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症

肺炎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症,多由病原微生物所致,也有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等其他因素所致。發生肺炎取決於兩個因素:病原體和宿主因素。肺炎的癥狀可輕可重,決定於病原體和宿主的狀態。常見癥狀為咳嗽、咳痰等,病原微生物導致的肺炎常有發熱,有時畏寒,甚至寒戰。抗感染治療是肺炎治療的關鍵環節,包括經驗性治療和抗病原體治療。肺炎可併發感染性休克,特別是老年患者,容易導致呼吸系統、心腦血管功能障礙等。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

病因詳情


● 發生肺炎取決於兩個因素:病原體和宿主因素。如果病原體數量多、毒力強和(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禦系統損害,即可發生肺炎。肺炎的危險因素如下:
● 老齡
● 吸煙
● 患有基礎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免疫及血液疾病、肝腎慢性疾病等)
● 免疫功能低下(如正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製劑等)
● 病原體致病性增強
● 新型病原體

癥狀表現


● 肺炎的癥狀可輕可重,決定於病原體和宿主的狀態。常見癥狀為咳嗽、咳痰等,或原有呼吸道癥狀加重,並出現膿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病變範圍大者可有呼吸困難、呼吸窘迫。大多數病人有發熱,有時畏寒,甚至寒戰。

檢查方式


● 確診肺炎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胸片、胸部CT)。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
● 同時應檢查血常規,觀察白細胞總數及細胞分類情況,必要時應檢查痰培養甚至血培養等協助明確病原體。

診斷依據


● 醫生診斷肺炎,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及影像學檢查,同時參考血常規痰培養等化驗檢查。

臨床表現

● 新近出現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並出現膿性痰,伴或不伴胸痛、呼吸困難、咯血。
● 伴有發熱。

體格檢查

肺實變體征和(或)聞及濕性啰音。

實驗室檢查

● 白細胞>10×10⁹/L或<4×10⁹/L,伴或不伴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影像學檢查

● 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氣短、胸痛等癥狀,容易與肺炎混淆,這些疾病有肺結核、肺癌、肺血栓栓塞症、間質性肺炎肺水腫肺不張肺血管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胸部影像學檢查及相應的化驗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方法


● 抗感染治療是肺炎治療的關鍵環節,包括經驗性治療和抗病原體治療。

一般治療

● 包括:
● ● 緩解臨床癥狀,減少合併癥狀;
● ● 提高機體免疫防禦功能;
● ● 病情危重者給予有效的生命支持措施;
● ● 基礎疾病的治療和改善一般狀態;
● ● 囑患者注意休息,尤其需注意適當的室內溫度。
● 關注營養和水電解質平衡的維持
● 必要時進行氧療
● 必要時進行免疫調節治療

經驗性治療

● 根據本地區、本單位的肺炎病原體流行病學資料,選擇可能覆蓋病原體的抗菌藥物。

抗病原體治療

● 根據病原學的培養結果或肺組織標本的培養或病理結果以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體外試驗敏感的抗菌藥物。

具體危害


● 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反覆發作,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
● 肺炎可併發感染性休克,特別是老年患者,容易導致呼吸系統、心腦血管功能障礙等。

影響因素


● 肺炎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年齡、是否有癥狀及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如有營養不良、基礎條件差、免疫功能缺陷、治療不規範等情況,病情可能遷延不愈。

預防措施


●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減少危險因素如吸煙、酗酒。
● 年齡大於65歲者可接種流感疫苗。
● 年齡大於65歲,或不足65歲但有心血管疾病、肺疾病、糖尿病、酗酒、肝硬化和免疫抑制者可接種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