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水蛙

沼水蛙

沼水蛙,隸屬於蛙科、水蛙屬,分佈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西、廣東等地區,是南方地區的優勢種。

相關信息介紹


生長環境沼水蛙生活於海拔10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區,多棲息於稻田、菜園、池塘、山溝等地,常隱蔽在水生植物叢間、雜草中,白天隱蔽,夜晚出來活動覓食,在繁殖季節集中到池塘、水庫和水稻田進行抱對生殖,沼水蛙是農田、菜地害蟲的主要天敵之一。近年,由於濫捕亂捉和環境污染等原因,造成沼水蛙資源日趨枯竭。相關信息
沼水蛙
沼水蛙
成體生殖腺重與體長的關係沼水蛙雌雄個體的生殖腺重基本與其體長成正比,而且同一區段體長的雌性個體的生殖腺重量大大大於雄性個體的生殖腺重量。食性沼水蛙屬肉食性動物,食物中以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的昆蟲為主,鞘翅目中以金龜子科、葉甲科瓢蟲科為主,直翅目以蝗蟲為主,膜翅目以胡蜂科為主,鱗翅目以蝶、蛾幼蟲為主。繁殖期
沼水蛙
沼水蛙
該蛙繁殖期為3—5月,繁殖期雌雄性比為1:2.02;雄蛙個體一般小於雌蛙個體,具備繁殖能力的雄蛙最小體長為61.18mm,平均體長為71.73mm,雌性最小體長為63.57mm,平均體長為73.38mm;雌蛙卵巢內有兩種不同大小的卵球。
在繁殖季節,性成熟的雌雄沼水蛙的外部特徵有明顯的區別,一般雌性個體大於雄性個體,雌雄異色;雄性體色棕黃,雌性體色較暗,呈灰褐色;雄性第二性徵很明顯,即前肢的外指有明顯的婚墊,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體背側有雄性線,而雌性則沒有。
配對沼水蛙的繁殖配對在水深0•5~1m的水塘或水庫里進行,沼水蛙出蟄后即遷入水塘,一般雄性先入水,在水中雄性不斷發出低沉似狗叫的“光、光、光”的鳴聲,鳴叫時,咽兩側的外聲囊不斷發生膨脹與收縮,以引誘雌性,且在水中不時到處游泳尋找雌蛙。參與繁殖的雌蛙聽到鳴聲后,多向離其較近且持續鳴叫的雄蛙移動,雄蛙發現后,便立即追趕上去與之抱對。抱對時,雄蛙前肢從雌蛙腋部伸出,抱住胸部,掌心向外,第一、二指背部緊貼雌蛙,左右指相對緊貼胸部,吻部貼在雌蛙兩眼間背中線上;雌雄蛙頭部均露出水面,軀幹部沉入水中,四肢自然伸展,或雌蛙以後肢划水,背馱雄蛙浮遊在水面。一般抱對行為發生在19時至次日3~4時,正常情況下,抱對時間為8~9h,到次日黎明前產卵。產卵場所一般在池塘邊、水稻田、小水池、菜園的水溝,所產的卵成塊狀,浮在水面上。完成配對生殖的雄性和雌性很快離開產卵場所。
繁殖期的沼水蛙,雄體的食物多樣性指數和營養生態位寬度均略小於雌體,但相差不大,雌雄間的營養生態位重疊值較大,說明雌雄間的食物成分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