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立先

叢立先

"author

人物經歷


(一)教育經歷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學士
1998年8月至2001年6月,瀋陽師範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
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二)工作經歷
1997年7月至2007年12月:遼寧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遼寧出版集團,歷任編輯(中級)、副編審(副高級)、編審(正高級)。
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評為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0年1月至今: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北京外國語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學科帶頭人;2011年4月起,受聘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專業博士生合作導師。
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美國華盛頓大學(UW)法學院訪問學者。

發表成果


(一)著作
1.《網路版權問題研究》,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國際著作權制度發展趨向與我國著作權法的修改》,獨著,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年版;
3. 《國際和諧社會與國際法的發展》,撰稿人,遼寧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網路社會的國際法律問題研究》,撰稿人,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5.《知識產權制度現代化問題研究》,撰稿人,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6.《知識產權制度戰略化問題研究》,撰稿人,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ology Law,chapter author, Edward Elgar Publisher, 2011.
8.《科學發展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撰稿人,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9.《知識產權制度變革與發展研究》,撰稿人,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二)論文
1.《違禁作品著作權問題辨析》,獨撰,《法學》2011年第2期(CSSCI);
2. 《轉載摘編法定許可制度的困境與出路》,獨撰,《法學》2010年第1期(CSSCI);
3.《網路版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探論》,獨撰,《法學評論》2007年第5期(CSSCI);
4. 《國際版權制度發展趨向探論》,獨撰,《國外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CSSCI);
5.《我國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第一作者,《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1期(CSSCI);
6.《網路版權侵權的法律救濟》,第二作者,《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CSSCI);
7.《論網路版權的獲得與歸屬》,獨撰,《知識產權》2008年第4期(CSSCI);
8.《論網路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第一作者,《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CSSCI);
9. 《論涉外網路版權侵權案件的法律適用》,獨撰,《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CSSCI);
10.《論網路版權之精神權利及其表現》,獨撰,《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CSSCI);
11.《我國網路版權保護制度的構建與完善》,獨撰,《中國出版》2006年第1期(CSSCI);
12.《我國網路出版法制化管理相關問題初探》,獨撰,《中國出版》2001年第2期(CSSCI);
13.《我國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戰略選擇》,獨撰,《政法論叢》2011年第3期(CSSCI);
14.《著作權制度中的利益博弈與利益平衡》,獨撰,《政法論叢》2013年第3期(CSSCI);
15.《職務作品與法人作品辨析》,獨撰,《中國版權》2009年第1期(CSSCI);
16.《網路虛假新聞的表現、動因及治理》,獨撰,《人民日報》(理論版),2010年3月19日;
17.《論網路版權中的法定許可》,獨撰,《遼寧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18.《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版權侵權責任》,獨撰,《時代法學》2008年第1期;
19.《網路版權的國際統一實體法保護》,獨撰,《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20.《論網路版權侵權行為之表現》,獨撰,《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21.《作品的數字化與網路作品》,獨撰,《理論界》2006年第11期;
22.《論涉外版權的法律適用》,獨撰,《理論界》2008年第10期;
23.《我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法制體系的構成與完善》,獨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年第5期;
(以下為學術論文集刊)
24.《我國著作權法再次修改的經濟、技術和制度背景》,《中國知識產權年刊2011》,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25.《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報告2007—2008》,第二作者,《中國知識產權藍皮書2007—2008》,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6.《美術作品的版權法律問題研究》,第二作者,《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16輯,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7.《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侵權法律責任》,第二作者,《著作權侵權專題判解與學理研究》,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8.《網路版權保護與我國著作權立法的完善》,第一作者,《出版科學研究文集》,遼寧美術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9.《網路出版相關問題透析》,獨撰,《出版科學研究文集》,瀋陽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以下為報刊學術文章或評論文章)
30.《災后重建須以法治為保障》,獨撰,《人民日報內部參閱》2008年7月4日;
31.《知識產權保護應有“中國特色”》,獨撰,《光明日報》2008年7月7日;
32.《國際著作權制度對著作權法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7月30日;
33.《文化產業發展需知識產權戰略支撐》,獨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2月23日65期。
34.《法學者之於社會公共事件的責任和態度》,獨撰,《法學家茶座》2010年7月(第32輯);
35.《當菜刀成了被查禁物品》,《法學家茶座》2012年1月第34輯;
36.《身份證查驗不是小問題》,《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7月19日;
37.《不應強調城管武裝部的“特種兵”形象》,《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8月9日;
38.《誠信的政府是消除刑訊逼供的關鍵》,《法治周末》社論(特約評論員文章)2012年8月16日;
39.《法官和律師應是平等博弈關係》,《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8月30日;
40.《把糯康案辦成經典案例》,《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9月27日;
41.《“蘋果”在中國人面前真的很牛》,《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10月18日;
42.《以司法權威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10月25日;
43.《別誤讀父母接送孩子》,《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11月8日;
44.《銀行不應拒絕客戶查看監控錄像》,《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11月15日;
45.《以司法機關聯動消除刑訊逼供》,《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11月29日;
46.《公共安全問題的核心在社會治理》,《法治周末》評論版2012年12月20日;
47.《如果避免官官相護》,《法治周末》評論版2013年1月3日;
48.《如何不讓法規實施遭遇“黃燈”尷尬》,《法治周末》社論(特約評論員文章)2013年1月10日;
49.《審判獨立需要改革勇氣和決心》,《法治周末》社論(特約評論員文章)2013年3月14日;
50. 《農田裡的碾軋悲劇,期待法律亮劍》,《法治周末》社論(特約評論員文章)2013年4月4日;
51.《全方位築牢食品安全的堤防》,《法治周末》評論版2013年5月9日;
52. 《司法巡查要避免司法行政化和形式主義》,《法治周末》評論版2013年5月30日;
(報刊評論文章被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光明網、法制網、和訊網、北青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經濟網、中國律師網、文摘報等數十家知名網站、報刊轉載)
(三)翻譯作品
1.《歐盟及其主要成員國化學物環境管理立法彙編》,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2.《新俄羅斯室內設計》,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6月版;
3.《建築模型》,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3月版;

