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匙葉黃楊的結果 展開

匙葉黃楊

植物

匙葉黃楊(學名:Buxus harlandii)為黃楊科黃楊屬的常綠灌木植物,為中國的特有種。分佈於中國大陸的海南、廣東東部沿海以及香港的大潭篤和烏蛟騰。一般生長在溪邊或疏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本種現已用作庭園栽培和盆景。匙葉黃楊於1858年在香港島大潭篤發現。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0.5-1米;枝近圓柱形; 小枝近四棱形,纖細,直徑約1毫米,被輕微的短柔毛,節間長1-2厘米。葉薄革質,匙形、稀狹長圓形,長2-3.5 (-4)厘米,寬5-8 (-9)毫米,先端稍狹,頂圓或鈍,或有淺凹口,基部楔形,葉面光亮,中脈兩面凸出、側脈和細脈在葉面細密、顯著,側脈與中脈約成30-35度角,在葉背不甚分明,葉面中脈下半段常被微細毛;無明顯的葉柄。花序腋生兼頂生,頭狀,花密集,花序軸長3-4毫米;苞片卵形,尖頭;雄花:8-10朵,花梗長1毫米,萼片闊卵形或闊橢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連花藥長4毫米,不育雌蕊具極短柄,末端甚膨大,高約1毫米,為萼片長度的1/2;雌花:萼片闊卵形,長約2毫米,邊緣干膜質,受粉期間花柱長度稍超過子房,子房無毛,花柱直立,下部扁闊,柱頭倒心形,下延達花柱1/4處。蒴果近球形,長7毫米,無光,平滑,宿存花柱長3毫米,末端稍外曲。花期5月,果期10月(在海南島12月仍開花,翌年5月果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

分佈範圍


分佈於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功效】止咳;止血;清熱解毒
【主治】咳嗽;咳血;瘡瘍腫毒
【採收和儲藏】根全年可挖,洗凈,切片,曬乾;葉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花春季採集,曬乾。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本品葉多皺縮,薄革質。完整葉通常匙形,亦有狹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數中部以上最寬,長2-4cm,寬8-18mm,先端圓或鈍,往往有淺凹口或小尖凸頭,基部狹長楔形,有時急尖。葉表面綠色,光亮,葉背蒼灰色,中脈兩面凸出,側脈極多,葉面中脈下半段大多數被微細毛。葉柄長1-2mm。質脆。有的可見腋生頭狀花序,花序軸長約2.5mm。氣微,味苦。
【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雀舌黃楊的根、葉或花。
【性味】苦;甘;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爛敷。
【出處】《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


Buxus harlandii Hance in Journ. Linn. Soc. Bot. 13: 123, 1873, p. p. maj.;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 2: 166. 1914, p. p. excl. pl. ex Hupeh et Fukien; Rehd. Man. Cult. Trees et Shrubs 533. 1927; Merr. et Chun in Sunyats. 5: 103, 1940; Hatusima in Journ. Dept. Agr. Kyusyu. Univ. 6 (6): 314, f. 20. Pl. 20 (5), f. 2. 1942; 海南植物志2: 339. 1965. ——Buxus sempervirens auct. non L.: Benth. Fl. Hongk. 315, 1861;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26: 418, 1894, p. p.; Dunn et Tutcher in Kew Bull. Misc. Inform. add. ser. 10: 233 (Fl. Kwangt. and Hongk.)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