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

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

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亦稱南路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廣州灣地區、雷州半島和粵桂邊地區領導創建的一支抗日游擊隊,主要活動地區包括現在廣東的湛江遂溪廉江雷州(舊稱海康)、徐聞、吳川茂名信宜、電白、化州,廣西的欽州、合浦、北海、防城、靈山等地。它的存在使中國共產黨在華南地區又增加了武裝力量。為抗戰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基本介紹


成立時間:1945年1月
成立時主要領導人:
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周楠
參謀長 李筱峰(即何維)
政治部主任 溫焯華
編製:第一團 團長黃景文 政治委員唐才猷
第二團 團長兼政治委員支仁山
第三團 團長莫 懷 政治委員唐多慧
第四團 團長兼政治委員陳醒亞
第五團 團長張怡和 政治委員朱蘭清
鼎盛時期武裝:3000餘人

歷史


廣東南路指徠民國時期的廣東省高州府六屬、雷州府三屬、欽廉四屬和兩陽,即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遂溪、海康(今雷州市舊稱)、徐聞、靈山、合浦、欽縣、防城、陽江、陽春十五個縣和梅錄一個市。
大革命失敗后,南路的黨組織被破壞嚴重。1938年冬中共廣東省東南特委開始重建南路黨組織,1939年3月建立中共高雷工委,1940年2月改為中共南路特委,書記為周楠同志。
1939年11月,日軍在欽州、防城地區登陸,當地中共組織通過統戰工作,在合浦、靈山、防城等地建立了“靈山青年抗日游擊隊”、“靈山人民抗日自衛大隊”等抗日武裝,在南路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1年9月,由於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被迫轉入地下,用分散隱蔽形式堅持鬥爭。
1943年2月,日軍侵佔廣州灣地區(今廣東湛江市)和雷州半島后,中共廣東南路特委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進行游擊戰爭。1944 年3月,中共南路特委書記周楠在重慶接受南方局指示,於8月,在遂溪縣老馬村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武裝,於10月間成立“雷州人民抗日游擊隊”。之後,南路各地普遍舉行了武裝起義,至年底,又組建2個游擊大隊,共400餘人。1945年1月,南路特委發動了高雷地區和欽廉地區四屬的抗日武裝起義,在普遍建立抗日武裝的基礎上,於吳川縣泮北村,擴編成立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亦稱南路縱隊)。周楠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筱峰(即何維)任參謀長,溫焯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第2支隊和第三獨立大隊,共2000餘人。5月,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分別向遂溪縣西部、西北部和廉江縣西南部、東南部挺進,到處打擊敵偽,一舉攻下楊柑據點,建立遂溪、廉江邊區抗日游擊根據地。6月,部隊取消支隊編製,將部隊整編為第1、第2、第3、第4、第5團,共3000餘人。7月又打退了日偽軍對廉(江)西抗日根據地的多次進攻,有力地牽制和抗擊日偽軍,成為廣東南路抗日的重要力量。
此外,根據中共廣東省臨委的指示,1945年初,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開闢了雷州半島西岩至海南島的交通線,打通了與瓊崖獨立縱隊的聯繫,使長期在孤島作戰,與廣東大陸無法聯繫瓊崖獨立縱隊能及時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廣東臨委的指示。
日本投降,抗戰勝利后,國民黨不承認南路有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污衊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為土匪,糾集3000餘人的國民黨軍隊進行圍剿。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損失嚴重,南路特委決定以第1團為主,組成一支主力部隊800餘人,轉移到十萬大山堅持鬥爭。經請示廣東區黨委和黨中央,並同越南胡志明聯繫,同意部隊入越南休整。在越期間,南路部隊參加越南抗法鬥爭,幫助越南打擊法國殖民者,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後來,部隊轉到廣西、雲南、貴州邊區堅持鬥爭,發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等部隊。
