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臨站鎮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下轄鎮

安臨站鎮位於肥城市中部,東嶽泰山西麓,地理坐標為東徑116°39′-116°50′,北緯36°01′-36°07′。北鄰省會濟南,距濟南國際機場80公里、津浦線20公里;東接旅遊名城泰安,泰肥一級路直通京滬、京福高速公路,行程時間為15分鐘;南與聖地曲阜接壤,距青島口岸400公里,行程時間為3.5小時;西與水泊梁山相望,京九鐵路距該鎮100公里。省道濟微公路縱穿全境,潮汶路、牛孫路、王邊路、安孫路、安邊路、安桃路六條縣鄉公路通往周邊鄉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歷史沿革


徠安臨站鎮
徠安臨站鎮
安臨站鎮歷史悠久。周為遂國故城,舜之後裔,媯姓。公元前681年(魯庄公十三年)為齊所滅。清末設行政機構,1891年(光緒7年)為鸞翔鄉(是時全縣劃為四個鄉)的安寧社、陸房社,公元1910年(宣統2年)為過化鄉,1912年由鄉建制改為區建制。1928年稱第三區,1938年9月,建立第三區抗日區公所,均隸屬肥城縣。1941年5月,建立泰西實驗區,隸屬泰西專署,同時置新三區,隸屬肥城縣。1942年6月,實驗區、新三區撤銷,恢復第三區,歸肥城縣抗日民主政府所轄。1956年1月改稱安臨站區。1958年4月,撤區建安臨站、賀庄、陸房三個鄉。1958年9月建立安臨站鎮人民公社。1984年1月,撤公社建安臨站區,1985年11月,撤區,分置為安臨站鄉、東陸房鄉。1993年2月,安臨站撤鄉建鎮。至2001年2月,又由原安臨站和東陸房兩鄉鎮合併為安臨站鎮。

行政區劃


1985年建鄉,1993年撤鄉建鎮,2001年2月合併東陸房鄉后,轄7個管區,一個居委會,48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總人口5.8萬人。全鎮總面積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萬畝。
下轄村
安臨站村馮家杭村站北頭村翟家杭村
鳳凰山村鄧家莊村河套窪村王家台村
東虎門村北虎門村西虎門村南虎門村
葛家台村五鳳村陳樓村劉家莊村
大辛庄村東界首村么山村西張村
賀庄村布山後村張家窪村陳庄村
前馬山口村后馬山口村東張村東陸房村
西陸房村大董庄村黃土嶺村牛家莊村
黑峪村劉家村喬界首村西界首村
孟家村趙家村李家村郝家村
下庄村白家莊村郝家峪村溝南村
溝北村山套村林家莊村明新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4659
17412
17247
家庭戶戶數9862
家庭戶總人口(總)34473
家庭戶男17295
家庭戶女17178
0-14歲(總)8009
0-14歲男4071
0-14歲女3938
15-64歲(總)23744
15-64歲男12102
15-64歲女11642
65歲及以上(總)2906
65歲及以上男1239
65歲及以上女166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3646

政治


安臨站鎮
安臨站鎮
05年來,安臨站鎮依託區位優勢,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小城鎮建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街道整齊,市場繁榮,大的功能分區已基本實現。至2006年功能分區明確,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城鎮建設規模初步形成。我們把安站村、站北村、馮杭村、翟杭村納入駐地統一規劃,以鎮政府為中心,濟兗路兩側為重點,向兩側延伸,形成了以濟兗路、文化路、市場街、鳳山路為主體的“井”字型框架,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了擴大小城鎮規模,提升小城鎮品位,發展小城鎮經濟的目的,通過了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驗收。並採取市場化運作,引進了淄博夏維房地產開發公司,計劃投資1300萬元對鎮駐地進行開發建設。現在,一期工程2750平方米的三層歐式風格沿街樓已竣工並投入市場。全鎮共完成市鄉幹道26.5公里,“村村通”工程13條55公里,實現了69個自然村村村通柏油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通公司在我鎮架設6處信號機站,實現了網路信號覆蓋率達到100%。遠景安臨站鎮鎮區主要向南、向西充實發展,工業項目區向西北完善,生活區向西南發展,城鎮人口達到3萬人以上,最終形成一個功能分區合理、碧水綠樹環繞、基礎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小城鎮。

