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貓效應
人與人之間的泄憤連鎖反應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泄。受到上司或者強者情緒攻擊的人又會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裡來。
現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緊張很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的不穩定,一點不如意就會使自己煩惱、憤怒起來,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種消極因素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別人“踢”和去“踢”別人。
在現實的生活里,我們很容易發現,許多人在受到批評之後,不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會受批評,而是心裡面很不舒服,總想找人發泄心中的怨氣。
其實這是一種沒有接受批評、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的一種表現。受到批評,心情不好這可以理解。但批評之後產生了“踢貓效應”,這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容易激發更大的矛盾。
踢貓效應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服務小姐一邊賠著不是一邊說:“真對不起!我立刻給您換一杯。”
小姐再把這些輕輕放在顧客面前,又輕聲地說:“我能不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
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匆匆喝完茶就走了。
在旁邊的一個顧客看到這一場景,笑問服務小姐:“明明是他的錯,你為什麼不直說呢?”
服務小姐笑著說:“正因為他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法去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著大聲!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壯來壓人。理智的人,卻用和氣來交朋友!”
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踢貓效應”長長鏈條上的一個環節,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將憤怒轉移出去的傾向。當一個人沉溺於負面或不快樂的事情時,就會同時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當他把怒氣轉移給別人時,就是把焦點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好心情也一樣,所以,為什麼不將自己的好心情隨金字塔延續下去呢?
憤怒的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人在憤怒時,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經常發怒的人易患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憤怒還會使人缺乏食慾,消化不良,導致消化系統疾病,而對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憤怒會使疾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這一點古人早有認識,如中醫認為“怒傷肝”“氣大傷神”等。
同樣,憤怒時因為情緒處於激動之中,還可能引發其他不理智的情緒,比如:自以為是、自尊受損、好下結論等,這些都可能使事態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甚至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可見,憤怒於己於人都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少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