主持科研項目


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我國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主持人,2013.1—2015.12,資助編號:NCET-12-0788,在研);
2.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首屆)——中國傳統優勢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主持人,2008.12—2009.12,資助編號:200801332,完成);
3.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課題一般項目——網路管轄權問題研究(主持人,2008.12—2010.6,項目編號:08SFB2050,完成);
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青年項目)——中國傳統優勢知識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主持人,2009.11—2012.12,項目編號:09YJC820121,完成);
5. 遼寧省社科基金資助課題一般項目——文化產業與知識產權問題研究(主持人,2006.12—2008.12,項目編號:L06BZW010,完成);
6. 商務部條法司委託課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知識產權內容談判:跟蹤和應對分析(主持人,2012.9—2013.2,完成);
7. 北京外國語大學規劃項目——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政策與策略研究(主持人,2013.3—2015.12,項目編號:2013XG006,在研);
8.北京外國語大學重點培育項目——國際版權保護趨勢下的中國版權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主持人,2010.12—2011.12,項目編號:2010XJ023,完成);
9.北京外國語大學課程建設項目——國際私法教學改革(主持人,2011.12—2013.3,完成);
10.騰訊科技公司委託科研項目——軟體即服務法律問題研究(主持人,2011.12——2012.12,在研)。

獲獎情況


1.專著《網路版權問題研究》,入選武漢大學國際法博士文庫,被評為“湖北省100種好書”(2007年8月),第十一屆(2007—2008)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省政府獎)三等獎(2010年7月);
2.論文《網路出版相關問題透析》獲得遼寧省出版系統徵文一等獎(2001年6月);
3.論文《網路版權保護與我國著作權立法的完善》獲得遼寧省出版系統徵文一等獎(2007年7月);
4.論文《網路版權侵權的法律救濟》獲得湖北省社科期刊專題優秀文章三等獎(2007年8月);
5.論文《我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法制體系的構成與完善》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屆博士后論壇特別獎(2008年10月);
6.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后研究人員考核優秀(2008年12月);
7.《網路環境下的版權保護》,優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8.《網路版權法律問題研究》,優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9.《國際著作權制度發展趨向與我國著作權法的修改》,優秀博士后出站報告(2009年12月);
10.責任編輯圖書《全唐詩人名匯考》分別獲得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2006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2005—2006年度遼寧省優秀圖書獎特等獎;
11.北京外國語大學2010年度優秀科研獎,(2011年9月);
12.中國法學會“社會管理創新與中國法治發展”(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第6期)主題徵文三等獎,(2011年12月)。

社會兼職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合作導師
中國國際私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理事
商務部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中心專家庫專家
國家版權局國際版權研究基地研究員
騰訊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法制日報社《法治周末》特約評論員,評論版專欄作者

講授課程


《知識產權法》
《著作權法》
教學理念:傳道授業,亦師亦友
座右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