經濟


第一產業

安臨站鎮有著良好的農業基礎和鮮明的產業特色。生薑、大蒜、中藥材和林果是支撐全鎮農業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5萬畝、1.2萬畝、1.0萬畝、3.6萬畝。為提高增值水平,積極發展各類協會、合作經濟組織和經濟人隊伍,狠抓龍頭企業建設,開闢銷售渠道。2006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5960萬元。
畜牧養殖發展迅速。依託永惠食品和六和銀寶,大力發展養豬和養鴨業,進行規模飼養,拉長產業鏈條,提高效益。2006年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6%。
有機蔬菜初露端倪。06年投資7萬元,新辦有機認證3個,在東界村發展有機蘆筍1000畝,在鄧庄村發展有機圓蔥1000畝,在劉村發展有機生薑4000畝。
桑蠶生產取得突破。06年發展桑蠶種植,面積達1000畝,被肥城市評為“桑蠶生產先進鄉鎮”。
山區開發形成規模。2006年策劃上報了土地整理、優質核桃基地、灘塗開發等項目,通過項目爭取和實施,加快山區開發。不斷提高山區開發的層次和效益,以產業化經營為重點發展效益農業,重點發展優質核桃等乾鮮果品,實施了10000畝優質核桃基地建設,抓好大戶承包片內冬棗的改良與嫁接,實現乾鮮果品上山。培植壯大林業資源,共引進培植承包大戶44戶,完成荒山造林600畝,經濟林6000畝,發展農田林網1.08萬畝,栽植各類樹木580萬株。

第二產業

安臨站鎮工業基礎雄厚,門類比較齊全,開放型經濟發展較快,境內有省、市及外商投資企業,骨幹民營企業等44家,已形成了化工、資源開發利用、機械製造、建築、建材輕仿、農副產品加工、養殖、旅遊業等10多個門類,12個行業,100多種產品,100多個花色品種的工業生產體系。現有魯岳化工有限公司、泰安明天化工有限公司、肥城市金鳳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肥城華德木業地板廠、六和銀寶養殖有限公司、泰安滙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泰山雲海酒業有限公司等省內外知名企業14家。安臨站鎮立足實際,重點策劃了頁岩開採加工、土地整理、經濟林建設開發、花崗石開採加工、六和銀寶商品豬、望魯湖旅遊開發、硅鋁鎂膠泥、瑩石開採等12個項目,06年全鎮共完成招商引資任務1.2億元,其中滙豐重工、安泰煙花爆竹、鑫磊石材等18個項目已竣工投產;韓國青酒及明天化工的二期擴建工程等7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以石灰石為主的資源招商顯示了安臨站鎮今後的發展後勁,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項目正在洽談中,落地投產後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將對我鎮二三產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三產業

堅持以活躍市場、滿足需求為目的,充分發揮現有基礎和區位優勢,堅持不懈地抓好商貿、餐飲、娛樂等服務業,鼓勵農民發展路邊經濟,著力發展交通運輸、餐飲、裝飾、維修等行業,繁榮鎮村經濟。鎮駐地一期工程2750平方米的三層歐式風格沿街樓已竣工並投入市場,為第三產業提供了發展基礎。截至目前,全鎮商業網點達到600家以上,現有安站、辛庄、賀庄、陸房、下庄等集貿市場10處。
依據望魯湖和望魯山等山水資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旅遊業。搞好規劃設計,聚集民間資本,大力招商引資,開發旅遊、餐飲、娛樂服務項目。力爭“十一五”期間,將望魯湖建成集生產、觀光、餐飲、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旅遊開發區。
鎮內各類礦產資源豐富,瑩石、鉀長石、頁岩、石灰岩、花崗岩、鐵礦石等儲量豐富,其中瑩石貯量達百萬立方米,花崗岩貯量達7000萬立方米,品種有“將軍紅”、“玫瑰紅”、“黑白花”等,境內馬山、鳳凰山鐵礦金屬品位高,含鐵30.2%,總貯量1億立方米。

特色產業

生薑,種植歷史悠久,以其個大肉肥、辣味純正、色澤鮮黃享譽省內外。種植面積達2.5萬畝,年產量5萬噸,1998年為生薑註冊了“泰山極頂”牌商標,產品出口東南亞和東歐等國家。
林業生產,近年來圍繞山多的特點,響應市委“大幹五年,綠化肥城”的目標,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共栽植各類樹木580萬株。
犬肉加工,“大辛庄”牌犬肉歷史悠久,頗有名氣,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又注入高科技因素,經科技人員精心研製,再配以十幾種名貴佐料,使“大辛庄”牌犬肉的生產檔次得到快速提升,是供給消費者的“放心食品”、“滿意補品”。

