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駕庄
藏駕庄
藏駕庄,與藏駕庄隔溝相望,這段溝當地人習慣叫江兆溝,西北流經北堡寨到王曲鎮的南頭竹園坊村,分兩股流入滈河。
藏家莊村歷史悠久,藏駕庄人勤勞樸實,處於當代的藏駕庄人,正在努力的依靠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家園,構架和諧社會。
目錄
藏駕庄,又名姜庄,位於陝西省長安區段的秦嶺北坡的神禾塬上濛溪水和柳溝水之間的絕龍嶺;南望秦嶺,庄北是著名的聞仲廟與北堡寨相接。濛溪水發源秦嶺北坡的康峪溝,沿神禾塬北流在姜庄與南堡寨之間的安溝流入滈河;柳溝水發源於秦嶺北坡的小庫峪亦沿神禾塬北流約二公里至南北江兆焦家砭,與姜庄隔溝相望,這段溝當地人習慣叫江兆溝,西北流經北堡寨到王曲鎮的南頭竹園坊村,分兩股流入滈河。
本村的命名可源於西漢末年,東漢初年時期。相傳當年王莽追擊劉秀,劉秀逃難時曾在終南山下的躲避王莽的追擊,進而中興了漢室江山。據此,人們稱此地為藏駕庄,“藏”指皇帝劉秀曾經在此避難,“駕”取皇帝駕到之意,“庄”指村莊,由此稱此地為藏駕庄。
據宋代的張禮在其《游城南記》中,還未提及聞太師洞。現摘錄《游城南記》一段:“渡潏水而南上塬觀亁湫(現在叫龍尾溝)憩塗山寺(現常寧宮)望翠微百塔子虛約游五台,·······遂飲於御宿川之王渠(今王曲)醉還申店幾半夜矣····”由此段錄文可見,張禮在王曲上塬看過“亁湫”(龍尾溝),去過凃山寺,還在王曲喝酒至醉,如果當時有"聞太師"的廟,豈能不去“一游”嗎?絕龍嶺的聞太師洞(廟),大致建於我國明代《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的盛行期,傳說商朝末年,周商之戰時,商太師聞仲戰敗,自刎而死於此處。後人哀其忠烈,在此修太師洞,四時祭祀(其故址故址今神禾原南坡,今西安市長安區王曲鎮北堡寨,南堡寨之間)。民間盛行的對於忠臣良將的敬慕,聞仲的忠勇、博得同情並為其建廟是在情理之中。
但把聞仲的廟建築在咸寧縣境內,又有什麼緣由呢?據《史記》《六國表》:“湯起於亳”。“說文:亳,京兆杜陵亭也。”而周代疆域中,杜國就在咸寧縣域的南。為聞仲造廟者,可能就是湯的後人,在小說的聞仲犧牲地“絕龍嶺”,也是“湯人”發祥之地為他們的英雄建廟紀念!
聞仲的勇武,勢太強,而《封神演義》《姜子牙歸國封神》中,又把聞仲“特敕封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率領雷部二十四員催雨助雨護法天尊”,況且,聞仲在受封時,並非完全自願,這樣強勢的神,只有“姜太公在此”方能鎮他得住!這就是《姜庄》來源的佐證;又如建在姜庄村北邊高台上的《武道廟》,可能就有此寓意。而太師洞對面的南堡寨村北的《二郎廟》可能也有此“遏制”聞太師的寓意!再如北堡寨村,這個村沒有東門,北門和西門是正北和正西,其村的南門避開了聞太師廟的方向朝向東南,也可能是避其鋒芒。在《封神演義》中可以看出聞仲的勢。
時光流逝,二十世紀之初,倭寇造禍於東北,“九/一八”事變后,一九三五年,張學良將軍帥東北軍駐西安,後來移駐神禾原畔王曲鎮古絕龍嶺太師洞周圍,並在絕龍嶺上修建公館,改絕龍嶺為青龍嶺。一九三六年六月,創辦王曲軍官訓練團。張學良、楊虎城二人分別任正副團長。當時各黨各界知名人士,蔣介石,周恩來等先後到王曲軍官訓練團視查,並一起探討民族興亡大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使得王曲更成了話題之中心,張學良將軍隨即立開王曲。村北的青龍嶺在民國時候,曾是各位要員商量各種事情的重要的事情。
一九三七年,胡宗南移駐西安,后又移居古絕龍嶺張公館。在王曲鎮城隍廟故址上建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人們又稱黃輔軍校第七分校,人稱王曲分校。當時為了解決用料,以拆毀許多古寺廟和砍伐古樹木解決,神禾原兩側許多古寺廟均被損壞,當時當地有民諺曰;“黃輔軍校,儘是胡鬧。白天睡覺,黑夜拆廟。不要磚瓦,光要木料。生火做飯,打牌睡覺”。原址今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通訊學院。
截止目前,藏家莊村已有人口1300多人,有諸如孫、杜、李、王、劉、姚、鄭等各個姓氏,如今在社會主義陽光的沐浴下,藏駕庄人憑藉著自己的勤勞質樸,向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奮鬥,努力實現自己的中國夢,建設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