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沛縣中學

江蘇沛縣中學

江蘇沛縣中學,江蘇省四星級高中,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中國礦業大學等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創辦於1923年,位於素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之稱的漢劉邦故鄉——沛縣。創始人是留日愛國民主人士李昭軒先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韋國清曾在沛中揮鞭執教;革命家、教育家、建國後任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長郭影秋曾任沛中教務主任

辦學規模


學校初建征地57畝,1997年購買職中,增加土地16畝,1996年徵購學校東南角農田18畝,加上家屬院土地,(校本部)共佔地95.1畝。
沛縣中學
沛縣中學
學校一期工程建設教學樓三幢:自東向西“一”字排開,分別為攬月樓折桂樓、擷秀樓;科學樓、宿舍樓、飯堂各一幢;平房12間。二期工程建設學生餐廳、女生宿舍樓各一幢。沛縣職業中學后,又增辦公樓、宿舍樓各一幢,平房15間。(校本部)建築面積共約18000平米。
學校建設伊始,在環境布局上,注重了園林化、花園式。在景點布局皮主體雕塑為中心,呈放射狀,建有人工湖、池沼、藤架畫廊、花園、雕塑,各種景點遙相呼應,相映成趣。各種栽種體現青、綠、美、香的風格,注重了灌朩與喬木的搭配,常綠樹與四季樹的配合,保持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優美的環境,使任何一個季節任何一個進入校園的人都有一種“如在畫中行,滿眼盡生機”的感覺。
另外,在校建過程中,還建設了一些生活、娛樂設施,分別有家宿樓二幢;體育用房和職工俱樂部平房540平米,校辦工廠60平米,沿街門面房240平米,改建水沖廁所300平米。1996年學校出資20萬元為在鼓樓小區購房的40戶教職工進行補貼。

教育成績


沛縣民風純厚,人傑地靈。學校多年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為辦學宗旨。形成了“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辦學條件不斷提高。連續八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為居徐州市第一。2002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突破千人大關,本科上線1003人。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德育先進學校”、“全 國 百 佳 校園”、“省雙文明單位”和“省十佳重點中學”等稱號。沛縣第一中學素以“校風良好,學風正,校園環境優美”享譽華夏大地。被譽為“全國教育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連年大幅度上升,取得了連續7年居徐州市26所省重點中學第一名的輝煌成績。1999年本科上線436人,2000年達702人,2001年高達873人。其中2001年有465人進入全國重點大學分數線,當年考取北大、清華、浙大、南大等名牌大學的人數創歷史記錄,其中北大2人,清華1人,人大2人,科技大2人,南大13人,浙大2人,南開7人,哈工大5人。據市招辦統計,2001年高考,在全市理科前100名中有沛中學生16人(2000年全市理科前100名中沛中為10人),全市文科前100名中,沛中學生9人,外語類前100名中,沛中13人。600分以上的高分學生沛中達81人,佔全市600分以上總人數的13.08%(全市重點中學達26所)。同時,2001年招飛又取得新成績,考取長春空軍飛行學院的人數達10人,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位。另外,2000年以來,學校學生參加全國各類學科競賽,獲全國一、二、三等獎達89人。
一流的學校離不開一流的教師,沛中198名專任教師,高、中級職稱教師佔70%以上,98%以上的教師達到本科學歷。教師中人才濟濟,其中有特級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市縣級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優秀教師和青年教學能手46人。在省市縣各級評優課中獲獎的教師達142人次。近年在全國各級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400餘篇。自1995年起,學校承擔的省級教科研課題“關於教學過程管理研究”已於2001年4月勝利結題,現學校正在進行兩項國家級課題、兩項省級課題、多項市級課題的研究。
近年來,學校搶抓機遇,深化改革,注入了嶄新的辦學理念,啟動了學校創名校、教師做名師、學生考名牌的“三名工程”,在全市率先推行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競爭上崗聘任制,學生幹部競爭輪崗制,教學“3·5·2”評估制,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廣泛開展社會“一幫一”結對子特別助學金制等,激活了學校一池春水。
立足於長遠發展的規劃,擴大辦學規模,沛縣中學現正抓緊建設新校。“現代化、高質量、示範性、有特色”的辦學目標正激勵著沛縣中學昂首走進新世紀
蘇北沛縣,自古以來就是人傑地靈、英才輩出之地,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美譽。在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如今有一枝歷經百年滄桑的杏壇奇葩,卓然超群,盡得風流。她就是1923年創建於新文化運動後期的江蘇省沛縣中學