社會


安臨站鎮
安臨站鎮
安臨站鎮黨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山區農業鄉鎮的實際,以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分類指導,整體推進。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制定了《安臨站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根據各村的基礎情況首先將我鎮48個村分為三類,一類村12個,二類村24個,三類村12個。
一類村以五豐、喬界首、站北為主,重點在“三改”、“五化”、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方面力求突破;二類村以鳳山、東虎、辛庄為主,重點在舊村改造、道路建設、山區開發方面力求突破;三類村以王台、黑峪為主,重點在環境整治、聯網供水、壯大集體收入等方面力求突破。各村通過召開兩委幹部會、黨員大會、群眾代表大會和群眾會議,結合各村實際制定了新農村建設的五年規劃。突出重點,力求實效。
一是突出招商引資狠抓經濟建設。加快六合銀寶兩萬頭祖代種豬養殖項目,通力瑩石開發項目、鑫磊石材開發等項目的建設進度。二是突出資源優勢抓好山區綜合開發。繼續搞好以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為主的山區綜合開發。管護好已發展起的1萬畝優質核桃、30公里的綠色通道、4000畝的用材林。充分依託六和銀寶和永惠食品兩大龍頭企業掀起新一輪畜牧養殖熱潮,建起一批標準化畜牧小區,增加群眾收入。三是突出“三改”工作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開展以“三清”為主的村容村貌衛生整治活動。“亂搭亂建”、“三堆”現象得到有效治理,清挖排水溝1.2萬米,粉刷牆面10萬平方米,更新牌坊6處。完成改廁797戶,其中水沖式141戶,糞尿分離式627戶,沼氣結合式29戶。“五化”工作以鎮駐地為中心,以賀庄、下庄、大董、辛庄為輻射點,逐步推開。四是突出社會保障救助工程構建公共服務新體系。總投資470多萬元,完成了社會聯網供水二期工程,全鎮5萬多群眾都吃上了衛生水。為47000多農民群眾辦理了合作醫療。五是突出“八榮八恥”學習強化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加強對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黨員、群眾中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大討論活動。繼續開展道德評議會、“鮮花送文明”等活動,積極引導社會文明,倡樹社會新風氣,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營造和諧的發展環境。

旅遊


景點

安臨站鎮城標
肥城城標--仙女獻桃位於新城東側濟兗和泰臨公路交匯處。1988年6月籌建,是年10月落成。仙女獻桃雕塑立於拱架之上,外圍有小型花圃。拱架用四角支撐,高4.6米,厚0.5米,呈蘑菇形,鋼筋混凝土現澆結構,外飾花崗岩剁斧石板。仙女獻桃雕塑高10米,不鏽鋼磨光板焊接而成。仙女4面4身於一體,四擘拱一桃於頂之上。桃呈心形,桃下有葉四枚。葉下飾燈8盞。仙女體態豐腴,慈顏善面,眉目傳情,誠接八方來客。仙女獻桃雕塑由國家著名雕塑大師仇志海設計。
泰西武裝起義紀念碑
泰西武裝起義紀念碑位於文化路東段路南,正對龍山公園南門,與龍山塔隔路相望。此碑於1992年1月11日破土動工,同年9月初竣工。紀念碑廣場佔地6480平方米。紀念碑鋼筋混凝土結構,白色花崗岩剁斧石基座。基座之上刻有浮雕,生動地再現了泰西人民的抗日風貌。浮雕之上是紀念碑主體,碑高共28米。碑身用花崗岩鑲貼。泰西武裝起義紀念碑碑名由原泰西特委書記段君毅題寫。碑身之上是步槍與旗幟組成高5米的雕塑標誌。
濕地公園
肥城安臨站鎮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約168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10公頃,水域面積58公頃。公園規劃範圍北起工業三路北端330米,南至規劃路,西至康匯橋下游600米,東至龍山河上游1500米。肥城濕地公園以康王河、龍山河為線索,在河流的相匯中,體現出肥城特有的“水”景魅力。在“水”的映襯下,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在自然的造化中結合了人工美的技巧群島相映,宛若天成。目前不要門票,不收停車費。