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石苣苔

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屬植物

吊石苣苔(學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是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屬小灌木。莖長可達30厘米,葉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片革質,形狀變化大,兩面無毛,中脈上面下陷,側脈不明顯;葉柄上面常被短伏毛。花序有花;花序梗纖細,無毛;苞片披針狀線形,花梗無毛。花萼無毛或疏被短伏毛;裂片狹三角形或線狀三角形。花冠白色帶淡紫色條紋或淡紫色,雄蕊無毛,花絲狹線形,退化雄蕊無毛,花盤杯狀,蒴果線形,種子紡錘形,7-10月開花。

分佈於中國雲南東部、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蘇南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陝西南部。越南及日本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300-2000米的丘陵或山地林中或陰處石崖上或樹上。

吊石苣苔全草可供藥用,治跌打損傷等症。

形態特徵


小灌木。莖長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無毛或上部疏被短毛。葉3枚輪生,有時對生或斗枚輪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片革質,形狀變化大,線形、線狀倒披針形、狹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少有為狹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5-5.8厘米,寬0.4-1.5(-2)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鈍、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數牙齒或小齒,有時近全緣,兩面無毛,中脈上面下陷,側脈每側3-5條,不明顯;葉柄長1-4(-9)毫米,上面常被短伏毛。
吊石苣苔
吊石苣苔
花序有1-2(-5)花;花序梗纖細,長0.4-2.6(-4)厘米,無毛;苞片披針狀線形,長1-2毫米,疏被短毛或近無毛;花梗長3-10毫米,無毛。花萼長3-4(-5)毫米,5裂達或近基部,無毛或疏被短伏毛;裂片狹三角形或線狀三角形。花冠白色帶淡紫色條紋或淡紫色,長3.5-4.8厘米,無毛;筒細漏斗狀,長2.5-3.5厘米,口部直徑1.2-1.5厘米;上唇長約4毫米,2淺裂,下唇長10毫米,3裂。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3-15毫米處,狹線形,長約12毫米,花藥直徑約1.2毫米,葯隔背面突起長約0.8毫米;退化雄蕊3,無毛,中央的長約1毫米,側生的狹線形,長約5毫米,弧狀彎曲。花盤杯狀,高2.5-4毫米,有尖齒。雌蕊長2-3.4厘米,無毛。蒴果線形,長5.5-9厘米,寬2-3毫米,無毛。種子紡錘形,長0.6-1毫米,毛長1.2-1.5毫米。花期7-10月。

分佈範圍


吊石苣苔
吊石苣苔
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丘陵或山地溝谷石岩上或樹榦上。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陝西、安徽。越南和日本也有。

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吊石苣苔喜歡濕潤的環境,但也比較耐旱,在栽培時要保持基質濕潤,具體應遵循見干見濕的澆水原則。在春夏季,南方雨水較多,要注意排澇,如果連續天晴2天以上,則每天傍晚澆水一次,秋冬季節,植株生長緩慢,應每3天澆水一次,具體以保持土壤微濕為宜。吊石苣苔對肥料要求不高,剛剛栽培的第一年基本不用施肥,以後在每年的5月施複合肥2-3次以促進花芽的分化,花謝后再施複合肥一次以保持少落葉,維持株形美觀,施肥濃度不可過高。
株形控制:吊石苣苔觀賞高度為20-35厘米,過高則顯得株形過於孤單,節間太長,因此在栽培時要注意控制植株高度。可以用兩種方法控制高度,一是在幼苗期經常把花盆搬到室外接受陽光照射,可以使植物生長緩慢壯實;二是當植株生長至10厘米左右時打頂,不僅可以控制植株高度,還可以使其萌發側枝,增加植株的飽滿度,提高觀賞性。吊石苣苔花謝后,應馬上剪掉殘花,以免影響繼續觀葉觀形。
吊石苣苔
吊石苣苔

繁殖方法


引種方法:吊石苣苔可通過採集種子和活體移植兩種方法來進行引種。因播種繁殖種苗長得比較慢,長勢比較弱,而且野生吊石苣苔資源豐富,故一般採用活體移植進行引種。在春季於野外將植株小心挖出,用苔蘚包紮地下部分,澆水保濕,儘快運回種植。將運回的植株用扦插法進行繁殖。扦插繁殖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地下莖進行扦插。吊石苣苔地下莖肉質、橫走,在地下莖冒出地面的部位經常會長出芽點併發育成新的枝條或植株。在每年的3-5月或10-11月,將植株小心挖出,把地下莖切成多段,每段至少帶一個節,將切下的莖段平放於經過消毒的濕沙或濕潤的沙壤土上,上蓋一層苔蘚,壓實,澆透水一次,放半蔭環境下培養,以後每2-3天澆水一次,舂插40天左右長出幼芽。地上莖扦插可在春季剪取地上當年生幼莖,每段帶兩個以上的節,修掉下部葉片,留上端兩片葉,將其中的一個節插入濕沙或沙壤土,澆水保濕,置半蔭環境下培養,約60天生根。扦插成活后待苗長至10厘米高時移栽上盆。

病蟲防治


吊石苣苔的抗性較強,因此病蟲害非常少。如果在栽培前將土壤用多菌靈溶液浸泡或者用陽光暴晒消毒,而且栽培土壤不長期積水,則很少有病蟲害的發生。

主要價值


全草入葯,有清熱利濕祛痰止咳、消積止痛、活血調經功效,活血調經功效,主治咳嗽、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痢疾鉤端螺旋體病、小兒疳積、崩帶、跌打損作、燙傷、勞傷。
吊石苣苔
吊石苣苔

主要變種


名稱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灰葉吊石苣苔(變種)(廣西植物)與吊石苣苔的區別:枝條被開展的淡褐色短柔毛;葉兩面被白色短柔毛。產貴州威寧。生於開闊山地。
寬葉吊石苣苔(變種)(廣西植物)與吊石苣苔的區別:葉較大,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5-)5-7.2厘米,寬1.8-3.8厘米。
分佈於雲南東南部(麻栗坡、西疇)、廣西西部和南部(欽州)及貴州南部(興仁、冊亨、羅甸、貴陽)。生於山地林中或灌叢中,生樹上或石上,或潮濕陡崖上,海拔400-1400米。模式標本采自廣西那坡
全株供藥用,治骨折等症。
條葉吊石苣苔(變種)(廣西植物)與吊石苣苔的區別:葉線形或狹線形,長3.3-5.5厘米,寬4-8毫米;花盤環狀。分佈於廣西北部(融水、龍勝)和貴州南部(貴定平伐)。生於山谷林中石上,海拔920-110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平伐。
披針吊石苣苔(變種)(廣西植物)與吊石苣苔的區別:葉較大,披針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8.5厘米,寬1-2厘米。產廣西東興。生於低山石上,海拔360-500米。
毛花吊石苣苔(變種)(廣西植物)與吊石苣苔的區別:花冠外面被短柔毛;花盤環狀,邊緣波狀。產廣西貓兒山。生於山谷林中樹上,海拔約1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