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馬鎮

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下轄鎮

勐馬鎮位於雲南省西南邊陲,隸屬於中國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勐馬鎮是一個以傣、拉、佤為主體,多種(15種)民族共存的邊境山區少數民族鄉鎮,行政區域面積515.05平方千米。勐馬鎮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形成了鎮、村、社、農戶和開發商五類股份合作制的嘎渣格局,走出一條“勐馬經濟模式”之路。截至2020年11月1日,勐馬鎮常住人口為29864人。

2020年 7月5日至12日,勐馬鎮舉辦鄉村摩托車維修培訓班,100餘名群眾參加培訓。

歷史沿革


勐馬鎮以駐地得名,勐馬是傣語地名,“勐”為地方,“馬”為來到之意。“勐馬”即從其它地方遷來居住的村莊。解放前屬孟連宣撫司召根達管轄,解放初期(1949~1953年)為瀾滄縣南卡區,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後改為勐馬區,1969年改為勐馬公社,1984年改為勐馬區,1988年2月改為勐馬鎮。總面積達530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氣候
地處低緯度南亞熱帶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3.2-23.4℃之間,年平均降雨量1563毫米,地形東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2603米在拉夫大黑山的昂朗山頂,最低海拔500米在南馬河與南卡江的入口處勐啊,屬明顯的立體垂直氣候。勐馬鎮雨量充沛,土地廣闊肥沃,適合發展多種熱區經濟作物和各種熱帶水果。

行政區劃


轄8個村委會,6個鎮屬企業。

人口民族


2021年7月1日,孟連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勐馬鎮常住人口為29864人。

經濟


經濟發展

勐馬鎮 思茅松
勐馬鎮 思茅松
勐馬鎮是孟連縣通往緬甸的主要通道之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依託幹線發展旅遊和服務業的發展趨勢較好。鎮域經濟主要以橡膠、茶葉、咖啡三大產業為主。擁有橡膠面積66167畝,已開割26326畝,年產干膠3102噸,銷售收入4270萬元;擁有茶葉種植面積11800畝,投產面積達10811畝,年產干茶484噸,售收入600萬元;擁有咖啡種植面積10118畝,已投產7824畝,產鮮果2982噸,加工咖啡豆727噸,銷售收入656萬元。
201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預計達2.63億元,比2013年增加0.48億元,增長22.3%,比上年增加0.3億元,增長13%;農業總產值預計達5.45億元,比2013年增加1.3億元,增長31%,比上年增加0.5億元,增長10%;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7509元,比2013年增加1060元,增長16%,比上年增加864元,增長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2‰。

傳統產業

2016年,橡膠面積10.95萬畝,預計產干膠8186噸,產值9000萬元,比2013年減少4000萬元,減少30.8%。茶葉面積2.3萬畝,預計產干茶1213噸,產值6672萬元,比2013年增加3363萬元,增長101.6%。完成生態茶園改造2.3萬畝。咖啡面積2.37萬畝,預計產咖啡豆1944噸,產值3304萬元,比2013年減少967萬元,下降7.1%。完成咖園套種堅果2.29萬畝。糧食麵積3.44萬畝,預計總產量1129萬公斤,與2013年相比減少22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72公斤。甘蔗面積6764畝,比2013年增加1770畝。冬農開發2534畝,預計產值1013萬元。

工業

以橡膠公司龍頭企業為依託,發揮龍頭效應,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完善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一體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創出了一條“專中有兼,兼中有專,專兼結合”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實施了高、中、低的產業經濟帶布局,用骨幹項目覆蓋貧困地區帶動發展,全面實施村村有企業,社社有項目,戶戶有股份的經濟發展戰略,形成了鎮、村、社、農戶和開發商五類股份合作制的嘎渣格局,走出一條“勐馬經濟模式”之路。
砂仁、水果等產業
砂仁、三七重樓石斛已發展到2344畝,每年產值4000萬元,水果每年產值9850萬元,野生菌每年產值80萬元。

