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葛藤
峨眉葛藤
峨眉葛藤(Puerariaomeien 峨眉葛藤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分佈地區多為紅壤地帶。觀察,峨眉葛藤在貴州中部地區多花而不實,難於收到種子,因而只能依靠無性繁殖。
中文名(拉丁名)
峨眉葛藤(PuerariaomeiensiswangetTang)
種別名
毛葛藤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
豆科(Leguminosae)
纏繞草質藤本。莖、枝、葉柄、莢果均有黃色硬毛。三出羽狀複葉,頂生小葉近圓形,長6�14cm,寬4�12cm,先端短尾狀漸尖,基部圓形,側生小葉斜寬卵形,基部斜形或略為截形;兩面被白色柔毛;托葉盾狀橢圓形,兩端鈍圓。總狀花序版生,有小花30�40朵,長20�32cm。苞片早落,小苞片被針形,花梗密被黃色短硬毛;萼齒披針形、卵形,較萼管稍長;蝶形花冠紫紅色,長約1.5cm,寬橢圓形旗瓣,翼瓣略短於旗瓣;子房被毛,幼莢果條形,長約7cm,寬6mm,有種子7�10粒(圖70)。
我國主要分佈在雲南、貴州、四川諸省的中亞熱帶地區。在四門主要分佈在雅安、綿陽、成都地區等地的森林及山谷之中,海拔1500�1700m之間。在貴州主要分佈在貴陽、興義、荔波、安龍、望漠、羅甸、惠水等縣,多分佈在海拔600�1000m的溝谷、山坡林下或灌叢之中。
峨眉葛藤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分佈地區多為紅壤地帶。土壤PH值5�4.5之間,有機質含量較低。峨眉葛藤較能耐瘠、抗旱,攀沿性較強。在石灰岩山地常同馬桑(CorialiaSinica)、黃荊(Vitexnegundo)灌叢混生。在河谷地區則常同白花刺(Sophoraviciifilia)、小馬鞍葉(Banuhiniafa-berivar.microphylla)灌叢混生。在土壤水分、養分條件適宜時,峨眉葛藤競爭能力很強,局部地區可成片生長。根據1990年在貴州惠水縣石灰岩山地(海拔1100m)栽培觀察到,1992年以前均未見開花。1993年觀察,3月上旬(旬均溫10.6℃)開始返青生長,4月以後生長速度明顯加快,6月中旬日生長速度達到5.3cm,頭年秋季萌發的老莖,從18�20cm經過100天左右可生長到3m以上,日生長速度為6cm。6月中旬即可將冬季裸露地面全部覆蓋起來。峨眉葛藤返青期3月上旬(旬氣溫10.6℃),分枝期3月中旬(旬氣溫13.3℃),現蕾期4月下旬(旬氣溫19.2℃),開花期5月中旬(旬氣溫20.1℃)但終未見結莢。根據在附近野地觀察,經多年生長的葛藤僅有少量幼嫩莢果出現,且均被蟲子咬食,未見成熟莢果。
峨眉葛藤莖葉是優良的青飼料,生長多年的葛藤草地是優良放牧地,不同物候期的莖葉營養成分有一定差異如表70。峨眉葛藤莖葉粗蛋白質含量較高,將葉和嫩莖幹燥製成草粉,可作為豬和家禽添加飼料的主料。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是草食家畜理想放牧地。峨眉葛藤抗逆性較強,能抗旱耐瘠,水熱條件好時,生長強度大,是改良我國南方石灰岩山地的理想植物,既可作飼料,又是優良的保持水土的植物。另外:據周太炎著《峨眉山的藥用植物》載“峨眉葛藤根藥用,煎水服之,有清汗發表之功”。從而推測該草對家畜亦有醫藥之效。
峨眉葛藤地上部不耐霜凍,植株遇輕霜即枯萎,因而種子繁殖宜春播。當氣候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播種,在貴州中部地區以3月上旬為宜,據試驗:葛屬植物幼苗期生長緩慢,在山上挖穴直播很易遭雜草淹沒,因而用峨眉葛藤改良草山應先在大田育苗,當苗高30一40規則,再向山上移栽。觀察,峨眉葛藤在貴州中部地區多花而不實,難於收到種子,因而只能依靠無性繁殖。一般認為壓條繁殖效果好,據河北畜牧獸醫站張崎試驗,葛屬植物壓條繁殖存活率達90%以上。作者用峨眉葛藤進行沙床育條扦插繁殖,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方法是,秋季(10�11月)霜前將莖剪成15�20cm長,有至少3個節的莖假埋插在沙中,沙床上蓋塑料膜,使沙經常保持濕潤,翌年春天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向山上移栽,存活率可達90%以上。這種繁殖方法,插條來源廣,技術簡單易行,存活率高,秋天埋條,春天移栽,上山移栽用挖穴施肥,穴距1mx1.5m,每穴2�3株。當年秋天即可覆蓋整個地面,改良南方草山效果好。2�3年生的峨眉葛藤草地,草層高1m以上,基本無雜草入侵,全年可放牧或刈割2�3次,地面由莖蔓覆蓋,保持水土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