遂溪地區的敵後抗日
1943年2月16日,一股日軍約1600多人分別從廣州灣通明港、海康下嵐港一帶登陸,是日佔領海康城。17日至19日,遂溪的城月、遂城、洋青等主要圩鎮相繼被佔領,接著豆坡、北坡、楊柑等圩鎮和烏蛇嶺、馬頭嶺等制高點也相繼被日軍佔領。日軍所到之處,實“三光”政策,瘋狂燒殺,姦淫掠奪,無惡不作。遂溪人民備愛蹂躪,陷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時,遂溪由國民黨的統治區變為日寇的佔領區,由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統治變為日寇殖民主義者統治;國民黨反動勢力的統治,從舊政府的垮台,轉變為新得勢的“鐵膽”(戴朝思)一夥的統治。而以“鐵膽”為首的統治勢力,則以消極抗日轉為積極反共。
在危難之際,遂溪黨組織根據中共南路特委的指示,部署遂溪淪陷后的工作:一、要大力發展黨組織。二、立即著手在農村建立黨領導的武裝隊伍,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其時,遂溪中區的黨組織一馬當先,通過各種關係把國民黨存放在其連山軍火庫的400多箱手榴彈全部"借"走。全縣各地普遍以抗日游擊小組為基礎,通過合法形式,建立民眾抗日自衛隊和形式的抗日武裝。至8月間,李紹香、李鴻基、馬如傑、張鴻謀、陳熙古、何珍、肖光章、梁立、李曉農、陳偉榮、金子英等人相繼分別在遂溪的山家、山內、老馬、金圍、其連山、布政塘、龍灣、百桔仔、深泥塘、泮塘、界炮等村成立了抗日游擊隊或抗日自衛隊,英勇抗擊日軍。1943年5月至9月間,卜巢山中隊先後兩次襲擊調豐日偽維持會,殺掉維持會長程永貞、程墩仁,繳獲步槍10多支;在南區界牆鋪仔附近伏擊日偽保安隊,擊斃臭名昭著的城月維持會長陳文斯;攻打官田日偽維持會據點,殺掉會長周鏡明,繳獲步槍10多支。信和鄉人民實行村村聯防、人人自衛,組織起四五百人的聯防武裝,由卜登勛、梁懷明、李曉農等人率領,以土槍土炮粉碎日偽軍的多次進攻,用鐵的事實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對推動遂溪乃至雷州半島的抗日游擊戰爭起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各地抗日武裝也相繼在黃略、豆坡、赤坎仔、紀家、楊柑、東邊田、白水塘、江洪等地打擊日偽和漢奸,抗日武裝鬥爭遍全縣。
1944年初秋,中共南路特委根據南方局的指示,決定以該縣老馬村為中心舉行武裝起義,建立我黨領導的獨立自主的武裝隊伍。8月9日,界炮、老以、山家、山內、金圍、豆坡、楊柑、深泥塘等地的聯防隊、自衛隊、常備隊彙集老馬村,宣布武裝起義,成立“遂溪人民抗日聯防大隊”和聯防區。至此,遂溪縣及雷州半島的抗日武裝進入高潮。起義武裝大隊在當地鄉村抗日武裝的配合下,在西北區連續三次粉碎國民黨遂溪縣長黃兆昌和梁傳楷、張德安、楊起德等反動武裝的聯合進攻,后揮師南下,於10月間整編為“雷州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一大隊”,隊伍人原來的200多人發展至300多人,繼而兵分兩路,向南北挺進,有力地支援了海康、徐聞、廉江、化州、吳州、合浦等地的抗日武裝鬥爭。於此前後,該縣的抗日武裝力量也迅猛發展,與日偽軍及頑軍多次進行戰鬥,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港門反擊戰、鹽倉遭遇戰和夜襲椹州、奇襲崩家塘、下擔突圍、奇襲新圩、攻克楊柑、保衛山家、金圍反擊戰等重要戰鬥。1945年3月,在西北區建立了雷州半島第一個民主政府;同月,成立了遂溪抗日游擊大隊,4月成立一團,5月成立二團;6月初,遂溪縣抗日主力部隊整編為“南路抗日人民解放軍”第一、二團。這時,遂溪共擁有武裝部隊1300多人,民兵1500多人。
抗日統戰工作
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在高雷地區和粵桂邊積極開展鬥爭,配合省臨委的工作,與國民黨元老李濟深先生建立了抗日統戰關係,從政治上、經濟上支持李濟深先生的抗日工作。另外,根據省臨委的指示,積極推動著名抗日將領張炎將軍(原十九路軍將領)於1945年1月在吳川成立了“高雷人民抗日軍”,宣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雷人民抗日軍”成立后,於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並肩作戰,共同抗日和反對內戰,迅速控制了吳川縣全境。可惜這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仇恨,張炎將軍於1945年3月12日往廣西找李濟深先生途中,被殺害於玉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