學校發展


輝煌里程 堅實基礎
20世紀初,愛國人士李昭軒先生畢業於日本政法大學,他高舉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於1923年發起創立了沛縣初級中學,並出任第一任校長。校址在沛縣老城原歌風書院。1956年,學校增設高中部,1991年,沛縣中學實現初中部和高中部分離,分別為沛縣初級中學和江蘇省沛縣中學。在風雨如晦的年代,這枝杏壇奇葩綻放的不僅有知識文明的光芒,更有革命的光輝。沛縣中學的師生憂國憂民,他們一面研究科學文化知識,一面心繫國家的前途命運。這裡成了中共沛縣地下縣委的誕生地,成了沛縣革命活動的中心,著名革命活動家孟昭佩、郭影秋先後以校長、教務主任的身份掩護和領導了革命鬥爭,造就了一批批革命與建設人才。原外交部駐外大使葛步海、原遼寧省副省長王光中、原河南省副省長張洪華、原上海市委秘書長張世珠等都在沛縣中學的辦學史上譜寫了燦爛的一頁。
悠悠八十載歲月,戰爭年代的火焰淬礪了她,改革歲月的春雨洗禮了她。漫步校園,你不僅能領略到古樸典雅的建築、玲瓏別緻的長廊亭榭、鬱鬱蔥蔥的綠樹繁花、碧波粼粼的人工湖,更能切身體驗到她端莊儒雅的氣質和博大精深的底蘊。近年來,沛縣中學立足於“高標準、高質量、示範性、有特色”的辦學總目標,實施“學校創名校、教師做名師、學生考名牌”的“三名”工程和“五自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已連續八年在徐州市26所重點中學中名列第一。2000年高考本科上線702人,2001年高考本科上線873人,2002年高考本科上線1003人,三年中達到北大、清華、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名牌大學錄取線的就有1393人。新雛幾載思高遠,龍鳳滿園振翮飛。這裡,走出了為衛星上天作出貢獻的科學院院士張涵信,走出了北師大副校長郝允祥,走出了遼寧省政協副主席張成倫……名聞遐邇的辦學業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讚譽,1980年沛縣中學被江蘇省確定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6年被確定為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2000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確定為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成為全國僅有的20個基地之一,2001年——2003年被中國礦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確定為生源基地。沛縣中學還多次受到江蘇省和徐州市的嘉獎,1993年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1994年被評為“江蘇省衛生先進單位”、“徐州市文明單位”,1995年至2001年連續三次獲“江蘇省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2002年又被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先進單位”。沛中師生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出的“沛中”品牌,閃耀出奪目的光彩。
面對全國教育高速發展的新形勢,沛縣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又作出新建沛中二部,把沛中做大做強的英明決策。沛中二部按照國家級示範高中評估驗收的標準建造,由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規模為30軌制90個高中教學班,需建設資金上億元!沛中人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是理智和堅強。教育事業是未來的事業,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沛中必須切實加快改革與發展,擴大辦學規模,使更多的人在沛中接受更好的教育。擴建新校,是歷史和時代的選擇,刻不容緩!“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2002年8月,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建築面積32000平方米,包括教學樓一棟,可容納32個高中教學班,學生公寓4棟,可容納2300多名學生住宿,學生食堂一棟,可容納5000多名學生同時就餐,同時還配套設有教工浴室、學生浴室、開水房、教工之家等。2002年11月18日,沛縣中學二部二期工程在沛縣父老的殷切期盼中奠基興建,如今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一座氣勢恢宏的現代化示範高中雛型已初現。沛中的校園建設,始終體現著沛中人的辦學理念:以優美的物態空間營造育人氛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卉,無不涵蓋著積極向上的精神品格和治校品位,這裡的一牆一壁、一字一畫,無不從時間和空間上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學生置身其間,時刻會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啟迪、美的激勵。這對學生的優良品質以及廣泛興趣的培養,起著積極的潤化作用。不斷向高層次、高標準邁進的校園建設,為沛中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教學相長 人才輩出