畜牧業

勐馬鎮 農貿市場
勐馬鎮 農貿市場
按照“一防二治三引導”的方針,針對出現的各種疫病,對境外的禽類及偶蹄動物進行監控,嚴堵帶有疫病的畜禽入境,2006年共出門診5250次,共診療、閹割家畜8560頭,驅蟲24550次。組織獸醫技術人員分掛到各村組、企業,建立掛鉤聯繫牌8個,並與養殖重點戶簽訂10份防疫協議,舉辦各種培訓12期167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260份。共實施牛凍精改良15頭,產雜交牛1頭。全年實現生豬存欄15021頭,出欄10391頭,比2005年增805頭;大牲畜存欄5367頭,出欄1009頭;山羊存欄712隻,出欄213隻,家禽存籠56155羽,出籠67913羽。監督檢查12次,檢查屠宰場4個,肉產品市場2個,經營屠宰戶45個,飼料門市11個,交易市場2個,養殖大戶12戶,查處無證上市交易仔豬940頭和豬肉1頭,並進行了補免、補檢及沒收,對經營戶進行教育。全年共查獲從國外偷運大牲畜入境14起126頭牛,全部遣送出境。依託芒海養牛合作社,大力實施“千戶萬頭”肉牛養殖項目,帶動農戶養牛2588頭。投入209萬元,扶持山羊養殖776隻,生豬養殖1170頭,肉雞養殖3.59萬羽。蜜蜂養殖每年產值200萬元。

林業

在管護好往年退耕還林、荒山造林、速生豐產用材林的基礎上,完成規劃林漿紙基地23620畝。在護林防火工作中,共召開防火宣傳群眾會12次,3527人次,發放護林防火須知6310份,掛歷184份,重新組建以民兵,青壯年為骨幹的義務隊伍24支356人,與17個境外鄰近邊民小組簽訂防火協議,加強了防火措施建設,有效地控制了特大森林火災的發生。在林政執法中,共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18份,其中雜木51M3,思茅松40M3。共兌現退耕戶的國家補助費65萬元,受益293戶1172人。在農村利用新能源方面,2006年共完成沼氣建設20口,使沼氣用戶達899戶,沼氣使用率達74.3%。

第三產業

2016年,勐阿邊合區管委會機構升格獲得批複,勐阿通道完成進出口貨值8.88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5.56億美元,年均增長40%,貨運量達57萬噸,比2013年增長187.3%,人流量突破124萬人次,比2013年增長29.9%,車流量達到19.9萬輛次,比2013年增長30.32%,上繳關稅9.09億元,比2013年增長255.1%。

文化


勐馬鎮 咖啡種植
勐馬鎮 咖啡種植
勐馬鎮是傣族世代傍水而居,擅長捕撈,傣族民居為桿欄式建築,布局為樓上樓下,樓梯平台、陽台。樓上主要設宴會廳、卧室,樓下主要設有雜物堆放處、糧食儲藏處、豬雞牛馬廄等。
傣族婦女服飾美觀大方,艷麗而簡潔。婦女上身一般著白色或藍色緊身背心內衣,外穿白色或黑色無領窄袖大襟短衫,下著各色花布或織綿筒裙。男子服飾則過去上穿白色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布質紐扣,下身穿寬襠大筒褲,腰系布帶,喜掛掛包,帶短刀。傣族主要以糯米和大米為主食。傣族信仰小乘佛教,講究生死輪迴,性情淳樸,溫和善良。

社會


教育事業

現有中小學17所,其中小學15所,共有1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總計4558人,享受“兩免一補”政策的貧困生共3906人,減免金額達到28萬元。全鎮共有教職工276人,代課教師61人,適齡兒童2326人,已入學2318人,入學率達99.65%。先後改造學校危房780平方米,新建樓房900平方米,向省國土資源廳爭取50萬元資金用於雙相村完小的學生住宿、辦公樓的建設即將破土動工,有效的改善了我鎮的辦學條件。

醫療衛生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行消除污染源,改進生活工作環境,共開展宣傳動員會7次6800人,開展活動7次,參與活動1.5萬餘人次,消除垃圾65噸,出動車輛60輛次,消除衛生死角1050處,清理污水溝1100米,水井消毒113口。開展滅蠅、滅蚊噴灑3次,機關單位2次,村寨1次33個組1997戶,噴灑面積達155100平方米,受益人口6306人。以傷寒、痢疾疫區及熱帶易發病區為重點開展了2輪水源消毒,井水消毒119口,改廁105座。在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中,共發放宣傳材料500份,宣傳展板6塊,出黑板報50期,電視廣播20次。

