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隆慶府的結果 展開

隆慶府

四川北部歷史政區

隆慶府(公元1190年~1283年)是今四川省北部在南宋和元初存在的一個行政區劃和建制。

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升普安軍改置,屬利州東路(利州路),治普安縣(今劍閣縣普安鎮)。寶祐三年(1255年)移治劍門縣苦竹寨(今劍閣縣劍門關鎮朱家寨)。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為劍州

轄境相當於約今四川省劍閣縣、梓潼縣及江油市東北部等地。

建置沿革


南宋

南宋時期隆慶府疆域略圖
南宋時期隆慶府疆域略圖
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因劍州曾是宋孝宗任普安郡王時的“藩邸”,升劍州為普安軍節度,隸屬利州東路。
紹熙元年(1190年),普安軍再升為隆慶府。
紹熙五年(1194年),利州東路、利州西路合併為利州路,隆慶府屬之。
慶元二年(1196),利州路復分置利州東、西二路,隆慶府屬利州東路。
嘉定三年(1210年),利州東、西二路又並為利州路,隆慶府屬之。嘉定十一年(1218年)再分置利州東、西二路,隆慶府屬利州東路。
寶祐三年(1255年),蒙古軍攻蜀,隆慶府治所移至劍門縣苦竹寨(今劍門關鎮小劍山頂朱家寨)。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利州路為廣元路,隆慶府屬之。
至元二十年(1283年),隆慶府降為劍州。后不復置。

地理位置


隆慶府東南至閬州(治今四川閬中)二百二十里,西南至綿州(治今四川綿陽)二百九十里,東北至利州(治今四川廣元)一百九十里,西北至龍州(治今四川平武縣南壩鎮)三百二十里。

行政區域


疆域

隆慶府轄境約相當今四川省劍閣縣、梓潼縣及江油市東北部等地。

行政區劃

隆慶府領6縣:普安縣、劍門縣、陰平縣、武連縣、普成縣、梓潼縣。

治所介紹


隆慶府治普安縣(今劍閣縣普安鎮)。知府費少南於紹熙元年(1190年)大興土木,整修府城。寶祐三年(1255年)移治苦竹寨(今劍閣縣劍門關鎮小劍山頂朱家寨)。元軍佔領后,治所遷回普安縣。府城被元軍毀為廢墟。

著名人物


趙昚:初名趙伯琮,后改名趙昚,南宋第二任皇帝,廟號宋孝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封普安郡王,直至紹興三十年(1160年)進封建王,任普安王19年。劍州先升普安軍,再升隆慶府,兼因趙昚的緣故。
黃裳:字文叔,南宋隆慶府普成縣人。南宋著名製圖學家,致仕最高任禮部尚書。
費少南:隆慶府知府,在任期間於紹熙元年(1190年)上任伊始便整修府城。翌年,與隆慶府通判吳旰重修學宮,並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擴建,繞以垣牆。

後世紀念


南宋詩人郭令孫作有《隆慶府》七言絕句詩一首。2003年9月,劍閣縣政府駐地遷址下寺鎮后,位於新縣城修城壩社區的原橫四路被命名為“隆慶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