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彈鎮

華彈鎮

華彈鎮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東南部,地處金沙江畔,面積45.27平方千米,人口14837人(2020年)。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涼山州調整西昌市等6縣(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18號):撤銷葫蘆口鎮,將原葫蘆口鎮支魯村、武星村、大興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華彈鎮管轄,華彈鎮人民政府駐窪烏街8號。

地理環境


華彈鎮位於寧南縣東南部,距離寧南縣城35公里,地處金沙江畔,東與雲南省巧家縣隔江相望,南與會東縣大崇鄉接壤,西與西瑤鄉為鄰;北與葫蘆口鎮相連;人民政府駐地為金沙村3組,東經102°50′~102°53′,北緯26°52′~26°55′,海拔680米。全鎮幅員面積45.26平方公里,有耕地16389畝,擁有退耕還林(還草)面積789畝。境內屬山區地帶,地勢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最高點銅廠村2組夏家梁子海拔1861米,最低點金江村5組支魯溝入江口海拔620米。屬典型的乾熱河谷地帶,光熱資源豐富。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夏秋高溫多濕,冬季溫和少雪,無霜期長。

區劃人口


全鎮轄金沙、燈塔、金江、水塘、永樂、先鋒、銅廠7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人口14837人。
2021年6月10日,寧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華彈鎮人口數為14837人。

經濟發展


華彈鎮春繭收購
華彈鎮春繭收購
全鎮7個村均通水泥路,貫穿全鎮的環線公路更是將全鎮主要養蠶區域連接起來,形成了環線內規模壯觀的萬畝桑園地,是寧南縣最大的蠶桑基地。充分發揮亞熱帶的自然資源優勢,在致力於發展蠶桑、烤煙、冬季馬鈴薯三項支柱產業的同時,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培育壯大畜牧、核桃、早市蔬菜特色產業。全鎮已形成了低海拔的永樂村、金沙村、水塘村、先鋒村、燈塔村、金江村以發展蠶桑為主;高海拔的銅廠村以發展烤煙為核心;沿江的村民小組依據特殊的自然優勢,大力種植早市蔬菜的農村經濟發展格局。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以“6215”大行桑套種冬季馬鈴薯和早市蔬菜的綠色生態立體農業,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的土地產值。
2013年,全鎮共養蠶27400張,產繭26200擔,種植烤煙2245畝,產煙27萬公斤,種植冬季馬鈴薯1.5萬畝,預計鮮薯產量3萬噸,平均畝產6800斤以上,商品率達到80%以上,實現農業總產值113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

社會事業


交通通訊

境內有村道公路70公里,七個行政村均通水、通車、通電話,行動電話普及率達95%以上,網際網路已開通至鎮政府。

教育衛生

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華彈中學),中學專任教師69人,在校初中學生1223人;有小學7所(華彈鎮中心校、金江小學、水塘小學、燈塔小學、銅廠小學、先鋒小學、永樂小學),小學專任教師64人,小學在校學生902人。有中心醫院1所,醫生33名。
華彈鎮
華彈鎮

沿革


舊名窪烏場。清末為會理州窪烏分州轄區,1932年劃歸?寧南縣,1935年建華福鎮,1952年更名華彈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建鎮。

旅遊景點


華彈渡口

華彈鎮為歷史上一古老集鎮。華彈渡口為一古渡口,扼川、滇之要塞。1863年4月,翼王石達開率太平軍主力經米糧壩(今巧家縣)由此渡口過金沙江再度入川北上。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在軍團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的率領下由會東經華彈北上。

華彈集鎮

華彈鎮廟院和古榕樹
華彈鎮廟院和古榕樹
華彈集鎮舊名窪烏街(窪烏系少數民族語譯音,意為繁榮、熱鬧之地)。1914年名華福場,1945年又改名華彈。昔日古鎮,街長不足一華里,竟有“六宮四廟”人稱十大廟,即文廟、武廟、川主廟、張飛廟、雲貴宮、南嶽宮、天后宮、禹王宮、萬壽宮、南華宮,此外還有六省廟、攻文廟等一些小廟。有著“佛教聖地”之美稱。每座廟宇氣勢恢宏,建築藝術精湛,大概是出於名工巧匠之手,且各廟兩邊或前面都種有黃桷樹(榕樹),在氣候炎熱乾燥的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帶出現這種廟廟相望,樹樹相連的建築群,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觀。從各大廟院古榕樹樹齡推斷和南華宮的現存碑文記載,這些廟宇大概建於清朝乾隆至嘉慶年間,而首建者為禹王宮。但不幸的是,六十年代泥塑、木雕蕩然無存,八十年代廟宇基本拆光,而今是六宮余南華,四廟盡無蹤,唯有一株株五六人才能圍抱的其形如巨傘的黃桷樹作為歷史的見證。

華彈防風林

華彈防風林為帶狀木麻黃純林,長10公里,寬10至20行,與滔滔的金沙江形成銀色與碧綠的雙色帶,好似一條漂亮的裙邊。當人一進入防風林,雙腳即被乾淨鬆軟的河沙淹沒,使人有一種想就地而坐或卧,盡情享受江邊獨特風景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