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福棠
諸福棠
諸福棠,中國兒科學的奠基人,畢生致力於兒童保健、兒童營養和兒科醫療工作,培養了幾代兒科醫務人員。素以勤奮、刻苦、嚴謹、謙虛、大公無私著稱。1955年被聘為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首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1981年起擔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名譽院長。
1899年11月28日,諸福棠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東亭鄉揚亭村,五六歲隨長輩讀古書,8歲起正式上小學。
1917年,從南洋公學中學畢業,兩次因病耽誤升學考試。
1918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預科,插入二年級就讀。
1919年,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預科。
1922年,升入北京協和醫學院本科,師從美國兒科泰斗豪慈教授。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他與協和醫學院學生一道參加了遊行示威,也積極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主編過《協和校刊》,參與組織“丙寅醫學社”,在日報上辦介紹衛生知識的周刊等。
1927年,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獲文海獎。畢業后留校工作,擔任住院醫師。
1931年—1933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兒科進修。
1934年—1941年,回協和醫院任講師,並晉陞助理教授,歷任教授、兒科主任,是為協和醫院任臨床科主任的第一位中國人。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諸福棠繼續在協和醫學院工作。在此期間,他立志寫一本適合國情的兒科學專著,與幾位同道一同編著,1943年完成《實用兒科學》。
1942年初,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協和醫學院和醫院被日軍關閉。1942年春,諸福棠邀集吳瑞萍、鄧金鍌合辦北平私立兒童醫院,親任院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諸福棠應聘擔任北京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兼科主任,他創辦的私立兒童醫院也遷到府前街新址,他的學生胡亞美、江載芳等陸續來院工作。
1951年秋,諸福棠接受北京市市長彭真的囑託,主持籌備建立一座現代化的兒童醫院。
1952年6月1日,與吳瑞萍、鄧金鍌將私立北京兒童醫院無償交給國家,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作為代表接收該院,該院被接收后改名為北京市第二兒童醫院,諸福棠繼續任院長。
1955年,北京兒童醫院舉辦落成典禮,諸福棠被任命為首任院長。
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生物學部首批)。
1958年,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所長。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稱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迫害。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參觀北京兒童醫院時,他忽然成為兒童醫院“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9年,擔任北京市兒童醫院院長。
1981年,擔任北京市兒童醫院名譽院長。
1989年,諸福棠90壽辰時,北京市兒童醫院原擬舉行全院慶祝大會,但他拒絕了。醫院尊重他的意見只買了一個大蛋糕和一個花籃,全院各科都派代表到他家中祝賀。
1990年,患喉癌,手術后體力日衰,聽力亦減退。后又因患腦栓塞而右側肢體麻痹。
1992年,患糖尿病和黃斑萎縮變性。
1994年1月23日,因吸入性肺炎逝世於北京。
在協和任職期間對維生素A、維生素C、肺結核、手足搐搦症等進行過研究。諸福棠在醫療工作之外還從事教學和研究。他任住院醫師時,先後在《中華醫學雜誌》和《美國醫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乳酸牛奶餵養嬰兒》、手足搐搦症在香山慈幼院兒童的年齡、性別和季節分佈等學術論文。