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和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沛縣中學以“人本主義”為核心,以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為宗旨,以情感原則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把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放在管理的首位,改善激勵機制和領導方式,提高管理效益,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尊重人、發展人,塑造人,進而確立了學校的管理理念、價值取向及科學的評價機制。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以師德建設為根本,以推進學校發展為主線,樹立正氣,凝聚人心,開創學校團結、穩定、發展的新局面。以錘練教師業務能力為重點,以加強培訓為依託,實施“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嚴格要求教師大練基本功,參加多渠道培訓,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堅持名教師、學科優秀教師帶頭上好示範課,提倡優秀骨幹教師上研討課,要求青年教師上彙報課,通過觀摩教學提高執教水平。一批批青年教師在市、縣評優課中脫穎而出,全校專任教師中,高中級職稱教師佔60%以上,98%以上的教師學歷達標,教師中人才濟濟,其中有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學能手125人。在省市縣各級評優課中,獲獎的教師達210人次。在此基礎上,學校又提出“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工作思路,積極倡導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學校成立以校長和教研室主任、教研組長為主體的教學研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整體規劃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根據不同學科分別負責相關方面的研究。為了調動廣大教師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保證教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出台了一系列的獎勵制度,在平時工作中做到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效果明顯,每項工作的開展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評比、有總結,促使任課教師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近年來,學校在科研意識、課題立項以及付諸實施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學校現有國家級研究課題兩項,省級十五規劃教科研課題兩項,市級課題多項。為真正把教科研落到實處,學校加強教學研究活動,堅持集體備課“三定製”和每周開課公示制,對教師切磋教學技藝、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不少教師以高超的教學藝術、獨特的教學方法及突出的教科研成果成為“專家型”、“科研型”名師,享譽蘇北大地。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高素質、創新型的優秀人才”,這是沛中鮮明的辦學方向和育人目標。長期的辦學實踐,八十年的優良傳統和文化積澱,沛中形成了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校風,崇德精業、嚴教善導的教風,多思好問、勤學明理的學風和務實求真的校訓。優良的辦學傳統加上完整、規範、科學、嚴明的校規校紀,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秩序,保證了學生素質全面充分的發展。沛中不僅是莘莘學子求知學習的場所,更是創新實踐的課堂、自主發展的樂園。
教育底蘊、教學品位是教學的第一要素。為使學生的智慧得以彰顯,主體性得以張揚,學校在教學中堅持了“兩個結合”:傳播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樹立現代教學理念,把過去的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把過去的重知識傳授,變為重能力培養;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提倡教師們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採用“愉快教學法”、“單元整體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強化思維推斷能力,增強創新與實踐能力,在課堂上努力達到“和諧、互動、高效、創新”的目標,師生間實現認知的互承、情感的互融、意志的互助、行為的互促。另外,學校廣泛開闢第二課堂,組成各種興趣小組,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實踐勞動,既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情趣,又開發了他們的智力,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勞動習慣。為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廣泛開拓德育渠道,豐富德育活動載體,努力培養會做人、會合作、會發展、會生存的高素質人才。