社會保障

保障對象
現有五保戶147戶154人,特困戶246戶619人,共組織發放救濟糧29噸(其中:發放到學校的救濟糧6.4噸),毛毯400床,純棉被280床,衣服170袋、石棉瓦900片,受益群眾3586人次。共有40戶殘疾人列為茅草房改造對象,投入改造資金16萬元,補助生活用具40套共2萬元。
移民工作
共接遷永善縣溪洛渡水電站施工區移民444戶1863人,其中生產安置1837人,隨遷26人。開展各種實用技術的培訓共6期360人受訓。移民群眾已購買了30輛小轎車跑客運、3輛農用車做運輸,3台聯合收割機從事農業生產,有11戶開起了小商店,做起了小本生意,有1戶在縣城辦起了塑料加工廠,購買了180多輛摩托車。積極為移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問題,調解移民之間和當地群眾的矛盾,現有19戶與當地群眾通了婚。為使移民群眾將來能有長遠的經濟發展基礎,組織了18名移民代表到思茅考察學習。

扶貧工程

2006年共投入扶貧資金1155萬元,其中群眾自籌743萬元。一是完成東乃村西地組和雙相村芒廣組省級重點扶持村建設40萬元;二是完成安居工程建設525戶,投入資金945萬元;三是完成上海對口扶貧東乃村完小教學大樓建設,投入資金30萬元;四是重點村項目建設3個點即臘福新寨組、臘福村付俄一組、賀安村賀莫組共投入資金共60萬元。上海援助項目兩個點即臘福大寨組、賀安老寨組投入資金共80萬元,已全部通過縣級部門驗收。新建文明路12900平方米,改造自來水5公里136戶,新建三面光水溝1公里,會議室3間,廄舍改造374間,廁所5間,基本農田地建設100畝,新建節能灶384口,農戶培訓21期2360人次,受益群眾達3096人。在東乃、帕亮、雙相三個村新安裝有線電視網路20套,受益群眾461戶1900人。

基礎設施

勐馬鎮 教學樓
勐馬鎮 教學樓
勐馬鎮轄區內有孟勐公路穿鎮而過,轄區範圍內建成有42公里的二級路面,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鄉村公路里程達到300多公里。40個村民小組(隊)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電話普及率為36%。已建成55個地面衛星接收站,農村電視覆蓋率達到95%。轄區內有建有2個自來水廠,共投入資金46萬元解決了群眾飲水難的問題。
2006年共投入集鎮建設資金1970萬元,其中:一是投入560萬元完成了集鎮中心到紅塔中學路段上長80米,寬20米的南馬河大橋改擴建工程。投入340萬元的勐馬鎮自來水廠已竣工驗收,並為集鎮範圍內的用戶和群眾供應了清潔乾淨的自來水;在集鎮範圍內佔地3畝的二級客運站建設。完成了勐啊口岸小集鎮建設開發的前期工作,投資500萬元長134米,寬14米的勐康大橋已竣工驗收,投資370萬元的聯檢樓和投資200萬元的連接線公路正在建設之中。

集鎮建設

勐馬的集市貿易比較活躍,市場的建設在集鎮的建設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勐馬集鎮中現建有3個農貿市場,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鎮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多,現僅有215萬平方米的集貿市場已不能滿足集市規模日益發展壯大的需要,擴大市場規模已勢在必行。
2006年,通過積極向上多方爭取項目資金投入,向下鼓勵和發動群眾量力而行地結合實際投工、投勞、投資金的方式,年累計共投入到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達498萬元。其中:水利設施建設投入330萬元,基本農田地建設投入133萬元,其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5萬元。為了使農民群眾的生產用水得到保障,保證農業的發展,農民增收。全年共組織15個村民小組2000餘人對轄區內的南哈大溝、南抗大溝、南嘎大溝、帕亮大溝、勐馬大溝、勐啊大溝進行全面的清理維修,實現改灌面積10247畝,增灌農田6500畝,對南哈大溝,南養大溝等幾條大溝進行搶修,有效的確保了群眾的生產用水。

災后重建

勐馬鎮恢復重建工作、逐步完善村莊配套設施和環境整治。利用異地搬遷項目,投入資金150萬元改良溝渠2條,修理公路沿線溝渠1條,溝渠治理共計456立方米。
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個,投入資金15萬元,主要建蓋村組會議室。已建好會議室1間,垃圾池1個,廁所3間。
人畜引水和電路照明工程。群眾照明電已接通85戶,剩餘未完成的計劃下半年繼續實施,人畜引水則充分利用老管道進行取水,確保人畜引水需要得到滿足。
利用世行貸款項目(畜牧扶貧資金建蓋豬廄)投入資金337500元,135戶群眾每戶2500元,大力發展農村畜牧養殖。在村寨庭院綠化美化建設中,群眾自發栽植櫻桃樹1210株。由縣林業局提供4000株墨西哥柏樹也正在積極規劃種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