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蛙

無尾目蛙科動物

沼水蛙(學名:Hylarana guentheri)為蛙科水蛙屬的兩棲動物。

沼蛙為大型蛙類,身體粗壯,長度80~100mm。。蝌蚪身體略扁,全長約5cm,眼在兩側,尾細長而弱,體灰綠色有細麻點,尾部棕色,有深淺相間的雲斑。

基本資料


中文學名:沼蛙
中文目名:無尾目
中文科名:蛙科
中文屬名:蛙屬
中文俗名:清水蛤、水狗、田狗
拉丁文名:Rana guentheri
英文名:Gvnther`s frog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oulenger,1882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兩棲綱 Amphibia
目:無尾目 Anura
科:蛙科 Ranidae
屬:蛙屬 Rana
種:沼蛙 R. guentheri

形態特徵


沼水蛙為大型蛙類,身體粗壯,身長80~100mm。頭部平扁,頭長大於頭寬,吻端尖圓。上下唇皆白色,額腺明顯白色兩個。鼓膜大而明顯,周圍白色。背側褶連續而粗大,位眼后至大腿上方。身體背面為黃褐色、灰褐色或暗褐色,腹面淡褐色,喉胸部密布淡黑色之斑紋。身體側面由眼鼻線沿背側褶至鼠蹊部有一條黑褐色的縱帶。雄蛙具有兩個鳴囊和前肢基部有一大型之腺性瘤狀突起,此可與雌蛙區別。後肢大腿前方和後方皆有黑褐色的大形斑紋,大腿和頸部表面皮膚有圓形或短棒狀突起所連結而成的隆起稜,與縱軸平行。吻尖鈍。外鼻孔較接近吻端。前肢粗短,指端尖,不膨大不具蹼膜。後肢強大趾長,趾端尖,不膨大蹼膜發達。體長70毫米左右;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吻棱明顯;鼻孔近吻端;眼間距與上眼瞼或鼓膜等寬而小於鼻間距;犁骨齒橫置在內鼻孔的內側前緣。指趾端圓鈍不膨大,指端無橫溝;指長順序3、1,4、2;關節下瘤及掌突均發達,且有指基下瘤。後肢長,脛跗關節前達鼻眼之間,左右跟部重疊;趾端有橫溝,除第四趾外為全蹼;第四、五蹠間之蹼達蹠基部;關節下瘤顯著;內蹠突卵圓,外蹠突不顯;有內外二跗褶。皮膚較光滑;背側褶顯著,自眼后直達胯部;無顳褶;背後端微有小顆粒;腿部細粒排列成行;口角後端至肩基部有二顯著之淺色頜腺;雄性在上臂基部前方有腎臟形之大腺體。生活時背部為棕色,沿背側褶有黑縱紋,體側有不規則黑斑;後肢有黑色橫紋,股後方有灰黑色之花斑;腹面白色。液浸標本與生活時同。雄性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上臂基部前方有腎臟形之腺體;鼓膜較大;第一指婚墊不顯。蝌蚪後肢發育良好時全長為53毫米;體略扁,眼在兩側,眼間距寬;尾較細長而弱,尾肌不發達,尾端較尖;蝌蚪為灰綠色有細麻點;唇齒式I:1—1/Ⅲ,下唇乳突兩排,外緣的一排乳突延伸甚長成須狀。

簡介


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分佈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常棲息於靜水池或稻田以及溪流。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452至1200米。

主要價值


醫用價值

【藥材名】沼蛙
【拉丁名】Ranaguentheri Boulenger.
【科目來源】蛙科動物
【藥用部位】沼蛙的全體。
【性味歸經】辛、咸,涼。入肝、腎二經。
【功效主治】活血止痛、續筋接骨、排膿生肌。治跌打損傷、骨折、瘡癰潰后膿多久不封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適量。
【資源分佈】分佈於我國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島、廣西等地。
【古籍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化學成分】肉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如肌動球蛋白(actomyosin)、組織蛋白酶 D(cathepsinD)。
【參考出處】《中國藥用動物志》
【關鍵詞】活血止痛 續筋接骨 排膿生肌 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