆樹也得一別名—搖錢樹
大葉垂榆,榆樹是落葉喬木,高達25米。樹榦直立,枝多開展,樹冠近球形或卵圓形。樹皮深灰色,粗糙,不規則縱裂。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緣多重鋸齒。花兩性,早春先葉開花或花葉同放,紫褐色,聚傘花序簇生。翅果近圓形,頂端有凹缺。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

地理分佈


產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區。本地區有自然分佈。過去農村綠化應用較多,城市內一般用於庭園、工廠綠化。近年來,基本不用於綠化造林,且自然種質資源受到嚴重破壞,數量銳減。

形態特徵


原變種
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1米,在干瘠之地長成灌木狀;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枝條下垂,小枝無毛或有毛,淡黃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黃色或黃色,有散生皮孔,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芽鱗背面無毛,內層芽鱗的邊緣具白色長柔毛。葉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2-3.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偏斜或近對稱,一側楔形至圓,另一側圓至半心臟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后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側脈每邊9-16條,葉柄長4-10毫米,通常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在上一年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長1.2-2厘米,除頂端缺口柱頭面被毛外,余處無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後其色與果翅相同,初淡綠色,后白黃色,宿存花被無毛,4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長1-2毫米,被(或稀無)短柔毛。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
本種特點
此樹種的樹榦相對較短,而且多呈扭曲狀,小枝具有捲曲而下垂。

生態習性


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擇土壤,適應性很強。根系發達,抗風力、保土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快,壽命長。不耐水濕。具抗污染性,葉面滯塵能力強。

育苗栽培


主要採用播種繁殖,也可用分櫱、扦插法繁殖。播種宜隨采隨播,千粒重7.7克,發芽率65%~85%。扦插繁殖成活率高,達85%左右,扦插苗生長快。管理粗放。
榆樹,特別是在野外生長的榆樹老樁,經歷了多年的人為刀劈斧鑿,或風剝雨蝕、動物啃咬等,逐漸形成許多不同的奇異姿態。有的盤根錯節,蒼勁古樸;有的化腐朽為神奇,枯根新葉,別有洞天,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材料。

嫁接和管理


一、嫁接
1.選取砧木嫁接大葉垂榆要選白榆為砧木,以長勢優良,樹榦通直,胸徑為3至6厘米的大苗為佳。
2.選取接穗接穗要選取一年生壯枝,芽要飽滿,最好經過冬藏處理,在接前現采條也可以。
3.筆者嫁接一般在春季樹液開始流動、樹芽萌動前進行,用插皮法嫁接,因為這種接法成活率極高。接前將接穗剪成只帶2至3個芽,下部一面削成2至2.5厘米的長斜面,一面削成0.5厘米的短斜面。然後根據園林景觀需求將砧木截干,一般定為2.5至3米高。用刀挑開砧木皮層,接穗長斜面對好砧木的木質部。要求斜面露白0.2厘米左右,每棵砧木根據粗度不同接1至3個接穗。再用塑料膜將介面及砧木橫截麵包嚴繫緊。最後用塑料袋套好。
二、管理
l.接后約20天左右,嫁接成功的苗即開始長葉,這時選傍晚或陰天將塑料袋解除。
2.當接穗上的芽長至20厘米時,解除嫁接時的包紮物,同時給接穗綁支撐物,並對接穗重新進行加固處理,以避免接穗在大風天搖晃。當芽長至50厘米以上時,就要對其進行摘葉處理,以防大風搖掉接穗。
3.對嫁接成活苗,應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抹去砧木上發出的芽,以促進接穗枝條的生長。為使大葉垂榆及早出圃,可進行強整形管理,在新梢長至60厘米左右時摘心,以促其傘狀樹冠的形成。在雨季或多風時,當年生苗應注意防風。在癒合生長這一過程中,還要及時剪除內膛枝、細弱枝及病枝,加強病蟲防治。經過兩年左右培育,大葉垂榆即可出圃。

主要價值


園林應用中作為優良觀賞樹種。
邊材窄,淡黃褐色,心材暗灰褐色,紋理直,結構略粗,堅實耐用。供傢具、車輛、農具、器具、橋樑、建築等用。樹皮內含澱粉及粘性物,磨成粉稱榆皮面。摻合麵粉中可食用,並為作醋原料;枝皮纖維堅韌,可代麻制繩索、麻袋或作人造棉與造紙原料;幼嫩翅果與麵粉混拌可蒸食,老果含油25%,可供醫藥和輕、化工業用;葉可作飼料。樹皮、葉及翅果均可藥用,能安神、利小便。

觀賞特性


大葉垂榆枝條下垂,株形似龍爪槐、垂榆,而葉形巨大,葉色蔥綠青翠欲滴,葉橫徑15-18cm,(最大可超過22cm)成形極快,當年生枝可達1.5-2.5m,觀賞價值極高,適應性強,凡生長榆樹的地方都能正常生長,是當今城市行道、公園、街道,學校等美化環境的優良樹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