立足“三個面向”制訂“德育為首、智育為主、五育並舉、統籌兼顧”的十六字工作方針和“三個八工程”德育教育方案,建立了校內外兩支德育隊伍,形成學校、社會、家庭齊頭並進、齊抓共管的態勢。同時開展社會調查、聯歡周、藝術節、學術講座、專家報告會、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寓教於樂,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文明素質教育。為使學生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學校在抓好“兩課三操”、專項訓練的同時,還高度重視群體活動,每年召開校運動會,定期搞多層次橫向體育交流。學校關注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開發了活動課程、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課程,給學生以實踐的機會,為學生各種能力和才幹的發揮提供了舞台,促進了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近兩年來學校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競賽中獲全國、省、市一、二等獎200餘人次;學校文學社員有100餘篇作品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學生的書法、繪畫作品曾多次在全國、省級大賽中獲獎;校運動隊在各級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市、縣團體總分第一名達數十次,並為省隊、國家隊輸送了多名優秀運動員。
2002年8月,長春,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務部首長將全國“空軍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先進單位”的獎牌授予江蘇省沛縣中學時,會場掌聲如潮,人們連連讚許學校在飛行學員早期培訓中所做的特殊貢獻,可誰曾想過這塊獎牌的背後,沛中人付出了多少艱苦的努力!原空軍軍務部副部長白力牛大校,曾對“沛中現象”作過精當的解讀,他說:中國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有一片十分奇特的地域,是出飛行員的地方,這裡的人們,既有北方人的雄壯厚重,又具南方人的聰穎機智。只有這兩者有機結合,才會造就優秀的飛行員。而另一位空軍首長則說得更為明確:“特殊的土地孕育了特殊的人才,蘇北匯中國南北之精華,若干年後,中國飛行員中將有一大批沛縣人。”沛縣中學正是發揮“武術之鄉”的地區優勢,開展特色教育,發展學生特長,大力開展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工作,才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創造了招飛人數連續三年居全省首位的輝煌。
革故鼎新 繼往開來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激流勇進,革故鼎新,也是沛縣中學在競爭激烈的教育界始終行進在潮頭浪尖的唯一秘訣。學校地處經濟欠發達的蘇北,辦學受到種種條件制約,雖然政府全力支持,擴大規模所需資金仍缺口很大;高水平師資本來就緊缺,少數教師“孔雀東南飛”更引起負面影響;生源大戰愈演愈烈,僅初中畢業生中的優秀生源流失這一點,就令人心痛不已。面對愈來愈嚴峻的挑戰,沛中人牢固確立“創新是生存之本”的意識,在不斷加大硬體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從嚴治教,強化管理,注入改革意識,引進競爭和激勵機制,深入挖潛,生髮活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著眼於加強內部管理,不斷創新,科學治校管理體制。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教師考評制、獎懲制,增強內部活力,強化工作責任心。著眼於打造敢為人先、堪為師生表率的領導幹部隊伍,實施副科級領導幹部公開選拔,為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提供了機遇、創造了條件。一批靠得住、有本事、想幹事、會幹事、能幹成事,教學成績突出、群眾認可的一線骨幹教師被選拔到領導崗位上,形成了正確的用人導向,使想幹事的有了機會,能幹事的有了舞台,干成事的有了地位,在全校營造了大幹快上的強烈氛圍,激發了全校教職員工與時俱進的思想活力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無情的改革需要有情的操作。學校在加強管理、從嚴治校的同時,關心、體貼、理解、支持、信任教職工,實行以“事業留人”、“榮譽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為核心的“暖人心工程”,努力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使許多優秀教師面對南方一些發達地區學校許諾的高薪等優厚待遇,毫不動心,而心甘情願留在沛中,為沛中奉獻自己一生的赤誠。學校的生源來自蘇、魯、豫、皖四省交匯處,學生的經濟水平、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各不相同,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來應對緊張的學習與激烈的競爭,學校多年來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以確保每一個同學都能在學校愉快地學習與生活。對部分經濟困難的學生,學校更是敞開博大溫暖的懷抱,響亮地喊出“決不讓一個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口號,分別以發放獎學金、助學金,以及發動社會力量以“獻愛心”的形式與貧困生結成“一幫一”助學對子,或免收特困生的學費等形式幫助很多同學度過經濟難關,順利完成學業。2001屆學生燕林晶,母親去世較早,父親又是癌症,家中極其困難,為幫助燕林晶同學完成學業,沛中師生為其捐款32526元。現高二(12)班學生饒永華,身患腎病,全校師生為其捐款26961元。這說明沛中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沛中,永遠是莘莘學子溫暖的家園。