諸福棠
諸福棠早在醫學院學習時就對科學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協和醫學院任客座教授的美國兒科專家豪慈教授來華講學時,宣講兒童保健方面的知識,以及防治兒童疾病的重要性,諸福棠聽了非常振奮。幾個月後,豪慈教授因慢性腎炎併發心力衰竭逝世於北平。由此諸福棠更覺人生苦短,更需發奮。
諸福棠
1931~1933年,諸福棠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研究時,注意到大西洋上葡萄牙的法魯島流行麻疹時,約有1/3患兒喪生,而許多患過麻疹的婦女的初生嬰兒卻安然無恙。他設想是否患過麻疹的母親體內的抗體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他收集健康產婦的胎盤,以2%的鹽水製備胎盤浸出液,用不同濃度的硫酸鎂溶液沉澱得出兩種不同的球蛋白,即優球蛋白和假球蛋白,後者溶於生理鹽水就是含有抗體的球蛋白。他用兔做試驗,證明該生理鹽水溶液含有白喉抗毒素的成分。他又在猩紅熱病人的皮疹區內進行“轉白試驗”,證明該溶液也含有猩紅熱抗毒素的成分。他得到麥康教授的支持,在以後一些日子裡廢寢忘食地進行研究。每隔一二日他親自提著消毒小桶,送到與他所工作的兒童醫院位於同一條街的哈佛婦產醫院,請他們留下健康產婦的胎盤,又親自提回來,從中提取假球蛋白。經過反覆多次的試驗研究終獲成功,製成了大量胎盤球蛋白,給接觸過麻疹的患兒在潛伏期早期作肌內注射後進行觀察,最後證實這些孩子都獲得了被動免疫或減輕癥狀,不致併發肺炎而危及生命。諸福棠將實驗成果寫成論文投寄給《美國小兒疾病雜誌》和《傳染病雜誌》,論文尚未發表,《時代周刊》的記者聞訊后,立即前去採訪,在報道中稱讚這一研究成果是“小兒福音”。諸福棠回國后,將胎盤球蛋白廣泛用於處於潛伏期的麻疹接觸者,獲得良好的效果。1956年,衛生部派諸福棠等代表中國去丹麥哥本哈根參加第八屆國際兒科學大會,美國著名兒科教授A.Karaitz把他介紹給與會者說:這就是發明胎盤球蛋白的諸福棠教授。中國免疫學家謝少文稱用胎盤球蛋白預防麻疹是應用免疫學的一個巨大發現。
20世紀60年代初期,麻疹減毒活疫苗在國際上迅速發展,中國研究工作者接踵而起,進行疫苗製造、臨床應用及流行學觀察。諸福棠也參加了臨床研究工作,與全國的病毒、生物製品及兒童保健工作者一起,用中國自製的疫苗到託兒所、幼兒園和小學進行接種,並觀察其臨床反應、免疫作用和流行學效果,作出總結。在1964年北京召開的國際科學討論會上,他代表七個研究單位作了以“麻疹人工自動免疫的研究”為題的學術報告。1965年他參加下鄉醫療隊在北京郊區順義縣進行工作時,大力提倡將麻疹減毒活疫苗為廣大農村兒童接種。翌年春季,該地區麻疹便不再流行。以後,減毒活疫苗被推廣到全國城鄉各地,麻疹的發病率大為降低,死亡率也得到控制。
諸福棠曾目睹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落後,當時一切醫療常規都要依靠外國,參考書籍也都是來自國外。他在1937年立下志願,一定要編寫一本切合中國具體情況的兒科學書籍,於是立即動筆。白天他忙於繁重的醫療工作,每當夜深人靜便伏案寫作。到1942年,整整六易寒暑,終於完成一部80萬字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兒科巨著《實用兒科學》,並把文稿無償地交給中華醫學會出版。宋慶齡在上海見到此書後,立即把它寄往解放區有關部門廣為翻印,該書對解放區兒童的醫療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實用兒科學》於1957年、1965年、1973年、1985年、1995年先後5次修訂。為了集思廣益、精益求精,諸福棠請了全國各地有經驗的兒科醫師參加修訂工作。初版時該書有80萬字,到第四版已增加到400萬字,作者由10人增加至100餘人。每版都要重印刷二三次才能滿足醫務人員和許多孩子的家長的需求。1973年第三版共印刷了25萬冊之多。為了增加新內容,諸福棠在辦公室和家裡的書桌上,總有一二本老版書以備隨時修改,其中幾乎每一頁的邊角、行間都有他新增的字跡,或者夾有紙條作出大段的修改,他還要求編輯組人員也要注意隨時加入適合國情的新材料,有時他還將所見到的新資料寄給外地負責編寫的兒科同道作為參考。他只要在新出版的書籍或雜誌中看到了新課題和新的有效的診治經驗,就立刻摘錄下來,為修訂新版作準備,以期趕上科學發展的新水平。
諸福棠
1.諸福棠,等主編.實用兒科學(第一版)上海:中華醫學會;1948.第二版,新一版,新二版,新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1959.1965,1973,1985,1995.
2.諸福棠,等.流行性腦膜炎之臨床觀察.中華新醫學報,1950,1:31~33.
