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最後一片藤葉的結果 展開
- 美國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
- 歐亨利同名小說改編短文
最後一片藤葉
歐亨利同名小說改編短文
位於紐約一角的一所公寓里,住著一個名叫珍妮的女孩和她的母親。
“珍妮,你感覺怎麼樣?”母親問。珍妮無力地回答道:“我太累了,我想早一點去天國。連醫生都說我沒救了……”
“不要亂說,醫生說你會馬上好起來的。來,喝口湯吧……”珍妮把臉扭了過去,說:“不想喝……”母親親切地摸了摸珍妮的頭,慢慢地離開床邊。她想起今天早上醫生說的話:“如果按現在的狀況持續下去的話,珍妮大概是沒救了。熱度不退,身體衰竭到了極點。更可怕的是,她自己也認為沒救了。現在,她需要的是一顆想活下去的心。”
怎樣才能把一顆想活下去的心給珍妮呢?這肺炎可是個致命的疾病啊。
“珍妮,你可不能撇下媽媽自己走啊!”母親一個勁兒地悄悄流淚。
同住在這所公寓里的貝爾曼先生走了進來:“珍妮的情況怎麼樣?”媽媽走到貝爾曼先生身邊,將臉埋在他的懷裡。貝爾曼先生拍拍母親的肩膀低垂下眼帘。
“那麼嚴重嗎……”
貝爾曼先生是一個上了年紀的畫家,雖說是畫家,可他卻很少繪畫。只是在為了買麵包的時候才畫些小插圖而已。“我將要畫一幅傑作給大家瞧瞧。”雖說這已經成了貝爾曼先生的口頭語,但他對自己的才能已經完全喪失了信心。面對畫布,貝爾曼先生就焦躁不安,責怪自己不能順利地畫出一幅傑作。於是,他每天都以酒消愁……是珍妮撫慰了貝爾曼先生的那顆心。愛繪畫的珍妮常到貝爾曼先生的房間去玩。“又在喝酒嗎?這可不行。”珍妮把酒杯從貝爾曼先生的手裡奪過來。“把歡樂還給我。”貝爾曼先生雖然嘴上那樣說,卻高興地把珍妮抱在懷裡。兩人就像親密的祖孫一樣高興地互相開著玩笑。只要與珍妮在一起,貝爾曼先生就會感到世界一下子光明起來。
可是,現在珍妮卻在重病中受著苦。聽了珍妮母親的話,貝爾曼先生才知道唯有生活下去的願望才是拯救珍妮的良藥。
這時,他們聽到了珍妮的聲音:“十一片……十片……九片。落得越來越快了。”
珍妮盯著窗外看。母親和貝爾曼先生跑到珍妮的床邊。“你在數什麼呢?珍妮。什麼‘九片’?”
珍妮凝視著窗外回答道:“是葉子。常春藤的葉子。”珍妮望著伸向鄰居家圍牆的常春藤。
緊緊纏繞在枯藤上的幾片葉子正在搖晃。“我得病的時候葉子還有很多呢……那葉子就是我的生命。瞧,又落了一片。當葉子全部落光的時候,我也要去天國啦。”
“別說了!珍妮!”母親喊道,“那葉子怎麼會是你的生命呢!別說傻話了!”母親哭著拉上了窗帘。這可怎麼辦呢?珍妮哪裡是想活下去,她把所有的希望都拋棄了。
“怎麼辦呢,怎麼辦才好呢……”貝爾曼先生望著珍妮蒼白的臉,低聲嘟囔著。
那天夜裡,天氣惡劣,大雨滂沱,風雪交加,電閃雷鳴。珍妮盯著天花板,聽著外面的聲音。
不久,天亮了。
“媽媽,拉開窗帘。”母親聽到這話心情十分沉重。母親想,昨夜的大風暴大概把常春藤的葉子都刮掉了,如果珍妮看見的話……但是,窗帘總是要拉開的。母親用顫抖的手拉開了窗帘。“珍妮,常春藤上還有葉子呢!”母親驚喜地叫起來。真的,常春藤上還殘留著葉子,但只有一片。珍妮的眼睛放出了光,但那只是一瞬間的事。珍妮馬上又嘆息地說道:“那片藤葉很快也會飄落下來的。瞧,風又颳起來了。”
雨下了一整天,直到晚上也沒停。可是無論怎樣風吹雨打,最後的那片藤葉就是沒有落下來。
珍妮目不轉睛地凝望著那最後的一片葉子。那葉子像是在對珍妮說:鼓起勇氣活下去,要活下去啊。珍妮的眼裡不知不覺地盈滿了淚水。
“媽媽,我真糊塗,我不應該想到死。一定是神留下了那片葉子。神告訴我,想到死的孩子是糊塗孩子。我想喝點兒湯。”
“珍妮!”淚水也沾濕了母親的臉。母親不住地點著頭。
就這樣,重新獲得了生活希望的珍妮,很快就振作起精神來了。
幾天後,珍妮終於能起床了,她從母親那裡聽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貝爾曼先生在那暴風雨之夜得了肺炎,去世了。
“什麼!……”珍妮不相信那消息,她去了貝爾曼先生的房間。在那裡,當珍妮看到粘在調色板上的紅與綠的繪畫顏料時,她全明白了。
怪不得那最後的一片葉子無論風怎麼刮,它也紋絲不動呢。
珍妮奔跑到外面。牆上畫著一片藤葉。
原來是貝爾曼先生在那場暴雨中畫上去的。為了讓珍妮獲得生的希望,他自己獻出了生命。
“貝爾曼大叔,貝爾曼大叔!”珍妮淚流不止。
對於窮畫家貝爾曼先生來說,唯有這片常春藤的葉子才是他窮其一生的傑作。無論是哪一位偉大畫家的作品,也比不上傾注在這片葉子里的一片赤誠。
歐·亨利(英語: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有時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含淚的微笑”是歐亨利小說的創作風格,是以喜劇的形式和悲劇的內涵有機結合的作品,“微笑”是其喜劇形式。他少年時曾一心想當畫家,婚後在妻子的鼓勵下開始寫作。后因在銀行供職時的賬目問題而入獄,服刑期間認真寫作,並以“歐·亨利”為筆名發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說,引起讀者廣泛關注。他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長篇小說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巧,風格獨特,以表現美國中下層人民的生活、語言幽默、結局出人意料(即“歐·亨利式結尾”)而聞名於世。
本文是根據歐·亨利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短文,該小說講述了老畫家貝爾曼為了鼓勵貧病交加的青年畫家頑強地活下去,在風雨之夜掙扎著往牆上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葉。他為此用生命繪製的傑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青年畫家卻因此獲得勇氣而活了下來。歌頌了藝術家之間相濡以沫的友誼和蒼涼人生中那種崇高的藝術家品格——捨己救人。品味魔方 這篇小說,表面上看像一泓靜靜的秋水,水面上卻拂過一絲透骨的寒意。讀著它,就像乘著一葉小舟從秋水上劃過。但是,當我們棄舟上岸,再來顧盼這秋水時,才發現在它的底層,奔涌著一股股洶湧的波濤,這濤聲撞擊著你的心弦,拍打著你的肺腑。貝爾曼,這位在美術園地辛勤耕耘了四十載卻一無所獲的老藝術家,憑著他博大的愛心,用他的生命為代價,完成了一幅不朽的傑作。有多個譯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課標語文教科書選用的是王永年的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