革故鼎新譜華章,老樹新枝競芬芳。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乘著十六大的東風,沛縣中學積極響應中共中央關於科教興國的偉大號召,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了“兩三年內把沛縣中學建成國家級示範高中”,近年內通過三星級高中驗收並向四星級高中邁進的奮鬥目標。八十年風雨滌盪,根深葉茂的杏壇奇葩,必將綻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
近年發展
2001年啟動新校建設工程。縣委、縣政府決策並成立了“沛縣第一中學新校建設領導小組”。新校按照國家級示範高中評估驗收的標準,由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規模為30軌90個高中教學班,設計總建築面積近80000平米,總投資約一億元。已竣工並交付使用的一期和二期工程,包括教學樓三棟,可容納90個教學班;學生公寓樓8棟,可容納5000多名學生住宿;學生食堂一棟,可滿足全校90多個班級5000多名學生同時就餐。同時還配套高有教工浴室、學生浴室、開水房、教工之家等。
圖書室100平米,閱覽室150平米。圖書架櫥38個,各類圖書16286冊,各類報刊雜誌258種。電腦教室180平米,電腦138台。每台電腦配有相應的桌椅,每口電腦室均配有空調設備。電腦列印室60平米,電腦2台,印刷機2台,複印機2台。全校每個辦公室均配有電腦。全校共有電腦198台。每個教室統一配備設施,各有29寸彩電一台,室內音響一套,計有40如(套)。體育場地約18000平米,其中400平米環形標準跑道田徑場一個,籃球場6個,排球場8個,羽毛球場4個,乒乓球台12個,其中籃球架6付,空軍訓練綜合器械3付,綜合健力徠器材1付,各種球類、棋類、啞鈴、跳箱、跑表等1500個(付)。
2010年沛中經過內部整改,由陳榮海任校長。2011年以來,沛縣中學讓教育“試金石”更閃亮
籌資4500多萬元兌現結構工資、高考獎金等,解除教職工後顧之憂;食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師生飲食質量明顯提高;500多條來自一線師生的建議和意見,民主辦學邁出新步伐;破除論資排輩,一批年輕教師脫穎而出;奧賽捷報頻傳,一等獎獲獎人數遙居徐州地區之首……
今年以來,“三創三先”的新時期江蘇精神,正在沛縣中學這座四星級高中校園裡進行著生動而具體的實踐。
“幸福沛中”的實踐 與學校內涵的發展相得益彰
2011年,“溫暖工程”成為沛縣中學逢會必提的熱詞。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沛中多方籌措資金120餘萬元,為教師辦公室全部安裝了空調;引進兩家飲食公司,實行價格、質量監管,讓師生吃飽吃好;投入10萬餘元,成立教職工健身俱樂部,購置一批健身器材,讓教職工可以適時鍛煉;籌資4500多萬元,兌現結構工資、高考獎金等,解除了教職工的後顧之憂……
今天,“幸福沛中”的實踐和學校內涵的發展相得益彰。教師的精氣神和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在學科競賽中,陳賽同學獲第2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江蘇賽區一等獎。4名同學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江蘇賽區一等獎;高中數學聯賽獲一等獎學生人數占徐州地區獲一等獎學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三年攀登,五年振興 工作重心實現兩個轉變
2012年是沛中實施“三年攀登,五年振興”的關鍵一年,學校工作重心是實現“兩個轉變”,即從主要靠外延式規模發展向主要靠內涵式質量提升轉變,從管理粗放式發展向管理精細化發展轉變。
近年來,沛縣中學狠抓學風、考風建設,嚴明紀律,加大對違紀生處理力度;抓好尖子生培育和中等生轉化,以及對學困生的跟蹤管理和提高;早輔導到晚自修的全程管理、每天的靜校管理,學生在校時間得到有效的保證和利用。這些措施讓校內學風更濃、校風更正。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試金石”。為了讓這塊“試金石”更閃亮耀眼,沛縣中學堅持校領導年級辦公制、領導幹部包掛教研組和班級制,幫助三個年級解決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全校師生解決學習及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去年底舉行的蘇北四市2012年高考摸底測試中,沛中本科上線人數比去年增加近200人。
“一所學校應該有高度,那就是發展和貢獻;應該有力度,那就是勤奮和踏實;更應該有溫度,那就是價值和境界。學校計劃用5年時間,通過創新式改革、精細式管理、內涵式提升,達到這種氣度,實現‘幸福沛中’的壯美圖景……”沛縣中學校長陳榮海說。

辦學理念


十幾年來,沛縣第一中學全體師生秉承本校幾十年來所形成的艱苦奮鬥、勇於拼搏,樂於奉獻的優良傳統,圍繞“務實求真”的校訓,與時俱進,開拓發展,遂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崇德、嚴教、精業、善導”的教風和“勤學、好問、多思、明理”的學風。“三風”的成功建設,為學校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