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豬婆龍的結果 展開

豬婆龍

《聊齋志異》篇目

《豬婆龍》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徠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豬婆龍:即鼉(tuó駝),亦稱“揚子鱷”。長約兩米余,背有角質鱗,以魚、蛙、小鳥及鼠類為食。生活於長江下游岸邊及太湖流域等沼澤地區。
西江:指長江下游以西地區,即下文“江右”。
友諒徠:即陳友諒(1320~1363),元末沔陽(今屬湖北)人。農民起 義軍領袖之一。原為南系紅中軍徐壽輝部將,后殺徐自立,在江州(今江西 九江市)稱帝,國號漢。至其子陳理,為明太祖朱元璋所滅。
江右:古人 敘地理,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江右,即長江下游以西地區。后以稱江西省。此下至“俄頃”,底本殘缺,據鑄雪齋本補正。
估舟:商船。估,商人,通“賈”。

白話譯文

豬婆龍產於江西,形狀像龍,但比龍身子短,能橫著飛,常飛出水面沿江岸捕捉鵝鴨吃。有時有人捉住一頭,就把它殺掉,把肉賣給陳、柯兩家。這兩姓人家都是陳友諒的後裔,從祖輩傳下來就吃豬婆龍肉,別姓人家不敢吃。
一天,一個客人從江的西邊來,捉到一頭豬婆龍,把它綁在船上。這艘船停在錢塘江邊,因為沒把豬婆龍綁結實,被它跑掉,一頭扎進江里。一轉眼的工夫,江里波浪濤天,船立刻翻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