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

漢語成語

天高地厚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iān gāo dì hòu,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后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係的重大。出自《詩經·小雅·正月》。

詳細釋義


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后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係的重大。

成語典故


《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
《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后多用於比喻事物的複雜和艱巨。
《兒女英雄傳》三四回:“想起幼年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來,真覺愧悔。”
莊子在《逍遙遊》中,以開篇首句之重,記錄了這個華夏民族古老而神奇的傳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明代德清《莊子內篇注》云:“‘北冥’即北海,以曠遠非世人所見之地,以喻玄冥大道。海中之鯤,以喻大道體中養成大聖之胚胎,喻如大鯤,非北海之大不能養成也。”《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五運歷年紀》:“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鯤鵬超脫於九天之外。天高九萬里。
遠古時期,傳說天地開闢以前宇宙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像雞蛋一樣,盤古把這團氣劈開,輕清之氣上升成天,重濁之氣下沉成地,逐漸形成山川河流等。經過18000年天地仍在增高加厚,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誰也說不清楚,只能說天高地厚來形容。

用法搭配


例句
年輕人做事有衝勁,但往往不知天高地厚,難免受挫。
元 王實甫《西廂記 第五本 第二折》:“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爛時,此時作念何時止。”
張居正《再謝御書疏》:“期少效濟川調鼎之用,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八:門生受恩師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勞,止可少答科舉而已,天高地厚,未酬萬一。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蒙老爺問到這一句話,真乃天高地厚之恩。”
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係的重大;或者事理的錯綜複雜。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二回:“我送給你這個看看,看了這種書,得點實用,那就不至於要學那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士了。 
用法
作賓語;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