3.諸福棠,等.麻疹的預防問題.中華兒科雜誌,1952,2:231~239.
4.諸福棠.蘇聯兒科工作參觀紀要.中華兒科雜誌1953,4∶85~88.
5.江載芳,諸福棠.北京所見的流行性乙型腦炎414例臨床報告.中華兒科雜誌,1953,4:141~154.
6.諸福棠,陳翠貞,祝壽河.第八屆國際兒科會議紀要.中華兒科雜誌,1956,7:482.
7.諸福棠.全面推動地段保健工作的重大意義.中華兒科雜誌,1958,9∶405.
8.諸福棠.建國十年來兒童保健事業的成就.中華兒科雜誌,1959,10:367~373.
9.諸福棠.防治麻疹及研究工作概況.中級醫刊,1959,11:8~11.
10.薛心冰,諸福棠.新中國防治麻疹及其研究工作的成就.中華兒科雜誌1959,10:411~415.
11.黃楨祥,賈秉義,諸福棠,郭可謇,王慧瑛,吳宗麟,吳學鑫.麻疹減毒活疫苗的研究.I.不同代數及不同劑量的人羊膜細胞減毒活疫苗的致病性及免疫性.中華醫學雜誌1961,47:341~345.
12.黃禎樣,諸福棠,賈秉義,林傳家,曾毅.麻疹減毒活疫苗的研究.Ⅱ.胎盤球蛋白對人羊膜細胞減毒活疫苗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的影響.中華醫學雜誌1961,47:346.
13.徐肇玥,宋秀瑛,戚金陵,林傳家,諸福棠.麻疹弱毒活疫苗與胎盤球蛋白聯合應用預防麻疹的觀察.中華兒科雜誌1963,12:12~15.
14.諸福棠.麻疹人工自動免疫的研究.科學通報,1964,12:1061~1080.
15.諸福棠主編.兒科學進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
16.諸福棠,宋秀瑛,薛心冰,林傳家,章以浩,吳紹源,盧家蘭,王子注.雞胚和雞胚細胞系統麻疹減毒活疫苗的臨床應用和免疫效果.中華兒科雜誌,1965,14:115~119.
17.張梓荊,林久治,王慧瑛,諸福棠.麻疹併發和繼發腺病毒肺炎的臨床和病理研究.中華兒科雜誌1966,15:352~355.
18.諸福棠.迎接兒科學燦爛的明天.中華兒科雜誌.1978,16:2.
19.諸福棠.為中國兒科事業的迅速發展而努力奮鬥.中華兒科雜誌,1979,17:1~5.
20.諸福棠.社會主義兒童保健事業光輝燦爛.中華兒科雜誌,1979,17:131~134.
1988年,他主編的新版第四版《實用兒科學》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諸福棠最突出的學術成就是用胎盤球蛋白預防麻疹,又領頭研究麻疹減毒活疫苗。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56年 |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首批) |
1987年 | 全國兒童少年先進工作者獎狀、獎品 |
1987年 | “熱愛兒童”榮譽獎章 |
1990年 | 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 |
諸福棠首先發起組建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擔任多年的學會主任委員和《中華兒科雜誌》總編輯。
諸福棠的祖父是以正直聞名鄉里的儒醫,父親一生辦教育,當過私塾教師、小學教員、小學校長。姑母諸希賢是終身未嫁的教育家,對他樹立“放棄家產,外出求學,獨立謀生,為國為民”的理想,有著很大影響。
諸福棠於1924年暑假期間回鄉結婚。夫人朱定一當時尚在無錫的師範學習,一年後畢業來北京又學習產科2年。為了幫助丈夫完成學業,她終生操持家務。1982年,朱定一因患肝癌去世。
諸福棠畢生致力於兒童保健、兒童營養和兒科醫療工作,培養了幾代兒科醫務人員。素以勤奮、刻苦、嚴謹、謙虛、大公無私著稱。
他主編了中國第一部大型兒科教科書《實用兒科學》,這是兒科保健、醫療、教學、科研中的一本重要參考書。他與吳瑞萍、鄧金鍌將他們建立的私立兒童醫院獻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